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何能力?魏国在战国初期力压诸国,称霸中原

大家都知道统一六国的秦国,后世也认为在战国时期秦军是最强的。从秦的地图来看,韩、魏是挡住秦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魏国的军队就是他必须跨过的一道坎,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魏国的军队,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魏武卒。

公元前405年,在英明君主魏文侯的支持下,吴起在魏国首创“武卒”制组建的精锐部队。这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力压诸国,称霸中原。

首先,武卒的选拔非常严格。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并最终得以施行。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一支长达两米重达二十五斤的铁枪,腰悬铜剑,后背一面重达十斤的铜盾,一筒五十支长箭和一张需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连续急行军一百里后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当时的一百里相当于今天的四十一公里,差不多就是奥运会的马拉松项目,但是跑马拉松只穿短裤背心,而武卒浑身上下连甲带装备,总重至少六十余斤,跑完后还要立即投入战斗。此外,在弓箭方面,每个人必须一气可以连发三箭,否则视为不合格。铁胎硬弓弓弦之力极大,一箭射出,能破开数重铜甲。据说王翦就是因为可以拉开铁胎硬弓这样的强弓,在秦国一举少年成名。尽管在当时的诸侯国,甚至是在军队中,也只有勇士才可以拉开炫耀一把,而在魏武卒中却是人人都可以拉开的基本功,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何等惊人?而且,武卒的选拔原则是能选出多少就是多少,绝不滥宇充数。

其次,武卒的编制精干严密,让各诸侯国几乎无法模仿。因为除了魏武卒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再也没有别的诸侯国使用完全由步兵组建的兵团,不是没有条件,不是没有能人,主要是在以战车为王的时代,谁也没有这个胆量。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现在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这种编制,充分体现了魏武卒的指挥系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能达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样。即便是战败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

再次,武卒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吴起组建了武卒后,对这些军事基本素质较高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在训练中,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军队不一样的是,魏武卒几乎从一组建,就是由实战中训练出来的军队,甚至连主帅都是九死一生积累经验,更不用说阵亡的士兵数量了。

吴起特别强调纪律和赏罚分明。入选武卒的士兵,生活好,待遇高,国家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租税,还奖田宅房产,这种待遇,在当时诸侯国中首屈一指。部队的纪律也是十分严格的,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否则严惩不贷。吴起不仅讲求重罚,更注重重赏,他将军功分为“上功”、“次功”,根据不同的军功给予不同奖励。对立有大功的不仅升职提拔,对其家属和子女也予以重赏,一人立功,全家光荣。

通过这种方式打造的这支部队一共多少人呢?《吕氏春秋·用民》称颂“吴起之用兵也,不过五万”。《尉缭子·制谈第三》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另有车百乘,骑三千,用魏武侯名为增派实为监视的部队)而破秦五十万众,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吴起的领导下,武卒南征北战,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由此可见当年全盛的时候,魏武卒的战斗力是何等的惊人。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吴起名声不怎么好,曾经杀妻求将,因而在朝廷上受到他人妒忌,后被迫离开魏国,转而到楚国为楚悼王进行变法虽说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也颇有成效,但由于保守派势力颇为强大,致使楚悼王死后发生旧贵族叛乱,他们轮番攻打王宫拦截吴起,最后将吴起逼入绝境,弓箭齐发。吴起见势不妙,便拿楚悼王的尸体做挡箭牌,但自己也中箭身亡,尸体上也中了几箭。继位的楚肃王开始追究旧贵族捣乱和射杀先王尸体的责任,牵连到70多个旧贵族,结果一并灭族,吴起也总算是给自己报了仇。吴起虽死,但魏武卒的威名仍在,自秦商鞅变法之前,魏国一直保持领先优势。魏武侯去世后,魏惠成王接位,开始广纳贤士,庞涓于是来此做了上将军,由于其出色的军事才华,让魏武卒的战斗力又保持了一段时间。

正在这时候,秦国、齐国、韩国开始变法强盛(秦献公改革、齐威王改革、韩昭侯变法),魏国见此状绝不会坐视让他国对自己的霸主地位有任何威胁,于是派丞相公叔痤领兵攻打秦国,派将军庞涓在魏国东部驻扎观齐韩之变。而魏武卒的频繁败绩,由此开始。少梁山之战,秦献公率军获得惨胜,并俘虏丞相公叔痤,作为秦魏之间停战的砝码。庞涓方面,因为有齐国支持,赵国先攻下魏之与国卫,取卫之漆(今长垣北)、富邱,并驻兵。魏惠成王乃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围攻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并征调宋国军队助战。赵成侯不得已,向楚国求救不成,只能向齐求救,齐威王答应出兵,这就是经过改革后的齐技击之士与锐气正盛的魏武卒的第一次较量——桂陵之战。而齐国方面的军师,就是当初被庞涓用毒计赶出去的孙膑,他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扑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回救,然后派一支精锐齐技击埋伏在桂陵山地,以逸待劳偷袭魏武卒,最终,庞涓被俘,魏武卒损失惨重。这一仗,震动天下,让魏国饱受自吴起创制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也让齐国开始跃跃欲试登上霸主地位,魏国上下自然不甘心,十三年后,中原大战再次打响。韩国由于申不害变法的强大效用,使得各诸侯国不敢小觑于韩,而韩国凭借丰富的铁矿和精良的装备,而得到“劲韩”之称,而魏国无法容忍韩国的强大,派太子申和庞涓(后来被齐放回)出兵韩国,想凭借此战来重振魏国霸主的声威。这次魏国算是把魏武卒全部精锐给投入进去了,因为庞涓认为齐国不会坐视不管,齐国方面,孙膑和田忌主张再和魏国打一场决战以挫败魏国的霸主地位。最后魏国猛攻韩国,齐国则又使出“围魏救赵”计策再次突袭大梁,暗中又派齐国技击射手在马陵道埋伏,庞涓与太子申得知大梁被袭,急冲冲地回军救都。途径马陵道中,10万魏武卒遭遇齐国技击射手埋伏,悉数射杀于此,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从此魏国精锐力量魏武卒所剩无几,魏国的霸主地位几乎垮台,战国形势也开始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中期。

魏武卒是战国时代初期的一个奇迹,它开创了中国史上重甲步兵作战的新风格,虽然如同昙花一样很快凋零,但给中国战争史添上了一道新的作战艺术彩图,壮观的魏武卒方阵让人无限遐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国技击、魏国武卒、秦之锐士,谁才是战国第一特种部队
战国时期,魏国的武卒与秦国的锐士相比,哪个更胜一筹?
河西之战
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白话文翻译
元宵节民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