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遮盖的光芒:奥匈帝国还挺有意思,这个国家有趣的舰船真不少

在19世纪中期,世界海军界迎来了大变革。在蒸汽机取代风帆成为主要驱动手段之后,铁甲防护也出现在了原本由木头搭建而成的军舰上。原本横行于大洋之上的三桅/四桅木质大帆船销声匿迹,冒着黑烟的铁甲舰开始成为海战的主宰。作为非传统海军强国,奥匈帝国的铁甲军舰发展得并不快,但也诞生了不少有趣的舰船。

奥匈最后一艘木质战列舰皇帝(Kaiser)号

作为列强之一,奥匈帝国的海军相比英法等国发展起步比较晚,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海军对于他来说意义不大。但为了应对意大利的统一与崛起,奥匈也打造了一支还不错的地中海舰队。1861年,奥匈帝国打造了第一款铁甲战舰龙(Drake)级装甲护卫舰(armored frigate,此护卫舰非现代意义上的护卫舰),该级舰排水量3000吨,原始装备为舷侧10门48磅滑膛炮与18门24磅前装线膛炮。从龙级开始,奥匈帝国海军也进入了铁甲时代。

换装10门178毫米炮的龙号

为纪念利萨海战的胜利,奥匈于1867年开工建造了利萨(Lissa)号铁甲舰。利萨号采用了诞生不久的中央炮室设计,将12门229毫米主炮集中布置在了中央的铁甲炮室内,排水量达7000吨,符合当年的一等铁甲舰标准。可以说,利萨号是奥匈战列舰的始祖。

利萨号铁甲舰

1882年,铁戈托夫(Tegetthoff)号铁甲舰服役。该级铁甲舰排水量为7400吨,主武器有6门283毫米炮。该级舰虽然仍是一艘中央炮室型铁甲舰,但却有多项创新之处。一是其主炮口径终于达到了后世的战列舰级别;二是该级舰为奥匈第一款加装了鱼雷兵器的主力舰;三是其为方便主炮射击采用了一些近似于炮廓的设计。这对日后奥匈主力舰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铁戈托夫号铁甲舰

1884年,奥匈帝国在年初和年底分别建造了一艘采用305毫米主炮以及旋转炮台设计的铁甲舰。年初的皇太子鲁道夫大公(KronprinzErzherzog Rudolf)号排水量6800吨,装备3门305毫米主炮与6门120毫米副炮;年底的太子妃斯蒂芬妮女大公(KronprinzessinErzherzogin Stephanie)号排水量5000吨,装备2门305毫米主炮以及6门150毫米副炮。这两艘铁甲舰是最早装备305毫米主炮的奥匈主力舰,她们也是奥匈装甲巡洋舰的始祖。

皇太子鲁道夫大公号

太子妃斯蒂芬妮女大公号

1893年,奥匈帝国开始建造第一型采用炮塔设计的主力舰,后取名为君主(Monarch)级。君主级的后两艘舰名字分别为维也纳(Wien)、布达佩斯(Budapest),用帝国的两大都城来命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君主级排水量为5800吨,在前后两个炮塔内各安装了2门240毫米主炮,另有6门120毫米副炮。君主级堪称是奥匈前无畏战列舰的雏形,在其基础上诞生了放大版的8200吨哈布斯堡(Habsburg)级以及10600吨卡尔大公(ErzherzogKarl)级。这三级舰在吨位以及主炮口径(均为240毫米)上都够不上战列舰的标准,但结构却比较接近战列舰,因此一般被归类为岸防战列舰或者大型装甲巡洋舰。也有一些海军学者将这三个级别的战舰称为“准前无畏舰”。

君主级维也纳号

哈布斯堡级巴本贝格(Babenberg)号

卡尔大公号

在这三级“准前无畏舰”之后,奥匈帝国迎来了真正的战列舰——拉德茨基(Radetzky)级。相比于英法等国,奥匈帝国的铁甲舰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似乎都略逊一筹。但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没什么海军传统的国家,能造出这样的铁甲舰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拉德茨基级前无畏战列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传统海军强国的海权长剑——奥匈帝国战列舰发展史
一战奥匈帝国海军的前无畏舰简史
1889年前的英国战列舰
第77期|浅谈战列舰
英国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综述
仅多了50mm 就赢了一场海战 大炮巨舰的浪漫就在于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