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首诗,写尽古典诗词留白之美:此处无物胜有物,此时无声胜有声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含蓄为美,绘画讲究留白,于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

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整个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一叶扁舟,一位渔翁,一竿垂钓,再加上微波几笔,留下了无数空白。

可就是这样的寥寥数笔,让人感受到了江天辽阔与烟波浩渺背后的无穷韵味,任凭个人解读:

或是柳宗元笔下,“孤中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疏离;

或是陆游笔下,“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的自在淡泊。

无独有偶,文艺皇帝宋徽宗以《深山藏古寺》为题,选拔绘画人才。拔得头筹者,满纸不见古寺,只在层峦叠嶂的山脚下,画了清泉石上流和老僧瓢中舀。

而现代画家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两岸青山相对处的深山石涧下,六只小蝌蚪摇头摆尾,自由嬉戏,意趣无穷。

这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留白艺术,对应在古典诗词里,就是以景结情,此处无声胜有声。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所谓的以景结情,不同于字里行间的借景抒情,而是在诗歌的结尾处,以景色描写作结,将蕴含的情感寄寓在结尾的景色描写里,以此来代替诗歌的直接抒情。

这是一种结构上的表达技巧,利用景色描写作结,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言有尽,意无穷,正是以景结情手法的最大艺术魅力。就像美食唇齿留香,正如笙歌余音袅袅,让人沉浸其中,不断回味。

1

平海迷津,漫漫归途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公元729年,四十而不惑的孟浩然第一次科举失败后,以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京师。

而后又在阴差阳错中,以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惹怒了唐玄宗,宣告了仕途无望,落寞归去。

这首诗,就是写于孟浩然离开长安后,漫游吴越所作。在这样一个深秋时节,草木凋零,鸿雁南飞,北风萧瑟,独立寒江的孟浩然也不由得勾起了故土乡愁。

首联写景,勾勒出深秋江寒的萧瑟景象。颔联与颈联则情景交融,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故乡是那么美,襄水曲折蜿蜒。可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可望不可即,就像美人如花隔云端。他的故乡襄阳,也是远隔楚地,云海茫茫。

一个“隔”字,写尽了多少人生无奈,相思难见,相望难即,就是这么云山雾绕,重重阻隔。

孟浩然也只能独在异乡流尽思乡泪,默默想着家人也在孤帆远影碧空尽里盼望着游子归去。

就在乡愁喷薄而出的时候,孟浩然又在尾联以景结情,灵活化用子路问津的典故,更添一份仕隐两难、前途漫漫的怅惘与迷茫之情。

当初子路找不到渡口,向两位老者问路,不曾想这是两位隐士,非但不指路,反而讥讽子路不该跟着孔子到处游学而惶惶不可终日,不如与他们一起归隐田园。

子路自然不会受此蛊惑,本来就志在仕途,不像孟浩然本事江湖险三科,在家乡鹿门山隐逸十载,才走上求仕道路。

可长安居大不易,终究希望落空。刚刚经历科举失败和玄宗鄙夷的孟浩然,此时正陷入茫然。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风烟迷离,渡口何在,只有夕阳残照,江水漫漫。

这样的以景结情,将情感更深一层,把故土乡愁与仕隐两难的茫茫愁绪,随着江水荡漾开来。归途漫漫,不只是还乡,还有该将人生何去何从,尽在无言中。

孟浩然以景结情的句子,还有科举失败后的“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2

秋月长城,绵绵边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七绝圣手王昌龄,用七首《从军行》写尽边塞风光和盛唐气象。这首诗,也是其以景结情的杰出代表。

诗歌前三句,极力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怀亲之情,就是第三句所说的边愁,纷乱缭绕。

而这纷纷愁绪,就是由琵琶曲《关山月》和永不落幕的舞蹈所勾起,尽是离别意。

这一夜,曲不断,舞不尽,人不散,所有的将士欲说还休,欲理还乱。

就当这边愁别情让人欲罢不能的时候,王昌龄将笔触深入到壮阔又寂寥的边塞风光里,以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来以景结情。

在广袤无垠的塞北沙漠里,明朗皎洁的秋月,高高地照耀在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上。

帐内是听不尽的边愁,帐外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城,还有此夜长相照的高高秋月。

这样的边疆秋月里,即使乡愁难解,也自带雄浑悲壮。在粗犷的大漠风光里,在细腻的征人离愁里,暗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盛唐气象。

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用在边塞诗里,自带苍茫辽阔之境。

就像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所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

满天风雨,凄凄离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许浑《谢亭送别》

许浑的这首送别诗,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做:从你走后,我的世界开始下雨了。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许浑虽没有细致描写送别的场面,但从题目里谢亭送别,和首句的劳歌一曲,已经流露出送别的伤感与无奈。

前两句劳歌一曲、行舟一解,就是诗人目送朋友远去的场面。望着两岸青山红叶两两相映,看似是水流湍急、归舟似箭;实则是诗人不忍离去,而深觉离舟过快。

但更快的还是诗人笔触。前两句还在写乘舟离去的背影,后两句就将时间跨越到黄昏日暮,离人酒醒。可见,友人走后,诗人借酒消愁,沉醉许久。

一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景结情,就这样在轻描淡写之中,带着暮色酒气,披着凄迷风雨,写尽凄凄离情。

那些不曾说出的留恋与想念,那些难以化解的离愁与孤苦,都在这一身酒气、满天风雨里。

而这风雨,是故友离去,留给诗人一个人的满天风雨。

如此含蓄蕴藉的以景结情,还有李商隐的“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烟雨满池塘。”

元稹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4

江上峰青,悠悠余韵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这首诗是十历才子之冠的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一举成名,千古流传。

在这首诗里,他灵活运用娥皇和女英因为哀伤舜帝葬于苍梧山,继而投湖自尽化为湘水之神的历史典故,刻画了湘灵鼓瑟的高超技艺和哀怨情深。

首句概括了湘灵善鼓瑟的特点,中间四联则从多个方面渲染瑟声的哀婉凄清。

从听者来看,河神冯夷闻之起舞,漂泊游子却不忍卒听;就连金石都为之凄苦,甚至可以响遏云霄。就连苍梧山的舜帝听了都为之感动,在如怨如慕的音乐下,白芷也吐出更多芬芳。

就这样如泣如诉的瑟声要穿越潇湘之畔和洞庭之水,将音乐的绝妙感染力书写到极致之时,末句来了个以景结情,将音乐高潮戛然而止。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人散,湘灵不见。在云雾缭绕中,只见烟波浩渺,江上峰青。

这样的结尾,写尽了湘灵鼓瑟的空灵缥缈,仿佛所有的哀怨都化在这湖光山色之中,又恰似神女,“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此诗意而空灵的意境,被苏轼后来用在与忘年交同游西湖的诗词里,同样是以景结情,韵味无穷: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此外,以景结情的还有:

刘长卿的“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写尽贬谪之悲;

李商隐的“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道尽僧友的高洁出尘。

纳兰容若的“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诉尽幽幽怀古之情。

这样的以景结情,在古典诗词俯首即是,妙不可言,无法一一向众人描绘。

不如就这样留白,让我们各自寻一个渡口,向诗海深处漫溯,满载诗意,浪漫归去。

艺术留白即活,人生留白即生。总有些人与事、情与爱,不能得偿所愿,不如就这样留点空白,让人生余味悠长,待到回首时慢慢品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首送别诗词,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童颜若可驻,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10首
唐诗(125)《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_孟浩然
孟浩然《早寒有怀》
几度夕阳红:六首著名诗词,欣赏大诗人们的最美夕阳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