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人物与动物为例,粟特文化对唐代金银器纹饰的影响

#历史开讲#

文丨古今博学

编辑丨古今博学

前言

粟特银器的纹饰特征一是仅用单纯的图案装饰器身;二是将纹饰与结构相结合,产生新的装饰结构,纹饰跟随结构符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即形式跟随功能。

由此可见粟特民族在器物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实践价值,对当代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唐代金银器不仅是唐代工匠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唐代金银器深深凝聚着隋唐时期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时代精神风尚,从中我们依稀可辨唐代工匠对异域文化的反思及实践。

以人物纹与动物纹为例,浅析粟特文化对唐代金银器纹饰的影响。

唐代本土的纹饰文化

唐代金银器的图案装饰手法主要以点装和满地装这两类为主,唐代金银器的纹饰主要分为人物纹、植物纹、动物纹和几何纹这四大类。

而且这四种纹样类型会相互交叉,存在共同装饰器物的情况,这一复杂的装饰手法表现出唐代金银器极尽繁复奢华的审美倾向。

可见花鸟纹与人物纹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具有明显的异域特征,呈现出复杂而多元化的艺术特征。

在这些纹饰中唐代纹饰和粟特纹饰相互影响,在一件器物上可同时看见粟特文化与唐代文化的痕迹,中国传统文化与粟特风格的碰撞,会产生令人惊喜的艺术效果。

在唐代早期的金银器装饰纹样上,外来文化对其影响较大,到了唐中后期则开始发展与创新出具有唐式风格的装饰纹样,外来文化对其的影响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唐代金银器的纹饰在这一时期己经摆脱了封建迷信神秘的宗教思想,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整体表现出对客观器物的认识形态,基本上是人类艺术文明的一大跨越,完成了由封建思想向文明世界的转变,是艺术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思想的转变自然就会影响图像纹饰的内容。

从图像纹饰本身出发,唐代金银器的装饰纹样有别于封建奴隶制时期的装饰纹样,更多的是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与祝福。

纹饰内容更加生活化与装饰化,整体呈现出世俗化的风格,不再传达古代封建时代人们对死后生活的敬畏,也不再表现死后的精神世界。

开始逐渐走向理性,关注人本身和当下的生活,不再向往往生的另一个世界,重视人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关注当下生活的主体。

人物纹

狩猎是古代世界文化中被广泛运用的主要题材之一,无论是在东方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中都可瞥见狩猎纹的影子。

从考古资料里可以真实的看见各种形式的狩猎纹,各种狩猎纹被刻画到当地的壁画、青铜器物等实物中,真切而详尽的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猎食活动。

在文明尚不发达的古代世界,人类的首要目的便是如何可持续的生存下去,狩猎成为古代人类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物质问题成为古代人类主要考虑的问题。

狩猎纹这类生活场景的装饰纹样就经常出现在唐代的壁画或铜镜中,狩猎纹是上层皇室贵族所喜爱的题材纹样,甚至在一些佛教壁画中也能看见这样的生活场景。

可以说此时唐代的艺术风格在帝王贵族的偏好下开始出现世俗化倾向,这也是唐后期艺术作品中多出现生活类装饰主题的因素所在。

考古发现表明,狩猎纹上的主要内容是狩猎者和猎物,仔细观察唐代金银器上狩猎者的外貌、服饰、姿态等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其与唐代风格完全不同,被打猎的猎物往往也非中国本土的猎物,有许多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动物。

因而狩猎纹从内容上考证可将其归为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饰纹样,至少可以说有一部分是受外来文化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狩猎纹,因狩猎者具有鲜明的异域风格。

唐代统治者热爱狩猎活动,并发展成一种兴趣爱好,狩猎场就成为他们的娱乐场所,在唐代壁画中不仅可见男子在狩猎而且也能看见女子骑马扬鞭的场景,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狩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安定团结。

何家村夔金人物纹八瓣金银杯是皇家的专用物品,主要用作日常生活。杯身整体由八瓣组成,俯视整个器物会发现其如一朵展开的牡丹花。

在器身下面模冲出八枝仰莲装饰器表,同时起到托起整个杯腹的作用。杯腹的八瓣相间刻出人物纹饰。

每两个相邻的花瓣中间都装饰着柳叶条带,其目的是为了划分每朵花瓣间的边界,在此范围内再黎刻出仕女、狩猎及花草的装饰图案。

其中四瓣为男子狩猎的场面,猎人为突厥人,马蹄腾空,飞奔向前,在历史上粟特人多次被强大的民族所统治,突厥人便是其中一个统治过粟特民族的强大帝国。

因而在粟特文化中会有突厥文化的影子,粟特民族也将突厥文化融入到本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

另外四瓣描绘的是仕女们在花丛中散步,有的在装扮自己,有的随风而起,仕女游乐是盛唐时期绘画的典型题材。

仕女丰腆的身姿为唐代美的代表,圆满的曲线为唐代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审美取向。狩猎纹虽是唐代的典型纹样。

但纵观整个唐代金银器,都可以感受到东方与西方相融合的艺术风格,从而呈现出强烈的异域风情。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狩猎纹作为中国的传统纹样虽然早在唐以前就己出现,并流行很久,但狩猎纹在唐代受到粟特文化的冲击。

使狩猎纹带有强烈的西域特征出现在唐代的壁画、金银器中。唐代金银器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使器物具有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其受到包括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等一些古代国家的文化侵染,其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也丰富了金银器的文化内涵。

