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达开单飞后为何不建自己根据地而甘当流寇呢?是缺乏战略目光吗

在太平天国史中,“天京事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这场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一同丧生的共有二万人,包括以上三王的家属、翼王石达开的家属。

该场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事变平息后,洪秀全召石达开回天京辅政,封其为“电帅通军主将义王”(本意是“电帅全军主将义王”,为避“全”而改“通”字)。

石达开这年才二十五岁,却是将相之材,在武昌失守、九江告急的情况下,运筹帷幄,攻守兼施,大力起用陈玉成等将领,合理布置。西线方面,他指令太平军坚守九江以下长江水路;西南坚守江西;东线方面,坚守句容、溧水;在大别山区实施主动进攻——在石达开的正确军事思路指导下,太平军连下野城、六安、正阳关、霍邱,并于1857年初夏把战线推至湖北的黄梅、广济、蕲州一带,很有重夺武昌的势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京大乱之后,由于指挥有方,太平军几乎所有在江西重镇,如九江、瑞州、抚州、吉安等地,一个未失,击退清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保证了“膏腴”之地粮米的供应。

可惜的是,经过“天京事变”,洪秀全猜疑心加重,深恐石达开独掌大权会对己不利,便开始有意识地钳制和架空石达开,并时有加害之意。

洪秀全甚至还下令石达开不准出城,类同软禁。

石达开聪明绝顶、八面玲珑,对洪秀全的表现如何不察?但他既不愿犯上作乱,又不甘消极待毙,最终作出了离京避难的第三种选择。

1857年5月,石达开借向天京南门将士“讲道理”之机,避开洪秀全的耳目,潜出天京城。

史学界将此事定义为“石达开负气出走”,称石达开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极大地分裂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导致太平天国迅速衰败。

那么,石达开在此分裂行为中到底带走了多少人呢?

遗憾的是,时至现在,也没人说得出确切的数字,不过是笼统的二十万人、十余万人,或者以“大队人马”一笔带过。

实际上,石达开出走所带具体人数虽然不可考,但从相关史料来看,其实并不多。

比如,当时的清两江总督何桂清在上咸丰皇帝的奏折《何桂清奏通筹江南近日剿办情形片》中有称:“(6月2日)伪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镇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贼禾贼追之,禾贼亦乘势逃去。”

铜井是位于南京市近郊的小镇,石达开全军一日内便完成渡江,可知追随他的军队人数不会太多。而就因为石达开人数不多,洪秀全还派蒙得恩等人追击石达开。

清安徽巡抚福济的《福济等奏金陵内讧请饬鄂赣相机防剿折》也称:“(6月9日)石逆由金陵率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无为)前往上游,到处张贴伪示,传谕各贼,察其辞意,惧洪逆过甚,惧怕脱逃。”

福济上此折时,石达开正在前往安庆途中发布文告,晓喻军民“依然守本分,各自立功名,或随本主将,亦一样立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文告结尾,石达开仍署“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字样,表示仍在天王统辖之下。

而根据福济此折,石达开彼时所率军队已有“数千”——当是离开天京时所带的人数加上这些天来收集人数的总和。

清钦差大臣德兴阿在7月2日奏章中称,“洪逆甚为惊慌,因将城门紧闭,又以石逆尚在安庆,多方邀留,以图固结其心。”

因为石达开已有“数千”之众,洪秀全开始害怕了,害怕石达开返攻天京,因此下令紧闭天京城门,并把追击石达开的行为转换成“多方邀留”,由此可以反衬石达开初离天京时队伍之单薄,也许不过三四百之众罢了。

这年夏天,湘军乘机大举进犯江西太平军领区,攻陷瑞州,困重镇九江,临江,吉安。

9月,洪秀全在形势和舆论双重压力下,派人送“义王金牌”诚邀石达开回京主政。

石达开当然不能相信洪秀全的“诚意”——实际上,洪秀全在此前刚向李秀成实施了严厉处分,原因就是李秀成不断进言“仍重用翼王”。即其邀请石达开的“诚意”可见一斑。

石达开婉拒了洪秀全的“诚邀”,抱定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信条,按照自己的战略思想去指挥作战。

经过四个月的整军,到了10月,石达开身边已经从初时的几千人陆续汇集成了五至七万人的军队,这些人,都是因不忿洪秀全的所为而主动前来投奔追随的将士。

清军围重镇九江、临江、吉安,要不要救呢?

很多人认为,石达开已经和洪秀全翻脸,是不可能发兵救援的了。

而从接下来石达开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表现来看,石达开的确是要脱离太平天国展翅单飞了。

石达开于10月5日率军离开了安庆,没有援救九江,而是绕道抚州,前往临江和吉安。

因为这个,人们指责石达开不顾大局,只是搞分裂、闹独立。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石达开离开安庆时所带领的军队有多少人。

