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朝失败的西南经略

元代的西南经略,一直被予以极大的高估。当然是出于国家控制云贵地区的需要。但是仔细探究会发现,元朝的西南地区经营,有成功的地方,但失败之处更多。自唐代丢失云南以来,云南能够成为汉地十八省之一,主要还是明朝的贡献。

公元1382年,明朝派大军攻灭元云南梁王势力,再次将云南置于统一的中央政权下。之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云南与内陆的联系。政治上推行明朝一系列地方政策,同时也保留大量地方土司。军事上的一大特色,派沐家世代驻守云南。文化上,大力发展教育,广建文庙,科举制的推行使云南和内陆有了共同的信仰等,最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南方广大汉人的迁入改变了云南当地人口构成,云南在明朝后期已经成为汉人为主的省份。明末清初,云南还成为永历帝与李定国抗清的坚实的根据地,由此可见一斑。所以直到清朝入关,也都将云南视为汉地十八省之一。

蒙古人之所以要攻灭大理国,是为了对南宋进行“斡腹”的大迂回,这一军事行动历来广受推评。然而实际上,蒙古灭宋时却压根没有从云南出兵。饶胜文先生作为一个精通军事战略学的学者,毫不留情地指出:

欲以湖南介入全局,无论是北出,还是东下,其便捷的通道都须经于湖北,其出入咽喉如岳阳等处都易被阻扼。蒙古攻南宋时,曾试图自四川、云贵迂回湖南,欲以出南宋荆襄防线之后。但蒙古兵经此迂回,兵势已成强弩之末,未能产生决定性效果,最后撤兵北返还是忽必烈从湖北遣兵至岳州接应。

蒙古人的斡腹行动,耗费了大量兵力财力,最后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且此过程中,蒙人虽然轻松攻灭了外强中干,内部矛盾纷纭的大理国,却陷入和黔东弹丸小国自杞的苦战。拉施特在《史集》中认为蒙古军因为水土不服,损失巨大,但《多桑蒙古史》则称【盖以合刺章(蒙语乌蛮)战士众多,防守甚力,逐日搏斗,蒙古军不久仅存二万人】,认为蒙古军的伤亡,出于战损。

宋代一手资料,李曾伯的《可斋杂稿》中指出:

然未知,现屯大理兵数多寡。但报兀良遗其子亲往其主处。亦未知所请何事?知蛮地识蛮情,无如谢济,臣当奉圣旨,促其领管差人往探虚实。所有兀良兵马毙死之余,尚有三、四万(蒙古,大理,丽江兵总和)。屯阿里,楚魏,建水,阿麻地头。

南宋两广总兵来自特磨道(广南)上报的前线战报《贴黄》中亦指出:

臣今日得广西经略司申特磨道农士贵报,八月间,敌攻华沙寨,被蛮兵杀死万余骑。思、明州黄炳等报,九月间敌攻某阿国,退战敌人,杀死万余。

蒲甘国

按滇东黔西的自杞国虽然号称兵员众多,然而人口不到五十万,战兵不过万余(自杞号称【胜兵十余万】,盖壮年男子也,实际战兵【有精骑万计】,余者皆为辅兵民壮,以此推之,人口当在30——50万之间),竟然让蒙古人力战六年,损失兵力数万,代价不可谓不大。

当然,蒙人攻灭大理在内的西南诸国,客观上有统一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而随后蒙古人对缅甸蒲甘王朝的讨伐,更是受到广大地图开疆爱好者的吹捧。

蒲甘王朝于1277年出兵争夺元王朝控制下的金齿地区,引发了元缅战争,元朝猛烈的反击,夺取了缅北地区,并加速了蒲甘王朝的衰亡。然而,实际上,元军入侵之前蒲甘的统治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蒲甘君主那罗梯诃波蒂继位时,北方掸人势力已开始崛起,西方阿拉干、南方马都八亦相继叛乱,乱事虽被首相耶娑梯犍平定,但蒲甘国力已经大为受损。那罗梯诃波蒂妄自尊大,不顾国困民穷,征发民力修建宝塔,又穷兵黩武,悍然入侵元王朝,结果被元军的反击打得惨败。

面对风雨飘摇的蒲甘王朝,云南的地方力量足以击退其进攻,随后,元朝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赛典赤·赡思丁之子)于1277年统兵3848人就劫掠了缅甸,更是暴露出此时缅甸不堪一击的本质。

纳速剌丁贪求边功,希望扩大本家族在云南的势力,因此鼓动忽必烈征伐缅甸。1283年,元军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王朝,蒲甘城破,1285年,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向元朝投降,缅甸中部被元朝置为缅中行省,行省丞相由缅国(蒲甘王朝)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

