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连年大旱,李自成的粮草从何而来?

谢邀。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个方面回答。

第一:明末没有连年大旱

据目前来看,1627-1630年,整个北方旱灾比较严重,陕西边兵叛乱,流寇产生就在于此时。东北的皇太极也吃不饱。所以入关劫掠。林丹汗也是。这是一次比较严重的灾荒。ps:这一时期南方经常水灾。

1631-1633年,陕西旱灾依然比较严重。洪承畴这时候成名。

1640-1643年,河南及整个北方大旱,一发不可收拾。农民军壮大。

1630-1640年,大部分时间里整个北方情况比较稳定,在东北的皇太极粮食都可以勉强自给自足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每年都是如此。真要多年,明提前就完蛋了)

甚至1641年明军集结大军东进解围锦州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畿东(唐山、滦州)获得丰收,后勤很保障。

可以说连年大旱并不靠谱。不要受气候决定论的影响。要深入去读史料。

第二:李自成怎么解决粮食问题。

农民军最开始没有“不纳粮”的口号。就是劫掠。城池、集镇物质多,那就攻占他们。所以最开始农民军就是占据城池不动,享受哈。河曲县、中部县、辽州。但这样很容易被包圆,而且坐吃山空。(ps其实仔细读历史会发现,洪秀全一开始也是如此,他在永安呆半年图啥?只是人家没被包圆)

后来就是沿途劫掠了。不排除无差别劫掠。但这不能解决问题,也没法团结新人。怎么办?“追脏助饷”、“催粮”。说白了就是“斗地主”。明末阶级矛盾很尖锐。士大夫很有钱和物资。斗倒他们就够了。

再到后来明确提出“三年免征”的口号。就更是斗地主解决了。似曾相识吧。

总结:

明末没有连年旱灾。

农民军有劫掠行为;在士大夫眼里是完全劫掠;在百姓眼里是有打土豪成分。不能一概而论。还要更多挖掘史料。

ps:现在有否定农民战争意义的言论。其就是一种转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连年大旱,李自成的粮草是从何而来的?
国之将亡,必有异像
明朝亡在天灾,崇祯背的锅太沉了
明朝灭亡和小冰河期有关系吗?清军频繁入关劫掠,外加白银断流才要命
老砍头乌进孝影射揭秘
明亡之——天灾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