应该说,石达开离开安庆时的军队有多少人呢?并没有太多,大概五六万人左右。

原本,陈玉成带领的军队属石达开部署在江西和安庆的精锐部队;驻守句容一带的军队也都是石达开的部队,但石达开并没有就近带走。

《李忠武遗书》记载,东梁山一带也都是石达开的部下,他们前来追随石达开时,石达开“劝令皆散去”。

即石达开把一些自愿前来追随他的队伍劝返了原驻地。

象安庆张朝爵、陈得才,无为朱凤魁,彭泽赖冠英,潜山叶芸来,以及梁立泰,陈坤书等等,都是受石达开节制多年的旧部,石达开也没有招呼他们同行,随行的只是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余忠扶等几个当时尚没什么名气的偏将。

可见,石达开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顾全天京防务。

则李秀成在天京失陷后被俘,为推卸责任,在《李秀成自述》中说石达开将“合朝好文武”都带走,是完全不符合实情的。

石达开的确没有前往援救九江,而是绕道抚州,向临江、吉安而去。

赵三军在《石达开出走意在扭转天京战场危局辨》一文中分析,石达开是考虑到九江重兵云集,清军长濠坚垒,以逸待劳,一旦将有限的人马投入九江城下,极可能与对方陷入混战之中而无法自拔,因此“从丰城、新淦等地插入瑞州与临江、临江与袁州之间,首先收复这里的失地。这个计划若能实现,不仅可解临江之围,夺回失守的袁州、瑞州,而且将会一举夺得江西战场的主动权:南下即可唾手而解吉安之围,东进威胁南昌,北上则兵临九江。这样就可与皖北陈玉成部对湖北成夹击之势,进而西征武汉,太平天国又将恢复到石达开主持西征时的全盛时期。这是一个既可救陈玉成,又可救江西战局,还能从根本上救天京的三全其美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要比先救镇江或九江,将敌人吸引到天京城下硬拼,确实棋高一筹。”

可惜的是,石达开在吉水遇到了清军的强攻,战斗打得很苦,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援救临江、吉安的计划,转入浙江,后来又转入福建。

关于石达开入浙、入闽,苏双碧在《石达开评传》中说:“这是一条最不可取的路线,进入浙江、福建都没有明确的战略目的……是石达开消极行动,缺乏信心的表现……石达开进军浙、闽,客观上确实减轻了清军对天京的压力,但这并不是石达开有意这样做的,只是由于石达开入浙,清军大动了干戈,才在客观上减轻了天京的压力。”

其实,石达开进军浙、闽,以求减轻清军对天京的压力,恰恰是石达开谋定而后动的刻意所为。

代替托明阿任钦差大臣的德兴阿在给咸丰帝奏章中曾提到:“又抄得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洪逆伪批,亦似外示羁縻内怀猜忌。”

可见,石达开是在安庆行使了自己“电帅通军主将”的权力,调动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人全部回护卫天京,自己则赴援江西,并攻略浙江,以减轻天京压力,打乱清廷部署,为天京城下的解围战创造战机,内外线协同作战,共解天京之围。而他这一意见提交洪秀全后,得到洪秀全的首肯,只不过,洪秀全的回件,在批复途中被德兴阿截取了而已。

《东华录》咸丰卷所载福兴奏片也奏称,据俘获之太平军人所供,天王以天京被围,数次派员赴抚州求援于石达开,“达开乃统全军分为六起,号称十余万,拟直攻苏杭,以分金陵之势”。

可见,一味指责石达开不顾全大局,一心搞分裂、闹独立,故意拆洪秀全的台,那是没有根据的。说石达开目光短浅,远离太平天国辖区,一心要当“流寇”,更是错上加错。

老实说,“分金陵之势”也并非石达开攻浙战略的唯一目标,石达开本身也有在浙江建立长期根据地的打算,其在衢州城下持续四个月的攻坚这便说明了这个事实。

石达开的战略计划中,攻浙既可以吸引清军兵力,减轻天京战场的压力,也可以开辟东线战场,建立浙闽根据地,从而达到扩大太平天国版图,使苏、皖、鄂、赣、浙、闽六省太平军声气相通的目的。

石达开内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必须让出以天京中心的根据地,避免因为“地盘”争端造成内部矛盾激化,而在临近的浙闽地区建立长期根据地,开辟第二战场,与天京势成犄角。

1858年4月15日,石达开攻克浙江江山县,进围衢州,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攻克十二个府县,势力覆盖衢州,严州,金华,处州四府。

基本在一时间,跟随石达开作战的杨辅清率部挥师福建;两地太平军声气相通互为应援。

如果按这个形势发展,石达开的战略计划将得到全面实施。

可是,石达开入浙之前留余子安镇守的江西抚州、建昌的失守,后方丧失,不得不放弃了图浙计划,向福建撤军。

而在福建的杨辅清接受了洪秀全的收买,在石达开入闽前先一步撤走,终使石达开“东进浙闽”战略前功尽弃。

对洪秀全而言,石达开即使远离了天京,把龙盘虎踞的天京城和经营多年的安庆都让出来还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担心石达开在浙闽站稳脚跟后会对自己形成威胁,最终逼得石达开远走高飞,成为了一支孤军、一支流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悲情的石达开在离开安庆之后为何四处流窜,一胜难求?
悲情人物石达开
迷雾中的历史--石达开远征始末(一)驰援赣西
洪秀全不容开明的石达开
揭秘石达开为什么过不了大渡河 是因为什么原因
石达开带兵出走是否正确?后期的哪些举措值得商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