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惊 楚国叫错两千多年祖宗 清华简楚居文字确载楚祖酓择非熊绎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历史上楚国最强盛时期疆域纵横五千里,消灭大大小小五十多个诸侯国,是中国先秦历史上有名的诸侯大国。从楚祖季连到秦始皇俘最后一代楚王熊负刍灭楚,统四十多代楚国君王中,最有影响的的楚王当是公元前1042年受周成王封国五十里子男之田于丹阳的楚国开创楚国八百年基业的开国先君楚祖熊绎。

自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左传》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及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历代史籍中关于楚国开国之君均记载为楚祖熊绎。

从中国史籍记载看,楚祖是熊绎好像是毫无疑问的史实。其实不然,这是历史给人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谁也不会想到,楚国在走过3050年漫长历史后的2007年,因为清华简《楚居》战国竹简的面世,使得中国史学考古界有了关于楚国历代先祖先君有了可考的确切文字依据。来自2370多年前清华简《楚居》竹简文字证明,《左传》、《史记》、《汉书》及历代史籍中的楚祖熊绎记载有误。原来楚国开国之君并不叫熊绎而是叫熊择。屈指算来历史上的楚国居然记错叫错了两千多年祖宗?

楚祖熊绎雕像

《左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昭公十二年记载楚右尹子革追忆先祖语:“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首记熊绎。西汉司马迁作《史记·楚世家》及东汉班固的《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均沿用熊绎之名。左丘明司马迁与班固三位史学大家之后,历代史家均沿用先辈史家所记,从而使楚祖熊绎代代相传至今。

2007年清华简楚居入藏清华大学时楚祖是不是叫熊绎的竹简文字证据已经出现,只是2011年被清华大学整理出版公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时附会后世史官记载,将清华简《楚居》第四支竹简编号为132号字照葫芦画瓢的译为(睪+廾)释读为并不是绎的“绎”字,未究其对错根源。

2010清华大学整理释读清华简《楚居》文字稿及发现错字总标记图

清华简《楚居》竹简原文2017.8. 1卧马先生勘误总结标点版译文图

六年后的2017年6月较真的卧马先生发现2011年清华大学整理出版公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关于《楚居》的释读存在很多与竹简文字不符的错误后开始逐字逐句认真勘误清华简楚居竹简。三个月后的2017年7月27日卧马先生发表“清华简《楚居》2017勘误释注之楚祖熊择熊绎及结(盈)考”文章第一次勘楚祖熊绎之误发现楚祖为熊择。

关于《楚居》132号字的“绎”字之释,因为竹简中的文字字迹清晰,笔画中没有一笔代表将乱丝抽出的“纟”字结构,所以可以肯定132号字释读错误。研究发现《楚居》132号字是“择”字,择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笔画结构,均与《楚居》132号竹简文字笔画完全高度重合对应。

清华简《楚居》竹简132号竹简文字与择绎甲骨文金文篆书对比图

古人遣词造句用词用字非常考究,汉字中带睪旁的译〔譯〕泽〔澤〕怿〔懌〕择〔擇〕峄〔嶧〕绎〔繹〕驿〔驛〕铎〔鐸〕萚〔蘀〕释〔釋〕箨〔籜〕各有所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均有涉及可谓分工细致明确,文人墨客可据其需而选择使用和分解其意。

从睪族字的划分可见,写作清华简《楚居》的史官,应该不可能会犯错把“绎”写成“择”的错误。

清华简《楚居》第四支竹简132号字 “酓择”是“熊择”而不是“熊绎”毫无疑问。因为“择”与“绎”虽然都是睪族字,但会意组成的字是一个读“ze、zhái”通“殬”(dù),一个只读“yi”,二字字音字意,均无通假关联交集而完全不同。

清华简《楚居》编号132号“择”字的准确释读,为楚国历史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就是楚祖到底是叫“熊择”还是叫“熊绎”问题?左丘明《左传》和司马迁《史记》班固所记载的“熊绎”是否记错问题?及史籍记载与清华简楚简记载谁对谁错问题?到底应该听谁的一系列历史疑问?

查析《左传》所记的熊绎,并不是熊绎当时发生历史事件所涉及的当事人,而是公元前530年时的楚人言及公元前1042年时的楚祖熊绎。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530年之间相距512年,等于是一个鲁国史官论及楚国500多年前的陈年往事而记之,存在名字说错或记错的可能?

故于公元前91年的司马迁《史记》成书年代与清华简《楚居》止于公元前370年的楚肃王时代历史记载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均沿袭左传且晚于《楚居》280年,虽然都是史官所作的史志,但是从清华简、《左传》、《史记》、《汉书》的先后看,均无来自楚国史官所作的记载楚国历代君王居地迁徙地的清华简《楚居》更具参考价值,更具有符合楚国历史史实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因为熊择与熊绎的“择”与“绎”都属“睪”部,本字都是“睪”,易造成书写混淆。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传》具有存在笔误的可能,先把楚祖“熊择”记为“熊绎”,后世史官司马迁班固的《史记》和《汉书》,应该是沿用《左传》“熊绎”之误以讹传讹,最终形成将楚祖“熊择”变成“熊绎”的千古谬错。

清华大学清华简《楚居》整理者,眼睁睁把“择”释为“绎”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如果不是有清华简《楚居》竹简文字为证,如果不是准确的找到一模一样的“择”字甲骨文金文和篆书汉字字源演变字例,楚国人,还真不知道楚人之祖不是熊绎而是“熊择”。

《左传》、《史记》、《汉书》至今,从最晚的东汉算起,楚祖为“熊绎”之说已经误传两千多年了,不是清华简《楚居》这来自楚国2300多年前的楚简文字证据,楚国后人恐永将楚祖“熊择”误做“熊绎”传承,熊绎之误,也恐将世世代代以讹传讹的一直误传下去。

可见,文字对于历史文物考古研究的重要,一个字可以改写历史,一字之差,居然让楚国后人叫错两千四百多年祖宗,这事儿细想起来很滑稽也相当可怕?

对比来自楚国史官撰写的清华简《楚居》与后代史官追记的《左传》和《史记》记载,您认为,楚国开国之君的楚祖应当叫“熊择”还是叫“熊绎”?

2018年7月24日 于湖北襄阳老河口 卧马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大学获赠2388枚战国竹简,有关楚国的内容大多前所未见
重点史书积累
声律启蒙(卷一、卷二注释版)
江林昌:出土文献所见“老庄学派”与“黄老学派”
盗墓盗出来的大历史
刘起釪:如何分辨《尚书》各篇的真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