一件器物上不会仅存在一种文化特质,而是结合多种文化或多种纹饰相互搭配,而形成一种由多元素组成的装饰图案,最后将各种文明结合起来成就我们现在所见的金银器。

金银器的这一特征决定了笔者在研究唐代金银器时,无法将粟特文化对唐代金银器所产生的影响独立出来,不能只看其上粟特文化的痕迹,而忽略了其他文化因素。

纹饰中出现的乐器对研究我国的音乐艺术提供了佐证,同时也对纹饰的来源提供了证据。如排箫是汉唐时期乐舞石刻、壁画及随葬的陶俑中最为多见的吹奏乐器,原称箫。

竖签模为签模的三种形制之一,是隋唐时期西凉、龟兹、疏勒、高丽诸部乐中都有的乐器种类之一。

非唐代本土的传统乐器;在《隋唐·音乐志》中也有“今曲项琵琶,竖头签模之徒,并源于西域,非中华之旧器”的记载,说明曲项琵琶也非唐代乐器。

大约在公元4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原,它的演奏方式通常为横置胸前用拨或手弹奏,何家村乐伎纹金杯上的乐工就是用手进行弹奏。

这种题材如实的记录了当时唐朝生活的一个片段,是唐朝宫廷生活的一个缩影,为后人了解唐代历史开启了一扇窗。

唐代金银器上的乐伎人物纹虽不是粟特银器的做法,但其上所雕刻的对象却是粟特民族的文化生活并由粟特地区传入唐朝。

传入唐代之后粟特民族便制作了表现唐代上层文化活动的金银器,也就是说粟特文化对唐代金银器纹饰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逐渐吸收与发展的过程。在唐后期这种乐伎纹己基本消失,被花鸟植物纹所取代。

但并不是说唐代金银器上的人物纹就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一的是以中国经典的古代故事中的人物装饰于器身,形成唐式风格的人物纹。

动物纹

唐朝之前比较多见的装饰主题之一便是走兽类主题,如狮子、骏马、花鹿、犀牛等,带有浓烈异域风格的翼兽也经常出现在唐朝金银器的主题图案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凤凰、孔雀、鸳鸯、鸿雁等这类中国传统纹样的禽鸟纹样的地位日渐重要起来,开始在唐代金银器中盛行,同时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以鸳鸯纹为例,其表现的主题便是世俗化的情爱,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此时的审美趣味开始有世俗化的倾向。

并有逐渐往这一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唐代金银器上有很多饰有动物纹样的器物,而有些动物则多不见于唐代器物中,多是从西方传入的动物。

下面以粟特银器为例叙述从粟特地区传入中国的动物纹样。

在唐初的银盒中,翼兽纹多装饰于器物的顶部、底部的中心位置,或在整个器身均饰有动物,这些动物有别于现实生活之中所见的动物,是由古代人类想象出来的形象。

这些动物均被刻意添加了双翼,其装饰形式一是在动物四周装饰一个麦穗纹样的圆框,二是仅在器物中心刻画一种动物,再无其它装饰。

明显可感受到金银器上的此装饰形式源于粟特文化,唐后期在接受此风格的过程中对此风格的接纳程度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

主要是圆框中的动物装饰被消除,其后被唐代流行的宝相花类图案,或是宝相花类与动物图案并存的装饰风格取而代之。

翼兽纹主要是指长着双翼的神兽,是在人类历史上被人们广为熟知的艺术表现主题,在古代的壁画、石刻、器物上均可见翼兽纹。

本文所指翼兽主要指依托真实动物为其添加双翼组合而成的非真实的动物纹,这些带有双翼的兽类一方面代表着古代人们对力量勇猛的崇拜,认为带翼神兽具有神秘的力量。

另一方面则代表祥瑞之意。唐代金银器上就出现了这类被幻想出来的动物纹样,比如龙、凤、飞狮、天鹿、天马、独角兽等。

这些被幻想出来的翼兽,在唐代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而具有双翼这一显著特征的翼兽,其风格主要是来自西亚,表示希望之义。

在唐代金银器中可见许多翼兽纹,如凤鸟纹葵花形银盘、独角兽纹葵花形银盘、凤鸟翼鹿纹银盒、飞狮六出石榴花结纹银盒。

这四件金银器的中心分别饰有凤、独角兽、鹿和狮子,共同特点为均长有翼翅,其中除了凤和独角兽有翼翅以外,鹿和狮子不应有翼翅。

但是凤和独角兽都是幻想出来的翼兽,并非真实存在,这类翼兽大多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墓葬壁画中有相关记载。

结语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唐代金银器具有东方艺术的习惯表现手法,东方艺术组合会比较平淡,在纹饰方面渐渐的趋于平面化。

其特点是以平面式的构图形式来设计纹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遵从图案式法则。缺乏透视感,不具备美术绘画的一般规律,给人完全平面的视觉感受。

东方艺术较偏爱绝对的正面视图,或者采用严格的轮廓线,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便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而这一点在金银器中是比较少见的。

东方艺术的整个构图与纹饰给人的视觉感受整体拘谨古板,缺乏生动活动的艺术气息。从隋唐开始,东方艺术逐渐开始接纳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变得多样化。

受粟特文化的影响,在唐初期的金银器上出现了浮雕式的雕刻纹样,使器物看起来更加生动立体,也给唐代的艺术风格添加了新的血液,装饰纹样追求繁褥奢华的视觉效果。

所以,笔者认为唐代接受粟特文化的纹饰风格,使唐代金银器不拘一格,形成了具有浓郁异域特色和唐式风格为一体的新的装饰纹饰风格。

参考文献

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李泰玉,新疆宗教[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

滕磊,西域圣火一一神秘的古波斯袄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杜牧,樊川文集{Ml,第十二上宣州高大夫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各朝代金银器的概况
【物品】中国银器
浅谈唐朝典型的工艺美术美学研究
唐代金银器的外来元素
中国金银器发展里程及各朝代各自的特点
临澧元代窖藏金银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