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中国古代的“知县”和“县令”, 一字之差, 意义却大不同

经常看古装影视剧的朋友,如果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很多疑惑之处,比如中国古代对一县之长的称谓,有时称之为“县令”,有时却又称之为“知县”,甚至有些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将二者混为一谈,完全不尊重基本的历史常识,贻笑大方,笔者今天就来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相信通过本文的讲解,大家以后就不会再有此疑惑。

点击加载图片

最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看当时的历史背景,“县令”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县”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行政区划级别,而县一级的最高长官就叫做“县令”,不过并非所有县的长官都叫“县令”,还要根据人口数量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只有人口上万的县才有“县令”,人口不过万的县,其最高长官叫“县 长”,这一区别一直沿用到秦汉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中原王朝的强大,“县令”这一称谓还传播到了韩国、日本、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以至于他们的一县之长官也叫“县令”,这在我国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资料中都能看到。

点击加载图片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不断,导致人口锐减,很多县一级的地方,人口根本过不了万,以至于按人口进行区别的规定被废止,此时不论县一级人口多少,对一县长官的称谓统一叫做“县令”,并沿用至隋朝。也就是说,“县令”这一称谓用于春秋战国到隋朝这一段历史时期,绝对不会出错。

到了唐朝,这一称谓开始发生变化,比如县一级出现了代理县令,他们的官方称谓是“知县事”,这也正是“知县”一词的由来,“知”很好理解,同“执”,就是执掌、负责的意思。到了宋代,朝廷开始向地方委派一些官员,委派到县的地方长官就叫做“知县”,由于是朝廷委派,权利较大,他们同时兼管军事。

点击加载图片

宋朝这一变化完全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发明,他吸取了前朝地方割据的经验和教训,想方设法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于是开始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采取地方官由中央派遣官员代理的方法,刺史、太守、县令之类的正式地方官就渐渐没了实权,甚至退出历史舞台,“知州”、“知县”等官员开始接管地方事务。

元朝是一个过度时期,由于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在官员的称谓上做了很多改变,县一级的最高长官,他们既不叫“县令”,也不叫“知县”,取而代之的是“县尹”。

点击加载图片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又恢复了之前汉人王朝的官员等级、品级制度,县一级的最高长官全部改叫“知县”,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时期对权力的把控达到了极致,“知县”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地方官员基本都由朝廷直接委派,这样就更加便于形成对地方的绝对管理权。满清入关之后,则几乎完全沿袭了明朝的一整套制度。

看“知县”与“县令”的区别,我们不能单单从时间上简单区分,还要看清其内在本质,“县令”是地方官员,而“知县”却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员,从本质上说,这是中国古代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发生了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中国古代的“县令”和“知县”因一字之差却相差万里的区别?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县令、知县和县长有何区别?
一字差千里:古代的“县令”和“知县”到底有什么区别?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不同?只是一字之差,但有天壤之别
“县令”“县长”“知县”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