赛典赤·赡思丁父子、梁王对于云南的经营,历来是极受高估的。元朝并没有大规模移民于云南的能力和决心。对于云南,给予地方势力巨大的自主权,虽然发挥了地方势力的能动性,但同化效果也是有限的。虽然政治上的统一,使得云南也逐渐褪去大理国色彩,与内陆趋同,但终元一朝,土著众多,汉人较少,还是被不少人视为蛮夷之地,落后,野蛮,瘴气丛生,毒虫猛兽遍地走。

元朝打败蒲甘王朝之后,云南行省过大,控制力和管理资源又严重不足,为麓川王国的崛起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蒙古人在攻灭大理之后,又经过七年的苦战,征服了云南西南部的后果占壁傣族政权,改果占壁为“金齿”,并设置金齿宣抚司,立金齿六路总管府于永昌(保山),下设麓川(瑞丽、陇川)、平缅(梁河南部及陇川北部)、镇西(盈江)、茫施(芒市、遮放)、柔远(保山潞江坝)、镇康(永德、镇康)六路予以管辖。

麓川开国君主思汗法,正是麓川路总管之子。

蒙古人在金齿的统治,并不得民心。为了与缅甸交战,元朝多次对金齿宣抚司六路课以重税,滥用民力,使得傣族人民不堪其扰,敢怒而不敢言。

1294年,金齿宣抚司的麓川路总管芳罕去世,次女南玉罕良袭总管职。1310年,南玉罕良去世,麓川路总管无人继承,“波勐”商议,迎回被芳罕赶走的小妾召南宛母子三人,拥立其子混依翰罕继承麓川路总管。

1312年,站稳脚跟的混依翰罕脱离元朝金齿宣抚司,在勐卯(瑞丽)称王,以猛虎曾跃过头顶而自号“思汗法”,建立“麓川王国”。并召集民工修建新都城,将新都命名为“允姐兰”。

随后数十年,元朝云南行省在中央的支持下,与麓川王国大小百十战,屡战屡败,疆土日蹙,麓川政权势力范围北至永昌、大理,南至勐润(今泰国)西达今印度阿萨姆邦,东至勐老(今老挝),成为东南亚小霸,而元朝的云南行省被压制到云南东北部一隅之地。显然,忽必烈画蛇添足,粉碎了缅甸蒲甘王朝的霸权,而元的云南行省又力量薄弱,不足以压制当地本土势力,是新生的强大麓川王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疆域图

除了养出麓川这个心腹大患之外(若非明初军事力量足够强大,以威猛之势平定麓川,强大的麓川王国造成的祸害当不在宋代西夏之下),元朝挖给明朝的坑还不止这一个。

元成宗时代,试图开疆拓土,曾经在张弘范麾下效力的“金头将军”刘深(此人号称极为骁勇,张弘范的战功一半是此人之力),受皇命征讨泰国境内的“八百媳妇国”。然而刘深路过贵州西部,因征粮激起土著反抗,水东土司宋隆济、水西女土司奢节相继起兵,刘深迎战之下【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失地千余里】

元成宗大怒,命令处斩刘深,命刘国杰(此人与刘深齐名,为张弘范麾下双子星)率数万精兵,再次进讨,结果依然作战不利,【屯戌险隘,难以破获】

元成宗不得已,增兵至十万,从云南贵州两路夹击义军。经过两年苦战,付出巨大伤亡后,刘国杰方才先后擒杀奢节、宋隆济。

水东水西的位置正在当初的自杞国,也就是说元灭自杞,虽然艰苦,但压根没有消灭掉自杞国的力量。有趣的是,自杞国从位置来说又是夜郎王国的后裔,汉成帝时牂柯太守陈立以一郡之兵讨平夜郎,而元动用天下之力,财殚力痡,屡困于夜郎之下,元与夜郎孰大?斯可叹也!

元成宗虽然艰难平定了水东水西之乱,但并未废除两土司,对元军的辉煌战绩反而增加了滇东黔西土司的声望,使之此后力量不但恢复更有所增长。明朝天启年间,永宁、水西联合起兵,爆发了席卷西南的奢安之乱,被已经是风雨飘摇的明朝平定,强大悍勇的川黔滇边界土司势力遭到毁灭性摧毁,才为后世清朝改土归流打下极好的基础。

元成宗

终元一朝,大理段氏保留了极大的独立自主权,还经常与云南梁王互相攻击,这也是麓川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明并不因为段氏在元朝有自治权而放过段氏,也不因为麓川在元朝的割据就放过麓川。认为如果元朝没有灭掉大理,明朝就会放过大理,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实际上,明朝还一度攻灭了交趾,只是因为交趾义军首领黎利确实多谋善战,屡败明军,明宣宗权衡之后,才选择撤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缅甸故事(六):元朝是如何征服缅甸的
中国即将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为什么中国过去在印度洋努力失败了?
国内麓川思氏问题研究综述(1949~2019)
四千字长文,一口气带你了解,中国和缅甸两千年来贸易史
大理“总管”段氏的地位与元代土司(土官)制度的运用(摘要)
忽必烈意外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的千年难题,唐朝都没搞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