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花台大战:13王回救天京,决定太平军命运最经典的阵地大决战

1862年1月30日,即同治元年的第一天,清廷慈禧太后给曾国藩颁发了一号圣旨,任命他为协办大学士,统管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同进还任命曾国荃为江苏布政使。在高官厚禄刺激之下,曾家兄弟开始了加快进攻太平天国的步伐。

为了确保打下天京,曾国藩采用稳健谨慎的态度,指挥天京上游各路湘军对天京进行战略包围,以策应曾国荃顺利突进。其中一路由曾国葆扫清南岸芜湖防线。二路由彭玉麟率水师策应长江两岸,配合曾国荃进军天京。三路由鲍超负责攻占宁国。四路由张运兰负责防守徽州,以确保曾国荃侧翼安全,同时打通进入江浙的通道。


因苏南李秀成兵团,浙江李世贤兵团,皖南杨辅清兵团三大主力各自为战,远离了天京上游两岸长江防线,从而坐视湘军长驱直入直指天京。因中枢指挥系统的无能,加上地方实力派的漠视,使得太平军的兵锋失去了杨秀清时代的巨大威力。

1862年5月30日,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八营的兵力一举攻占了头关、江心洲、蒲包洲,进泊金陵护城河。 第二天,曾国荃率领湘军陆师九千人也随即开到天京城外,扎营于城南雨花台。

湘军进抵天京城下,使洪秀全非常吃惊,虽估计到湘军“必顺流东下进攻天京,但从未准备彼等能突如其来如是之速”。


雨花台是天京南面咽喉,也是天京两大主粮道之一,因天京的粮食大部分是从苏浙两省通过这里运往天京的。而今曾国荃打到他面前,他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险境,这才想起手下最具实力的李秀成,于是赶紧给李秀成一日三诏催促他迅速回援天前来救驾。

李秀成不得不停止进攻上海,回到苏州,于6月22日召集各将领分析形势,商讨救京之策。他认为曾国荃所部湘军“由上而下,利在水军,我劳其逸,水道难争”,加之湘军近来屡胜,其势正锐,因而“不欲与战”,决定等两年之后,湘军“兵久而必无斗战之心,然后再与其战”。于是,先将苏州的财物、米粮、军火全部解送天京,以利固守;同时,派李明成率兵一部赶回天京,加强防务。

1862年的夏季,江南地区突发了一场瘟疫。一时间,曾国荃的军队内部大多染病,战斗力大打折扣。李秀成见状,率军进攻清军大营,又命太平军另一位大将李世贤率军包抄合围曾国荃大军。此时,曾国荃只有三万多人,而且军队中大多染病。而太平军此时在城外就有20多万大军,城内还有十多万人马,且装备精良,粮草充足。

1862年7月11日,西南屏障宁国府城被湘军鲍超部攻陷。16日,保王童容海率部袭取广德,杀李世贤部守将马桂功后,宣布降清。

8月6日,李秀成再次组织王爷召开军事研讨会,商量救京事宜。会议制定了三路进军的援救方案:一路由杨辅清率领,攻击宁国,牵制鲍超;一路由陈坤书率领,攻击当涂,切断曾国荃粮道;主力由李秀成亲自率领,与曾国荃在雨花台进行决战。


1862年9月14日,李秀成等十三位王爷领兵从苏州出发,浩浩荡荡开往天京前线,揭开了援救天京的序幕,史称“十三王雨花台救驾”。

此次,李秀成督率回救天京的将领共有十三王,领兵十余万人,到东坝会齐后,分路进扎方山、板桥一线。与此同时,陈坤书等率四万人进至安徽太平府,拟攻金柱关,断敌芜湖之援;杨辅清、黄文金等则分路进逼宁国府城,以牵制鲍超部湘军。

在雨花台外,太平军连营五、六十里,扎营数百座,东至方山,西至板桥镇,旗帜遮天蔽日,刀枪如林似海,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遥相呼应。湘军相顾失色。

整个战役分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每一次冲锋与防守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残酷搏斗。第一阶段六天,李秀成强攻,曾国荃死守,曾国荃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没还手之力。 经过前线观察,李秀成发现曾国荃的布防非常严密,内外两层壕沟,大垒小垒,层层叠叠,互相护卫,根本没有破绽,真无愧“曾铁桶”这个称号!要想打破它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包围对包围,用铁桶对付铁桶,用二十万人将两万人层层围住,再想办法切断粮道,这样一来曾国荃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凭借强大的兵力优势,李秀成用全面进攻让曾国荃顾此失彼,一举摧毁了天京城外的湘军。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发动了第一次全面攻击,打击曾国荃的东西两翼。东翼是曾国荃的主力,西翼是曾国荃的粮道,李秀成率军从东西两翼猛攻的时候,曾国荃告诉手下人让长毛靠近了再打,一来打得更准,二来节约子弹。李秀成以几万太平军为前部,人人背负木板,以挡湘军火器,手拿干草,以填外壕,蛇行前进,一齐对湘军发动冲锋。湘军于壕边、垒内以强大火力还击,洋枪洋炮尽向太平军身上倾泻,木板难以阻挡大炮的威力,大片士兵倒下,后继者又前赴后继,向前冲杀。排炮的威力自然非同小可,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听到炮响就卧倒,等湘军打完再前进,这种打法损失惨重的还是太平军。

1862年10月15日,李秀成发动第二次攻击,目标锁定湘军西线江心洲。李秀成指挥太平军抄袭江心洲后路,以切断曾国荃的交通线。曾国荃深知此招毒辣,赶紧命令湘军日夜开工,修筑了十几座营垒,与太平军在洲上对峙,确保粮道通畅。 太平军全面进攻打六天后,曾国荃营垒丝毫未动,湘军的防守能力非同小可。

