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家注定败亡!贾母给贾元春下跪磕头时,他们的愚蠢就显现出来

人生的本质就是认清生活的现实主义但仍然去热爱它,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当面对人生中一件又一件不公平不顺遂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每个人又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平常心对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正是因为人生路上的跌宕起伏和酸甜苦辣才造就了每个人不一样的人生。

而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与一个家族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还不尽相同,在《红楼梦》中,贾府作为经历了大富大贵与贫穷落魄两极反转的家族,对待人生自然有着不同的感悟和想法。

贾家,这么偌大的一个家族,可以说一夜之间就风光不在,让人感到既陌生又害怕,但是贾府的没落也是一点点的错误和失败所逐渐累计的,这其中有着让皇帝觉得不够忠心而被抄家的客观因素,也有着当权者的愚蠢思想,或许从贾母给贾元春磕头那一刻,贾家的灭亡就已命中注定。

一脉相承的贾母与贾府

人无头不走、马无头不立,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族或是国家民族,想要发展进步想要赓续绵延,除了底层为之努力奋斗付出的人,最重要的还是有一个关键的领路人,而对于贾府来说,贾母显然是站在了贾府的金字塔顶端。

不只是作为一个家族的封建家长,更是一个权力下的封建统治者,但是最后的结局却让人感叹,贾母显然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她和贾府的命运也一同摇摇欲坠,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和终结。

贾府和旧社会的缩影简直大不相同,按照古代对女子“三从四德”的束缚要求,对女子的约束应该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内涵要求,可贾母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从社会关系上和身份上来说,贾母出场时父亲和儿子早已离世,长子贾赦按理应该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正如同每个朝代年幼登基的太子一般,贾母此时应该如同养尊处优的太后般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可事实却是贾府的青壮年男人们一个个的都退到了权力的边缘点,唯有80多岁的贾母还是这个家庭唯一的主人。

贾母的治理方针显然是贯彻了儒家学派的“忠孝”,大观园中主仆间的尊卑长幼,还有封建礼教恪守的阶级体系和道德仁义,这些无疑不是贾母管理大观园的手段和措施。

从一件事就能看出贾母在大观园的地位,第四十七回中,王夫人在贾赦想要纳小妾时被贾母无意冤枉,即使遭到了斥骂和指责,连同她和贾府的纨绔子弟们一个个竟都垂手站立不敢还一言。

当然在《红楼梦》中还曾多次提到贾母对下属的关心和照顾,这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忠孝是贾母与其他人之间永远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是必定无条件依从的根本。

贾府内部形成的一种权利体系,自然而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赖以生存的根本,而这份体系的根源毫无疑问就是贾母,有了她贾府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像往常那般运转,可要是没了她呢,这个结果无从而知,好在《红楼梦》的故事没有给我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贾母毕竟是年岁已大,逐渐脱离了现实社会的旧时代产物,她对于贾府的发展谋划仍旧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所见所闻上,无论从经济、人才各个方面来看,贾府都一年不如一年,不得不说贾府的没落贾母是第一责任人。

贾府衰落众多之因

贾府,这一从名门望族、钟鸣鼎食之家历经百年却落得个家道中落、家破人亡的结局,其中自然有着家族自身顺应历史发展的内因,但更多的还是当家者各方面的不察。

首先便是生活太过奢靡,贾府的生活之奢靡令人难以想象,身为清朝时期为数不多达官显贵的家族,贾府虽然比不上皇帝的锦衣玉食,但自然也差不了多少,想当时为秦可卿买棺材时,居然说出了一句“拿一千两银子只怕也没处买”,这显然是超脱了一般富裕家庭的。

尤其是当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场戏时,贾府上上下下百十口人的吃喝拉撒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这让林黛玉十分震惊,更不用说在内里设置的怡红院、稻香村等等的建筑物了,如此铺张浪费总有一天要耗尽家财。

其次便是贾府的后代们没个出众之人,一个人即使德和才不能够兼备,但却不能成为无德无才之人,而贾府中的这些后代们一个个吃喝嫖赌样样不落,正紧事却是一个也干不了,反倒是如果不会享受才要在贾府里遭人看不起。

