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渤海王氏家族族源来自哪里?其世系发展历经了哪些王朝更迭?

一、王氏家族族源考

对王氏家族的记载较多,结合史料和地方志可以考证出王氏家族的先祖是王烈。王烈因战乱迁至辽东地区,其后代与渤海族进行融合,成为金朝新兴的渤海世家大族之一。据《渤海国志长编》中《遗裔列传》记载:“王继远,其家牒称为汉太原王烈之后。”

可知王氏家族的族源可追溯到王烈。据《王黄华墓碑》记载:“公讳庭筠,字子端,姓王氏。家牒载其三十二代祖烈,太原祁人,避汉末之乱,徙居辽东。”进一步证明了王庭筠的祖先王烈家住山西太原,后因避祸乱迁徙到辽东。《后汉书》中有关王烈的记载:“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遭黄巾、董卓之乱,乃避地辽东。”可知彦方就是王烈,同时进一步证明了王庭筠家族早期是因受到祸乱才迁徙到辽东。

汉末时期兵革互兴,先后经历黄巾、董卓之乱。王烈辞谢了曹操的征召,带领全家迁居辽东。汉末时期辽东地区属于公孙家的势力范围。王烈及管宁迁至辽东地区时,公孙度以“昆弟之礼”来款待他们,可见公孙家族对他们的厚待。随着公孙氏政权的覆灭,一些迁移到辽东地区的中原人仍然眷恋故土,于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内迁活动。这一时期王烈并没有迁回故土,仍然留居在辽东。

最初王烈与管宁迁至辽东公孙家族掌管的地界时,王烈拒绝了公孙家族的招揽,因此家庭应过得十分拮据,无法迁回故土。正是因为王烈没有迁移回故土才又一次遭受辽东政乱,据《王黄华墓碑》记载:“其后辽东亦乱,子孙散处东夷。”可知王烈又遭受到政乱。公元228年,公孙渊夺其叔公孙恭位,辽东公孙家政权开始走向灭亡。公孙渊不愿继续臣服于魏帝,有意想自己独自称霸辽东,魏帝知其意后决意对其进行剿除。

公元238年,魏明帝派征讨公孙渊,六月攻陷襄平,在梁水杀公孙渊父子。可知,王烈经历此次辽东之乱,再次被迫迁移,才使子孙流落到东夷。据《王黄华墓碑》记载王烈的第十七代孙王文林“仕高丽为西部将军,殁于王事”。 其二十五世王乐德“居渤海,以孝闻。”虽无法考证王文林的居住地,但通过其任职高丽(今朝鲜地区)及王乐德居住在渤海(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可知,王氏家族的后裔活动在东北地区。“辽太祖平渤海,封其子为东丹王,都辽阳。乐德之曾孙继远,仕为翰林学士,因迁家辽阳。”

公元926年,辽太祖率军攻打渤海国,渤海国灭并改号为东丹国,封其子耶律倍为东丹王。王继远子孙都仕于辽,可知王氏家族仕于辽朝。辽太祖虽灭渤海建立东丹国,但仍对渤海遗民心存戒备。为防止东丹国的渤海遗民反辽,辽太祖将东丹国迁至东京道(今辽宁省辽阳市),方便对耶律倍及渤海遗民的控制。而王继远就是这一时期迁入辽阳地区,可见王继远的这次迁移虽不是因为战乱,但其背后却存在着强大的政治意图。

王继远孙王咸饬,王烈的第30代子孙。王咸饬仕辽任中作使,因躲避大延琳的叛乱,而迁居到渔阳(今北京市怀柔区)。太平九年(1030)八月,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在东京起义反辽,先是抓捕南阳公主、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其妹妹,将其关押地窖。随后在辽阳建立兴辽国称帝,主张反辽复兴渤海国。东京道地区的许多渤海遗民对其拥护,叛乱历经一年才被平息。随着大延琳反辽失败,渤海遗民又一次被迫进行迁移。王氏父子意识到辽国的强大,想要复兴渤海根本无望,于是为躲避这次战乱而进行再次迁移。

除此之外,王咸饬孙王叔宁在辽任职六宅使、恩州刺史,因职位变动而迁居到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其子王永寿迁居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后又迁到辰州熊岳(今辽宁省盖州市熊岳镇),根据《渤海国志长篇》中《遗裔列传》记载得知,王烈三十二代孙王庭筠居住在辰州熊岳,可知王氏家族经历多次迁移最后定居辰州熊岳。

王氏家族历经多次迁移,最终定居在辰州熊岳,成为金代新兴的渤海世家大族之一。通过对王氏家族迁移的梳理,得知王氏家族迁移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躲避祸乱而进行迁移;二是因政治因素被迫迁移;三是因任职情况进行迁移。王氏家族的迁移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众多家族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王氏家族世系考

王氏家族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其家族世系情况更是体现了社会的变迁,通过对王氏家族的世系情况作进一步的研究,了解王氏家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情况。

(一)王氏家族远祖考

根据王氏家谱记载,王氏家族最早可追溯至王烈。据《王黄华墓碑》所载王庭筠是王烈的第三十二世孙。金毓黼也认为王庭筠是王烈的三十二代孙,而王庆生认为“'十七代孙’,似指自烈而下十七代,'又八世’,指自文林往下八代,合为二是五代。……则共三十六代。”据推算王烈应为王庭筠的三十五代祖。

