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传潘金莲:性压抑下的牺牲品,扭曲的心理,将她引入毁灭之路

说起《水浒传》中话题度最高的女性,那第一个被想到的无疑就是潘金莲。

千百年来,潘金莲几乎成为了红杏出墙的代名词,甚至时至今日也几乎没有人会给自家的女孩子取“金莲”作为名字。

但潘金莲角色塑造的成功,不光在于推动《水浒传》情节的发展,也在于她在小说中的行为颇为耐人寻味,毁灭自身的同时,带给人们诸多的思考和疑惑。

在一个讲述众好汉梁山聚义、替天行道的史诗级巨著中,她也许只是为行者武松最后落草梁山提供了客观的原因,并且还不是最直接的那个,而只是众多环环相扣的因素中的一环。

人物原型,婚姻楷模

潘金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实是武大郎的妻子。

但小说的真实性也就到此为止了。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确实叫武植,是河北清河武家村人。

武植不仅身材魁梧,经史子集也是无所不通,后来更是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成为了阳谷县的县令。

没错,就是小说中他卖炊饼的那个阳谷县

而潘金莲则是知州之女,自幼贤良淑德,与武植情投意合。

两人伉俪情深,婚后育有四子。

经过七百年的繁衍生息,时至今日武植、潘金莲的后人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全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般。

那么,现在家喻户晓的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为大众所知的呢?

是施耐庵的杜撰还是别有出处呢?

原来,考中进士做上知县的武植同妻子潘金莲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一切岁月静好——一派祥和美好的生活画卷,在他们夫妻二人面前展开。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的突然造访,改变了这一切。

虽说没有对武植夫妇生前造成太大影响,却将二人身后之名尽毁。

遇人不淑,英名尽毁

此人姓王,是武植少时的好友,家境颇为殷实,而那时的武植还名不见经传,家境也较为贫寒。

王某出于对武植的同情和兄弟义气,对他进行了慷慨地资助,可以说武植能够蟾宫折桂,跟王某的仗义疏财是有很大关系的。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武植做上地方父母官的时候,他的朋友王某却家道中落了。

难以维持生计的王某,想起了自己的好兄弟,他现在身为朝廷命官,一定手头宽裕,加之自己过去对武植照拂有加,他一定会拉自己一把,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

于是王某找到了武植,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希望武植看在多年好友的情分上施以援手。

武植初见旧友来奔,喜出望外。

招待周到,体贴殷勤——潘金莲作为女主人对丈夫好友的到来,也是表现得大方得体,饮食起居都亲自过问。

可没过几天,问明朋友来意之后,武植犯了难。

并不是武植手头不宽裕,也不是他忘恩负义不想帮助朋友渡过难关。

而是他深知自己这个朋友的脾气秉性。

此人仗义疏财不假,可也不辨良莠,颇有些《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既视感。

并且王某还很爱赌博,甚至可以说嗜赌如命。

如果这时候把钱交给他,保不齐他又去赌了。

何况王某的家乡和自己做官的阳谷县相距甚远,路上万一被强盗打劫,钱财被劫还是小事,要是坏了朋友的性命岂不是罪过?

不过武植毕竟是两榜进士出身,没过多长时间,就想出了一个既成全兄弟之义,又不会有闪失的好办法。

他一边先派人悄悄地去到王某的居住地,为其建房置地,张罗出一份足以让朋友衣食无忧的家业。

一边对寓居自己家中的王某冷眼相待,饮食起居也不像他初来时周到细致了。

等到派去的人大功告成回来复命,他就下了逐客令。

这一系列行为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迷惑,为什么一边暗中相助,一边又冷淡异常呢?其实武植的用心很是良苦。

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来,这样就免去了朋友路上,遭遇不测、人财两失的危险局面;

