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这部空前的著作原来是司马迁在隐忍苟活的状态下完成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做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

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地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这次游历到达了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孔子、屈原、韩信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潜心于著史,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这期间,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这也正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淫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形式。终于在太始四年(前93)左右,司马迁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的著作。在大约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做了一个完整的交待,此后其事迹不清,大概卒于武帝末年。

感谢您阅读我们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请为我们点赞,若有不同的观点请进行评论和大家一起讨论,小编真诚欢迎您能关注我们,从而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
卑贱地勇敢:司马迁留下无数的历史谜案
司马迁
【圣人列传】“史圣”:司马迁(图)
古人不古,秉笔直书司马迁
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