1862年10月18日,为期六天的重点进攻开始打响,李秀成使出了杀手锏,集中全军的两万多杆洋枪洋炮,重点打击湘军东路曾国荃主力。

李秀成凭着炮火优势向湘军发起猛烈冲锋,·曾国荃深知洋枪洋炮的厉害,不敢出来应战,只是命令兵将死守阵地,投掷火球、施放枪炮,拼命抵抗。这种打法双方虽伤亡惨重,但战事仍在激烈地进行。 1862年10月22日,李秀成继续加强攻击力。太平军在炮火支援和掩护下,用头顶木板,弯腰迂回前进,躲避湘军枪弹,齐声呐喊,冲到壕前,用草把填壕,试图冲进湘军阵地展开肉搏战。见太平军突破壕沟,杀将进来,曾国荃脱掉外套,冲到壕前,亲自督战,拼死挡住太平军前所未有的强大攻势,督战中的曾国荃面颊也被打伤。湘军将士在曾国荃的感染下没有胆怯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始终没有让太平军越过壕沟一步。

1862年10月23日,雨花台之战开始进入白热化的第三阶段,为期十一天的战斗是整个雨花台之战打得最艰苦最惨烈的一个阶段。

此时侍王李世贤带领三四万太平军,也从浙江赶来助战。兵力占据优势的李秀成,再次指挥太平军掀起了第一次进攻高潮,他一边加大正面攻击力度,一边趁着湘军注意力被地面部队吸引的机会,玩起了地道战。


1862年10月26日,为麻痹曾国荃,李秀成命令木匠衙赶制大批木箱,偷偷在木箱砌成的墙体下面开挖地道,明是为阻挡炮火,暗地里在其下挖掘地道,以图接通湘军营盘。10月27日,湘军组织了三支冲锋队,向太平军西线营盘发动突然袭击。太平军猝不及防,十二座营盘被湘军冲破,死伤惨重。

1862年11月3日,李秀成攻击波开始,在李秀成的亲自指挥下,湘军壕墙被太平军土营火药炸开两个缺口,太平军将士在炮火支援下,一边呐喊,一边冲向湘军阵地。在太平军就要冲进缺口时,曾国荃又带着大批湘军杀到,在缺口处用枪炮猛烈回击太平军。因挨得太近,湘军的武器杀伤力达到极限,太平军付出了惨重代价,还是没能冲破湘军防线杀进缺口,湘军人虽少,却久经战火锤炼,特别是经安庆血战,早就勇不畏死,太平军反复冲杀,湘军拚死堵击,地道轰发之后,立即从营中冲出,并力抢堵拦击。太平军往返冲杀达五六次之多,终不得入。4日,西路太平军决长江之水,冀断敌粮运。湘军水师出动舢板,驻守双闸,配合陆师保护水道。东路太平军则继续挖掘地道,向敌进攻。湘军以对挖的办法进行破坏,每挖通一处地道,或熏以毒烟,或灌以秽水,或以木桩堵洞口,使太平军的地道连连失效。地道战激烈进行之时,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向壕沟发起猛烈冲锋,太平军在地面战中仍占着优势,可意外情况出现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就在太平军快要越壕而过时,突天降大雨,太平军枪炮全变成哑巴,只得退出战斗,功败垂成。


因太平军没有水师,不像湘军可从水上及时运输,天京附近又无粮,因粮食接济不上,太平军开始闹粮荒,加上进入了十月天,气温逐渐寒冷,各军从八月出发,未带寒衣。在1862年11月26日,雨花台大战的第46天,李秀成以进为退,向曾国荃发动了最后一次强攻,随后命令部队全部撤出战斗。太平军就这样没有将这群已经穷途末路的清军吃掉。此时,李鸿章和左宗棠又相继率军骚扰李秀成大军的驻地,李秀成担心大本营保不住,只得仓皇撤退,李世贤率西路退秣陵关,旋退东坝小丹阳;李秀成率东路进入天京。至此,十三王回援天京的雨花台之战结束。

李秀成此次率十三王回援天京,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不足处是湘军拥有水师控制长江水道。整体来说太平军久攻不克原因,一是湘军善筑垒顽抗,二是太平军缺衣少粮,三是主观指导失误,湘军曾因兵力不足,暂时停止攻势时,洪秀全未能抓紧时机加强西线的防御,使曾国荃部湘军得以迅速窜至天京雨花台。当时曾国荃部水陆各营虽有近三万人,能作战者不过六、七千人,对太平军来说,仍是歼敌的好时机,但天京高层事先没有准备,直至湘军兵临天京城下,才仓卒调兵,及至各路援军赶到,敌人已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增加了反击作战的困难。再者,李秀成率十三王回救时,面对已修坚固工事的湘军,未能配合城内守军设法予敌以消耗,再进行围攻,而是连日轮番攻击,企图速胜,结果钝兵挫锐,力屈罢攻。此外,此战没有正确地选择好主攻方向,使进至天京的湘军立营于江边至雨花台之间的狭长地带,其西面是水师与陆师的结合部,又是粮运通道。诚如是李秀成如将主力放在西路,先断清军水陆联系,断其粮源,进而集中优势兵力攻歼西路之敌,动摇雨花台大营,则还有取胜之机,可此战未赢,太平天国危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天国系列(103)—围攻天京4,30万大军输给了3万疲病湘军
百万太平军为何没斗过万余湘军2
地图上的战争:曾国藩围攻天京,李秀成60万大军救援,无功而返
雨花台之战2万孤军,大胜太平天国十三王四十万大军
太平军有10万将士,而湘军仅有3万人,为何还是被湘军破城?
太平军战史(十四):雨花台大战,“十三王救天京”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