二来,通过自己这段时间的冷漠,让朋友能够认识到世态的炎凉,从此不再无差别地对人倾囊相助,不至于被心术不正的人引入歧途,再陷入家徒四壁的悲惨境地。

朋友做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极致了。

可不明就里的王某,并不知道这一切,回家的路上,他回想起当年自己对武植的诸般好处和如今武植对自己的冷漠,气得七窍生烟。

于是搜尽枯肠,耗尽平生所学,将仁义的武植、潘金莲夫妇极尽丑化之能事。

沿途逢人便说,客店的墙壁上,路边的大树上,也都成了他“创作”的阵地。

等他回到家中,看到武植为他置办的一切,终于恍然大悟,感慨朋友的良苦用心之余也为自己一路上的不义之举自责不已。

于是,他忙不迭地转回身,踏上来时路。

他要把因他沿途散布的谣言,和“涂鸦”对武植夫妇造成的不良影响消除掉!

可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哪里还来得及呢!

杜撰的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早就人尽皆知了——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又过了些年,当施耐庵为创作《水浒传》四处采风的时候,也听到了这个被王某恶意编造的故事,就把它进一步加工整理,写进了小说里。

《水浒传》太成功了,于是那个当年那个只是周边乡镇百姓茶余饭后谈资的故事,便广为流传,真相反而没人关心和在意了。

就这样,阳谷县令变成了县前靠卖炊饼的武大郎,高大魁梧的他也变成了“三寸丁谷树皮”,而贤惠的妻子也变成了不守妇道的淫娃,从大家闺秀变成了人家的奴婢……

淫心三起,万劫不复

在《水浒传》中,潘金莲不是唯一一个红杏出墙的女性角色。

宋江的妾室,阎婆惜跟张文远也是暗通款曲,并为了能和张文远长相厮守而拿晁盖写给宋江的信威胁宋江,进而激得宋江送她进了阎罗殿;

杨雄的妻子潘巧云,跟她的和尚师兄通奸,从石秀口中得知此事的杨雄,同样“超度”了二人。

但为什么最广为人知的只有潘金莲呢?我想,也许是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最为丰满,人物的变化也最耐人寻味吧!

《水浒传》中,她原是张大户家的女使,因长得楚楚动人而长期被张大户骚扰。

时间一长,终于纸包不住火,被张夫人得知。

为了断绝张大户的垂涎之念,也为了报复这个狐媚,张夫人做主,把潘金莲嫁给了形容猥琐,身材矮小又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武大郎。

所谓张大户,顾名思义不过是一个乡村富户,也就勉强算是个小地主吧。

在这样一个人家里做女使,可见潘金莲出身的卑微。

另外,说张大户垂涎她的美色进而长期骚扰,不过是潘金莲的一面之词。

没理由长期骚扰而不得逞,要么张大户会恼羞成怒强行霸占,要么潘金莲会不堪其扰,主动向张夫人告知。

总之这里有其不合理性,进而可以推测潘金莲早已和张大户勾搭成奸了。

张夫人盛怒之下,把她嫁给一个三寸丁也就有了更合理的动机。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推测:

一、潘金莲出身很低。

二、为了让自己过得稍微舒服一点,她不惜委身一个乡野富户。

这就为她以后的行为定下了基调。

这是她第一次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而压抑自己的荷尔蒙。

为了能在使唤丫头的位置上,少些被东家责打责骂,或者最好进而能取代张夫人的位置。

她抑制着内心对年轻男性的幻想,同张大户周旋。

嫁给武大郎之后,原本就对自己生活现状不满的潘金莲,也许消沉了一段时间。

但不代表她甘心跟武大郎一直过下去,了此一生。

《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内心独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她对丈夫的评价: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这是她初见武松时的内心活动,眼前这个打虎英雄的出现,再次唤醒了她不安分的心。

既然物质上得不到满足,那精神上就寻求些慰藉吧。

武松是打虎英雄,年轻雄壮,比自己枕边那个只知蒸馒头又丑陋不堪的家伙,不知要强多少倍。于是她看到了希望,开始撩拨武松。

先是让武松住到家里来,然后趁着武大郎不在家,在席间极其露骨地撩拨武松,弄得不欢而散。

几次试探终于落空之后,压抑已久终于又见希望的潘金莲,再度陷入失望的谷底——这是她第二次失败的尝试。

“不解风情”的武松,在去为知县老爷押送灰色收入之前,考虑到潘金莲对自己的诸般举动,生怕没有自己这个硬汉在兄长面前撑腰,这个水性杨花的嫂嫂会同他人做出什么苟且之事,更怕身体有缺陷的兄长因此而吃亏。

