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人90高龄让秦王认怂,古文真实性遭质疑,手中的剑成千古疑点!

在古代,有一特殊的官职,名义上皇帝是没有权力查看他记载的文字,但历史是由强者书写的。所以史官记载的历史可信度有多高,今天的我们就很难去评价了!但在《战国策》中记载的一篇历史故事,却被认为是最“假”的史料!

这部分史料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因为中学课本有这篇古文。不知道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是不是都认为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毕竟它来自正史。

《战国策·魏策四》中记载:没讲清是那一年,秦王灭亡韩国和魏国后,只剩下了一个方圆50里的安陵小国,但安陵王很有胆量的拒绝了秦王提出的用方圆50里换秦国方圆500里土地的建议。这下子秦王不开心了,于是安陵王派出已经90多岁的唐雎出使秦王,前去调解下秦国与安陵国的矛盾。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个90多岁的老头却成功的让秦王认怂了,还吓得秦王连忙道歉!

话说这唐雎面见秦王后,秦王先是占据道德的最高点,怪罪安陵王拒绝了自己的好意。唐雎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成功化解秦王的第一次发难。接下来秦王开始用展示武力,直接放出话,我要是一生气,天下人的血可以流千里远。唐雎听到这话,直接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这些有名的刺杀故事,然后立马起身抽剑,做出一副要和秦王同归于尽的样子。史料记载到这里,秦王就开始认怂,连忙道歉赔礼,说尽好话!

出自《战国策》的这个故事一眼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觉得秦王有点怂,一点也没有横扫六国的霸气。相反唐雎的表现却更像是个勇士,更能得到读者的赞颂。可有一个重要的疑点被忽略了,那就是唐雎的长剑是如何带入秦王宫殿?

要知道,秦王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史记·刺客列传》:“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秦国的臣子都不能带兵器面见秦王,更何况一个其他国家的使者。相比于荆轲刺秦这一历史记载,细细来看,唐雎对秦王的威胁是不是显得太容易办到了?

荆轲带的匕首都是藏起来的,而唐雎的长剑直接是说有就有;秦王发觉匕首时,马上挣脱了荆轲的手,为此袖子都撕烂了,可见秦王不是那种会束手就擒的人。而唐雎还只是来拔剑,秦王就开始认怂,这前后两个秦王更像是两个人。如果每个面见秦王的使者都能像唐雎这样,直接带剑上殿,皇帝这一称号也许就不会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那《战国策》记载了这个故事是为了什么?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书,不是单纯的一个人完成的,由西汉时期的刘向整理而成并起的书名。这本书本就不是一本专门的史书,他其中记载的内容很多,有历史事实,有民间传说,有寓言故事等,以其说是一本史书,它更像是一本古代文学书籍。

它其中记载的故事更多的古代文学的虚构,借助历史人物来表现某一观点。而这个故事中,秦王这一历史人物成为了贬低的对象。如果秦王在世时知道自己的形象是这般的怯弱,会不会把这个作者五马分尸呢?

秦王一统天下的功业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见解,有人骂他残暴,有人称赞他是千古一帝!那秦王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呢?欢迎留言关注:广闻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古文 学名句 解读千古经典500句 (六)
图荐:十篇成为千古绝响的古文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解读——统编本教材解读第940篇
01荆轲刺秦王
值得收藏的10篇千古古文!
十篇成为千古绝响的古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