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过八字看子女与健康

子女分析
康熙大概是历代皇帝中子女最多的。从十二岁成婚、到六十三岁之间,共育有儿子35个,女儿20个;但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康熙命造年干透出七杀,通根月令,故为七杀格。在命理中,男命七杀为子,正官为女,因此,应该是多子的征兆。至于有这么多儿子,实属罕见,这是因为康熙是皇帝的缘故吧。这纯属于个人的特殊性,不是一般命理可以解释的。
然而,命造的子女宫并不好。首先,时柱丁巳,上下为炎火,整个干支为此八字的忌神。其次,从十天干生旺死绝历程看,时支巳火——子女宫位,却是甲木七杀星的“病”位。其三,更重要的是,诚如我们前文已经指出,巳火克合日支申金,而申金不仅是此八字的用神,而且它与月支辰土夹拱出“虚神”子水(癸水),是整个命造的“灵魂”(玄机)。因此,申金必须“安静”,专注地完成自己已有的夹拱任务。但巳火干扰了它的“安静”,使其“灵魂”常常不得安宁,这正是康熙晚年生命的写照!
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采取历来汉王朝的嫡长继承制,即正妻长子继承制。清太祖努尔哈赤因为曾经立长子褚英失败,于是决定汗位的继承由八大和硕贝勒会议[插推定。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太极,因为猝死,他的遗位继承,也是在满洲贵族会议上推定的,由六岁的福临继位,为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死前,皇位的继承没有经过满洲贵族会议讨论,而是由孝庄皇太后同顺治皇帝商量后,用遗诏决定由年仅八岁的玄烨继位,即康熙皇帝。这个“遗诏制”破坏了清太祖、太宗两代的皇位继承由满洲贵族会议推定的传统,开了清朝皇帝生前用遗诏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先河。
康熙继承了顺治帝生前决定继承人的办法,采取了皇太子制。1675年,康熙皇帝册立胤礽为皇太子,当时胤礽还是一周岁半的婴儿。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赫舍里氏皇后是因为生胤礽而死,康熙对赫舍里氏皇后情深意厚,十分伤心,故对胤礽格外钟爱,就在皇后死后第二年,册立他为皇太子。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朝廷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的需要。1673年开始了三藩之乱,战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如果不及早确立太子,万一康熙皇帝有意外,那么这个大清政权岂非混乱不堪?
从长远讲,先立太子的好处是免得皇帝死后引起皇位争夺的血腥争斗,但坏处是皇太子与兄弟之间会产生不和、甚至残酷的斗争。当时的康熙只看到了前者的危害,却忽视了后者将会带来的灾难。
康熙在位年数太长。皇太子胤礽因为年幼得宠,养成了暴戾迷乱的习性。到了三十多岁,一心想早登皇帝宝座,于是利用皇太子特殊地位,胆大妄为,结党营私。朝廷中的一些重臣,见康熙年高,也积极趋奉,形成了一股“太子党”的强硬势力。这样,胤礽与康熙父子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1708年(戊子),康熙五十六岁。由于胤礽暗中私窥康熙行踪,父子的矛盾终于激化了。康熙痛心疾首,拘执了胤礽,正式诏告天下,废黜太子。
然而,康熙并未释怀,一连六日不能安寝。自己精心培植的儿子,怎么会变成这等情状?正在百思不解的时候,有人提供了线索。原来皇长子胤褆信了邪术,在胤礽居处放了“镇物”。而此时被拘执的胤礽,又是一副疯癫之状。康熙震怒,认为胤褆的卑污行为更甚于胤礽。于是幽禁了胤褆,释放了胤礽。同时还下令锁拿了第八子胤禩,因为他也长久觊觎储位。
康熙恐怕皇太子储位空缺太长,争位会愈演愈烈,于是在第二年(己丑)又复立胤礽为太子,把承继大统的希望仍寄托在他身上。但事与愿违,胤礽本性不改,经常“结党会饮”、“潜通消息”,“太子党”又重新恢复和扩张起来。终于在1712年(壬辰),康熙下决心再度废黜太子,监禁胤礽。中国沿袭几千年的“公开立储”制度到此结束,此后清王朝采取的是“秘密立储”的办法。
以上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康熙命造第六步大运甲戌(1704年至1713年)之中。甲戌大运跟月柱戊辰是天克地冲。戌冲月支辰,冲旺了辰土,破坏了康熙命造中的“玄机”。日支申脱离了辰,少了申子辰会局的凝聚力,这样,时支巳火合克申金的作用就格外显著了。这就可以在命理上解释,为什么康熙晚年会陷于两次废黜太子的疾首痛心的境地。
再看事件爆发的具体流年,一为戊子年,一为壬辰年。“子”是申、辰夹拱的“填实”之年;辰则冲运,又刑月支辰,这都跟进一步破坏申、辰夹拱的“玄机”有关。这里要补充说明,命理上“虚神”一般不宜“填实”。填实了,反而不利。
《喜忌篇》说:“拱禄拱贵,填实则凶。”其注文解释道:“忌刑冲破害,羊刃七煞,伤了日时,拱不住贵气。大忌填实、空亡,譬如器皿空则能容,实则无用,所以只宜虚拱;完则能盛,破则无用,所以怕见空亡。岁运同。”这里用器皿来比喻“虚神”的功用。正因为其“空”,有空间反而能盛物。填实则满,反而丧失了盛物的功能。
在康熙这个具体命造中,子水为虚神,则既达到用它来滋润戊土的目的,又避免了子水直接冲击年支午火羊刃可能带来的凶险。然而,真的运岁出现子水来填实,反而会出现难以预见的险状。比如1708年,流年干支戊子,进入康熙命造:

甲午    戊辰    戊申   丁巳

这里且不谈大运甲戌跟月柱戊辰天克地冲这个大背景。流年戊子与命造年干支甲午,天克地冲。接着,子水填实,申子辰明合水局,直接冲击年支午火。在强水的情况下,命造时支巳合申,巳作为戊土之禄,或戊土之根基,已经被化合为水了。月令辰土,也因申子辰合局为水,难以再承担戊土之根基的功能。剩下只有午火为戊土的根基了。现在,子午再冲,午火遭子水来浇灭,戊土最后的根基不是岌岌可危了吗?所以1708年,康熙首度废黜太子,政治和亲情交织在一起,精神上的痛苦和煎熬,竟六夜不眠,岂偶然哉?

健康分析
康熙命造身强,气势浑厚,自然具有健康的体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做过这样描写:“他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美好形象。”
康熙虽然小时刻苦读书,曾累到咯血的地步。但自言“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他也有满人的粗犷、悍勇的作风,特别喜欢狩猎。晚年曾不无自夸地对自己的侍卫说:“我自幼至老,用鸟枪弓箭射死老虎一百三十五只,熊二十只,豹二十五只,猞狲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一百三十二只,吹哨引来而射死的鹿几百只。射获其余野兽不计其数。曾一天之内射兔三百十八只。”
康熙很注意养生,且颇有心得。常用书法来调节心理,同时提倡禁烟戒酒,膳食简单,不滥用补药,并注意饮水的卫生。
康熙对医学也很有研究兴趣,原因是他在五岁时得过天花。据说正是得过天花,使他继承了大统。1661年年初,顺治皇帝自己染了天花,知道不久人世。他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为太子,而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三子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这个第三者,就是当时在宫中当差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很快就帮他们下定了决心:立玄烨为太子。理由简单而充分——他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终身免疫力。
按史书记载,康熙五十岁以后,开始出现了“圣躬违和”的情况。1708年,康熙五十五岁。前文已经谈到此年发生的第一次太子废黜事件,一直强健的康熙自觉身体大不如前了。由于日增郁结,心神耗损,并发了严重心悸症。该年的11月,他在川陕总督齐世武的一份请安折子上批道:“自尔去后,朕体渐弱,心跳加增甚重。……目下想是无妨,只是虚弱。”同年12月,他在直隶总督赵弘燮的奏折上也透露了类似的消息,说他“气血不能全复,甚弱”。到第二年初,病体似乎恢复了一点,但“还瘦弱些”。
不过到了1711年年底,清廷按例举行每年一度的天坛大祭时,他的身体又有问题了。大臣们再三奏阻皇帝亲自主持,但康熙坚持要“亲诣行礼”,但也说出“行礼时两旁少为扶助亦可”。此年康熙五十八岁。
到了1717年,康熙六十四岁,身体愈见衰弱。据《康熙起居注》记载,春夏之交,康熙帝渐觉虚弱,心悸不安,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胸中有结,两乳之中剧痛。御医认为,此乃痰瘀留滞,心脉痹阻,气虚血瘀,心失所养,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
不久以后,皇太后病逝,康熙皇帝的病情更加重了。他到内宫向皇太后棺木行礼时,“乘软舆,脚背浮肿,不能转移,用手帕缠裹,才能转动”。第二年春间,他也不否认他的身体已“羸弱已极,仅存皮骨,未觉全复,足痛较前稍愈,步履犹艰”。
1722年,康熙六十九岁。农历11月7日忽患重病,浑身火热,气急异常。到了13日,病情恶化,服了药却全然无效,气喘痰涌,有时不省人事。是夜戌时,撒手西归,结束了他长达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涯。康熙几乎活到了古稀之年,在中国古代君王中已属长寿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煮酒论史]清朝九子夺嫡的真实历史
康熙九子夺嫡:是哪九个儿子
太子胤礽留下十多个子女,雍正如何待他们的?
清朝为何把罪犯流放宁古塔?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九子夺嫡”后康熙的九个儿子结局如何?
康熙朝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只怪康熙自作自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