《王黄华墓碑》记载:“十七代孙文林仕高丽为西部将。殁于王事。又八世曰乐德,居渤海,以为孝闻。”可知王文林是第十七代孙,这里的“又八世”,应将王文林算为一代,实际上王乐德应是王烈的第二十四代孙。王乐德到王庭筠的记载就较为清晰,王乐德的曾孙王继远应为第二十七代,王继远的孙子王咸饬应为二十九代,王咸饬的孙子王叔宁应为三十一代,王叔宁的儿子王永寿应为三十二代,王永寿的儿子王政,应为三十三代,王政的儿子王遵古应为三十四代,王遵古的儿子王庭筠应为三十五代孙。

王文林是王氏家族第一个在高丽任西部将,可谓是武将官职。高丽属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尚武。王文林能在高丽任职武将,足见他的英勇气概,这也为王氏家族在高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王乐德居渤海,可见这一时期王氏家族仍然居住在东北地区,渤海国是粟末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时期王氏家族定居于此。后辽太祖灭渤海将大量渤海遗民迁徙辽阳以便控制,乐德的曾孙继远因政治原因迁居辽阳。

金代王庭筠家族与辽阳地区的渤海世家大族联系密切,可见辽阳地区对王氏家族有着特殊的意义。王咸饬为躲避大延琳的反辽带来的灾难,迁居到渔阳(今天北京市),但其孙王叔宁因官职的迁至恩州(今天赤峰市)。王叔宁之子王永寿迁至韩州(今辽宁省铁岭市),据记载王政是王永寿的长子。可知王永寿还有其他子女但史料并无记载,所谓无从考证。从王庭筠到王乐德共经历了十一代,王乐德到王烈共经历了二十四代,由此可以得知王烈应为王庭筠的三十五代祖先。

(二)王氏家族成员考述

《王黄华墓碑》记载:“永寿之长子政,事金朝,官至金吾卫上将军、建州保静军节度使。”这里记载王政是王永寿的长子,在金朝做官,任建州保静节度使,可见王氏家族这一时期居住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其子王遵古,据《中州集·王遵古小传》记载:“父政,金吾上将军,三子:遵仁、遵义、元仲其季子也。”可知这里记载王遵古为季子。

《王黄华墓碑》记载:“保靖之中子遵古”这里记载王遵古为中子,《中州集》与《王黄华墓碑》皆出自元好问之手,为何记载不同呢?按照撰写时间来说《中州集》虽早于《王黄华墓碑》,但《王黄华墓碑》是参照王氏家牒来进行撰写的,历史上的墓志碑铭,虽有编撰者对其进行夸赞,但总体来说,编撰者对其编撰态度是极度端正的,鲜有轻慢懈怠之心。《中州集》对小传的撰写或多或少有听信传闻撰写之意,故按照《王黄华墓碑》的记载,王遵古应是王政的中子。

金正隆五年(1160),王遵古通过科举入仕,官至翰林直学士。据《渤海国志长编》中《遗裔列传》记载:“娶张浩女,生四子,庭玉、庭坚、庭筠、庭掞。”可知王遵古之妻乃是张浩之女。《中州集》中记载:“高宪,字仲常,辽东人。……仲常,黄华之甥。幼学于外家,故诗笔画俱有舅氏之风。”这里所说的“黄华之甥”可知王遵古应有一女嫁给高氏家族。有关庭玉、庭坚及庭掞的记载较少,目前仅对庭玉的任职情况有简要的记载,任职于辽州军州事。

有关王庭筠的记载较多。《王黄华墓碑》记载:“弱冠擢大定十六年甲科,释褐承事郎、恩州军事判官,临政即有能官之誉。”可知王庭筠是通过科举之路在金代做官。王庭筠的妻子及后代也有所记载:“夫人张氏,亦太师女孙。子男三人:万安、万孙、万吉、皆早卒。女三人:长曰从净,幼为女官,公没后,以能诗召见,特加敬异。次日琳秀,入侍掖庭。季女幼,在室。”这里太师是指张浩,王庭筠迎娶张浩的孙女为妻,并生有三男三女,三个儿子都早卒。长女为女官,次女嫁入皇宫,小女儿尚在闺阁之中。

后又记载:“公既无子,以弟庭掞之次子万庆为之后,以荫补官,至行尚书令省左右司郎中。”可知王庭筠因无子荫补其官位,其弟王庭掞将儿子王万庆过继给王庭筠,王万庆则以荫补官。对王庭筠后代的记载较少,《王黄华墓碑》载:“孙某,曾孙某,尚幼。”但具体的后代情况不得而知。《咸宁张氏新阡表》记载:“子玮,字器之,元帅左监军也。……其妻王氏,金翰林黄华先生孙,叔澹游。”这里澹游是指王万庆。这里说王氏的叔叔是王万庆,可知王氏是王庭筠的后代,但具体是王庭筠三个儿子中的哪一支暂无明确的记载。

渤海与契丹、女真源自不同的民族。在长达几百年的交往中,民族之间不断走向融合。渤海世家大族汉文化水平较高,自从辽代统治者推行汉文化之后,渤海世家大族便辽金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辽金中后期开始重视科举,许多渤海世家大族成员通过科举入仕,便愈加重视家族教育。通过对渤海世家大族世系的梳理,可见渤海世家大族后裔多以科举之路入仕,进一步推动了辽金汉文化的发展。可见辽金社会促成渤海世家大族的发展,而渤海世家大族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渤海与契丹、女真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更体现了民族文化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高路加)
天下高姓来源
家谱杂谈(上)
颛顼与帝喾两大族系的恩怨情仇
【历史名人】王烈:遗布辽东 书香渤海
他是司马家族和诸葛家族共同的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