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还是不反,权臣的两难选择,有时谋反真的是情有可原的自保

史海争鸣23:造反,权臣不得已的选择

忠奸之争,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民间将那些忠于皇室、尽忠职守的大臣称做“忠臣”,而那些居心叵测、陷害忠良,甚至于谋权篡位的大臣称为“奸臣”。这其实是把历史简单化了,许多时候,许多所谓的“奸臣”,并非不是不想做“忠臣”,而是时势不容许他们做“忠臣”,最终他们也只有孤注一掷,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历史上的忠臣数不胜数,这其中最早也最为有名的要数西汉昭宣时期的名臣霍光。汉武帝驾崩后,其子刘夷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是年,昭帝年仅八岁,权柄也就落在了霍光手里。

霍光像

霍光虽然掌握了最高权利,但对汉室那是忠心耿耿,辅佐昭帝平息了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的叛乱,保全了昭帝的皇位。昭帝年仅二十一岁就驾崩了,由于其无子,霍光又迎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可是刘贺实在是胡闹得可以,仅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给废了。尔后,霍光又迎立汉武帝的曾孙——十八岁的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此时的宣帝虽然名为皇帝,实际上大权还是落在霍光手里,宣帝每次见到霍光的时候,连头也不敢抬,甚至于汗流浃背,由此可知,他内心的恐惧。

霍光虽然忠心耿耿,但其家人可不这样想。在立皇后的问题上,宣帝没有照顾霍光的面子,没有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而是立了自己在民间的发妻许平君,这即是著名的“故剑情深”的典故。霍光并没有什么异议,但其妻子霍显却是十分的恼怒,她指使女医淳于衍在滋补汤药中投进毒药,让许平君生产后服用。许皇后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

霍光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犹豫再三,他还是将此事给压了下来。宣帝对此毫不知情,只是当作一场意外,并没有追究此事。许皇后一死,宣帝只好改立霍成君为皇后。霍光死后,此事败露,霍家震恐,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决心谋反,但最终兵败。宣帝诛灭了霍光一族。

春秋时期,楚国的芈侣作乱,楚庄王诛灭他全族,但依然给他留存了一支血脉。楚庄王认为假如使他没有后代,怎么能够劝勉别人一心向善?霍氏作乱,按律当然应该灭族,但霍光的祭祀,也应该有人主持。可汉宣帝竟全部将之屠杀,连一个儿童都不留下,不给霍光保存一线苗裔,刘病已未免太刻薄寡恩了。

霍光和刘病已之间的是非,说到底还是因为霍光权势太大,霍家中人也仗势欺人,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以至于连皇后都也下手。霍光一死,霍家再也不能掌握最高权利,宣帝自然是要新帐老帐一块算。霍光若是泉下有知,真不知作何感想。他本身并无大错,却落得一个全族被灭的结果。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

也正是因为有了霍光的前车之鉴,后来的权臣在掌握了最高权力之后,都不再选择像霍光这样尽忠职守,而是选择篡夺最高皇权。

篡权的始作俑者是王莽,虽然他所建立的新朝很不成功,没有在他手里继续传承下去,但此头一开,那就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发而不可收拾。

及至东汉末年,一直到北宋时期,权臣篡位的例子比比皆是。先是曹丕篡汉,然后是司马炎篡魏,再然后就是刘裕篡晋,宋、齐、梁、陈这些短命王朝的更替都是权臣篡夺的结果。而在北朝,权臣篡位也是十分的热闹,东魏、西魏都是亡于权臣,北周的权臣杨坚在篡权之后,建立了隋朝,一统南北,丰功伟绩彪炳千秋。直到唐朝末年,也还有权臣朱温篡唐,然后就是五代十国的大乱世。最后一个权臣篡位的要数赵匡胤了,借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功地将柴家天下变成了赵家天下。真可谓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的热闹非凡。

若是权臣篡位不成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东晋的权臣桓温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但桓玄没过多久就兵败而亡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时势早在不在桓家这边,强行造反,最终只能是这样的结果。若是桓温在权势薰天的时候就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可惜他优柔寡断,错过了这样的良机,也祸及了子孙。

再来说说南齐的高帝萧道成,他本是南朝宋的大将,屡立战功。可在晚年,他竟然成了暴君刘昱的“玩物”。有 一次刘昱进入领军府,当时天气酷热,将军萧道成正解衣袒腹卧在堂中,见到皇帝急忙站起来相迎。刘昱指着萧道成的肚子说:“好大的肚子。”接着命萧道成站立在室内,在他的腹部画了一个靶心,然后持弓引箭就要射。萧道成忙说:“老臣无罪。”左右都劝说:“萧领军腹大,陛下这么好的箭法一箭就会射死他,以后就不能再射了,不如将箭头包起来再射。”于是刘昱换了一支包起箭头的箭正中萧道成的肚脐。刘昱又曾亲自磨刀说:“明日杀萧道成。”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形势,萧道成也只能是铤而走险,孤注一掷了,在关系到自己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道德说教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他和宫中之人密谋,诛杀了刘昱这个无道昏君。

齐高帝萧道成像,他的谋反真的只是为了自保

最后说一下赵匡胤,在他成为后周第一军事强人、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后,因为城里传言“点检做天子”这句话,他就郁闷地发了几句牢骚。结果呢,赵匡胤话音未落,他的妹妹就面如铁色地提着擀面杖跑了进来。她追着赵匡胤就打,还边打边骂道:“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问恐怖妇女何为耶!

笔者认为此时的赵匡胤还是不想反的,应该是对柴家还是忠心耿耿的,否则也不会把这话当作冤屈说给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听了。但他最终还是走上了谋权篡位的道理,为什么呢?形势所逼!这样的传闻已经出来了,赵匡胤即便不想反也只能反了。他若不篡位的话,不仅是他自己性命难存,恐怕整个赵氏家族也难保。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试问他还有得选择吗?不反,肯定是死;反的话,因为自己掌握了兵权,成功的可能性大增,换作是你,你反不反?这与道德无关,赵匡胤的选择是所有正常人的选择,没什么可指责的。

宋太祖赵匡胤像

造反,有时真的是形势所逼,为了保全自身而不得已、必须要走的一步险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既是忠臣又是权臣?
一代权臣霍光,去世之前的权势到底有多大?
岳峙:霍光本想选个不如昌邑王的傀儡,谁知选出雄主汉宣帝
权臣霍光能罢免刘贺,为什么却被傀儡皇帝汉宣帝推下神坛
霍光被灭族的背后
许平君——汉宣帝刘询此生挚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