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籍黄帝内经《面相识人》

本期推荐的是古籍黄帝内经《面相识人》:五色变化非常微妙,但还可以用眼睛来观察,以区别生死善恶。诊断时,若能将望色和切脉结合在一起,便可万无一失了。面色发红,脉象急疾坚硬,赤色应在心脏,脉疾邪盛,可诊断为邪气积聚于胸中,常表现为妨害饮食,这种病叫做心痹,起因于思虑过度,劳伤心气,邪气乘虚侵入造成。面色发白,脉象躁急而浮,上虚下实,白色应在肺脏,脉躁说明邪盛,症状是惊喘,可诊断为病邪积聚于脚中,迫肺作喘,肺气本身虚弱,因而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起因是醉后行房所诱发。

古籍黄帝内经

古籍黄帝内经《面相识人》:面色发膏,脉象长而有力,青色应在肝脏,脉象说明邪盛,可诊断为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两侧胁肋,这种病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造成,与疝气的发病机理相同,其症状还有头疼腰痛,两足冰冷等。面色发黄,脉象木而虚,黄色应在脾脏,脉大说明邪盛,脉虚症为脾气不足,可诊断为病邪积聚在腹中,因脾虚而受肝气加倍制约。

古籍黄帝内经

古籍黄帝内经《面相识人》:不像六腑那样传导排污,因此称为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个器官是禀承阳气所生,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运转不息,特点是泻面不藏,它们受纳并传导排泄五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浊物,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物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物,直接影响到五脏功能活动。

古籍黄帝内经

古籍黄帝内经《面相识人》:而不会有糟粕存留其中。六腑的功能,其特点是消化、传导、排泻,而不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却不会象五脏那样充满着精气。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冒充实了,但肠中还相对空虚,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相对空虚,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我康疗85:解读《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论》
《黄帝内经》脾胃理论
黄帝内经讲座 5
切诊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古籍黄帝内经《气行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