在他们的眼中哪有什么仁义道德,赌博也仅仅算得上人们是业余乐趣,此外,贾府内部的政治斗志也十分严重,对下极尽压榨、对上又无尽谄媚。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却在教育上却是几近缺失的,后辈的孩子们不仅不爱学习,精神上还充斥着淫乱和罪恶,这些思想上的不健康也让贾府这棵参天大树一点点的被腐蚀。

最后便是贾府内部的管理混乱,一个大家族最重要的便是管理,而贾母显然是做不好制度管理的那个人,无论是从选人用人还是对贾府资金的管理上,王熙凤虽是贾府明面上的大管家,但实际多年以来她利用贾府的公家财务也没少给自己私人利益填充。

尤其是她拿着银子在外面放高利贷,这造成的各种后果让人苦不堪言,连中层管理者都如此损公肥私,那么上行下效可想而知,下面的人更是每每逮到一次机会就要狠狠的捞上一笔,贾母不知道吗?

很多时候她却都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才一次次导致了内部腐败问题的发生,缺少内部监督也导致了贾府一步步走上了没落之路。

贾元春与贾府

贾家的没落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真正对贾家下达了抄家命令的还是当今天子,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不能说贾家对皇帝有任何策反之心,但是势力庞大的贾府和渐渐对皇帝的不重视不尊重势必导致皇上的疑心,到时候有心之人再在皇帝面前参一本,贾府哪还有挽回命运的余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贾府中毕竟有人在皇宫中身居皇妃之位,在皇帝面前多少也有些薄面,怎至于落得个家散人死的悲惨下场,这就不得不说贾元春省亲的故事了。

想当初贾元春在宫中站稳了脚跟,算是满面春风的回到故土看望亲人,这里有一个场景十分耐人寻味,那便是贾母和众人一样接连两次看着车队便要跪拜,虽然最后被身边的人及时阻止,但心中的服从和奴才之意还是彰显的淋漓尽致。

从传统道德伦理上来看,祖母给孙子一辈的人下跪磕头这显然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联想起贾家平时的相处之道,贾母就好像这个大家族的太上皇一般,可如今只不过是贾元春回了趟家,贾母就要行此大礼,这有必要吗?

对于我们来说,贾母的这个举动自然是无法理解的,可对于当时的贾母来说,从这一刻开始,她与贾元春所有的亲情已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皇帝家族和平民百姓间的上下级关系,这种淡漠人伦和亲情,只认同权力和地位的举动是贾母为了贾府的最后选择,也正是从这一刻彻底宣告了贾府的死亡。

而即使在贾府忙里忙外的准备了好几天之后,即使贾母拿出了如此重视的态度和极低的姿态,贾元春在家里仍旧只待了不到八个小时,如此一来从贾母的高度重视乃至战战兢兢相对应的却是贾元春走个过场般的省亲之旅,这一违背人情伦理情节的场景令人乍舌,也把皇权至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可惜的是,贾母不讲仁义伦理的这一做法在日后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贾元春在宫里呆的不自在,屡遭陷害后年纪轻轻就已离世,贾家作为旧皇帝的残余势力,对权力的盲从和对现实情况的认不清,让他们在站队时选错了道路,这也为之后皇帝的清算埋下了伏笔。

在被抄家之时,贾府的人哭天喊地般的呐喊,但自从贾母向元春下跪之时,他们就该明白,贾家的权力取与皇帝,终将收于皇帝,这不过是一场豪赌罢了。

结语:

贾府的衰败原因有太多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久的弊病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释的。

不过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忧患,甚至是府中那些年轻一代的不作为都没能让多数读者产生惊诧的反应,反倒是高傲了一辈子的贾母面对权力的卑躬屈膝和服从忍让的丑态,让贾府的没落成为了许多人争相唾骂的根由,没了尊严的贾母和这座破败不堪的贾府注定也适应不了这个社会的发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春封妃,给贾家带来什么好处?
贾家被抄家的真实原因,就是贾元春省亲,皇帝的用意可惜他们没懂
这个只出场一次的女人,用了三个字,道破了元春省亲的真相
《红楼梦》:一个家庭正在走下坡路的四种迹象
[历史如风]曹雪芹家被抄,一共有多少家产?
贾家身份最高的丫头是谁?清楚贾府丫头职责,才知为何是平儿鸳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