于是直截了当毫不遮掩地提醒兄长的同时,也着实警告、羞辱了嫂嫂一把。

而武大郎日后的表现,也是在坚定地执行弟弟的嘱咐——这让潘金莲怒不可遏。

勾搭小叔子不成,反受这般羞辱,又得不到来自丈夫的支持。

这就为日后,她同西门庆的苟合创造了心理基础。

靠着自己的美色,想过一点儿哪怕稍微舒服一点儿的日子,还没奢望大富大贵呢。

这都没有成功,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成了“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武大郎的妻子;不图家财万贯,只图身强力壮,想着这样也不枉了自己的青春貌美,可现实又是一记老拳狠狠地打在她的脸上,又一次失败,又一次被羞辱。

直到有一天,那个撑窗的杆子从手中滑落,砸中了风流成性的西门大官人。

隔壁的王干娘看在眼里,老于世故的她已是心中有数。

前两次的失败,每一次都把潘金莲拉拽到更深的低谷,每一次都把她本就压抑的青春激情,一压再压。

这一次她终于爆发了,这里面,有对前两次“求乎中而得其下”的歇斯底里的呐喊,也有着终于得偿所愿的满足

西门大官人比张大户有钱得多,外形也比武松俊朗。

前两次失败的尝试的阴霾,终于一扫而光。

她想要的都得到了!

于是,当东窗事发,武大郎冲进内室的时候,她鼓励西门庆去殴打自己的丈夫;

当武松回县在即,自己和情夫有潜在的被报复的可能的时候,她配合奸夫痛下杀手,毒杀亲夫!

当武松提着刀骑在她身上,刨开她的胸膛摘心挖肺的时候,她也没有丝毫反抗。

就像潘巧云面对杨雄架在脖子上的刀的时候,还能说出“跟你成婚三年,不及跟师兄三夜快活!”一样。

潘金莲也是如此,她终于得偿所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即使是面对武大郎的捉奸在床、面对武松的剖腹挖心,她都没有悔意。

因为她能跟西门庆走到一起,也有报复武氏兄弟的成分,以她长期性压抑之下被扭曲变形的心理而言,这是必然的。

终于在两次失败之后,她成功了,却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就是《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而在另一部在明朝可以和《水浒传》分庭抗礼的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的人物设定,尤其是处在性压抑终于得到释放的状态下,这种人物心态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延续。

为了讨好西门庆,她甚至会以天冷为由,让西门庆直接将小便溺在她嘴里。

那副丑态,极尽谄媚,身份不如吴月娘,陪嫁不如孟玉楼,她只能以色侍人。

但以色侍人,终有色衰爱弛的一天。

也许兰陵笑笑生,没让潘金莲等到色衰便撒手人寰,已经是一种仁慈了。

不管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潘金莲都在挣扎,却都以惨死收场。

为了抚平自己的长期得不到的慰藉,而不择手段。

虽然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在里面,却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无尽的压榨。

少时从父,婚后从父,夫死从子。

从一出生开始,女性就沦为了她生命中几个男人的附属品,丝毫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可言。潘金莲选择了错误地排遣身心压抑的方式,终于搭上了性命。

对她个人,我们不可惜,但对封建礼教,我们却有千万个可悲可叹。

潘金莲咎由自取,封建礼教也难辞其咎!

参考文献:

《水浒传》

《金瓶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传十大可怜美女,男人这样对她,追求幸福有错吗
潘金莲不是妓女:为何比妓女更有诱惑力?
《歪评水浒》之武松--篱笆、女人和狗
鲁 歌 | 《金瓶梅词话》胜过《三国演义》等小说(十)
【水浒】23、西门庆和潘金莲到底谁算计了谁?
徐朔方:​再论《金瓶梅》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