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国集结重兵30万勒索贡赋,这个小国为何有胆量坚决抵制?

本期话题

公元前529年,趁着楚平王政变上台,楚国转向全面战略收缩的机会,晋国集结30万重兵召集诸侯会盟,企图重塑领导地位。

在会盟之上,晋国向与会诸侯勒索贡赋,却遭到了这个小国的坚决抵制。

与此同时,南方的吴国攻破州来,敲开了楚国的东大门。令尹蔓成然愤然请战,楚平王却告诫他:5年之后,方能用兵。

在公元前529年那场同时牵动了楚、蔡、陈、吴四国的惊天政变爆发之后,楚国辉煌的争霸历史随着楚灵王的自缢戛然而止。

在斗争中艰难获胜的楚平王带领楚国急速转向了全面性的战略收缩(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往期文章《政变的策划者,弒君的阴谋家,却为何获得优遇:想做什么官随你挑》

楚国眼下的虚弱让此前一直被楚灵王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晋国燃起了重夺霸权的希望。

虽然晋国六卿各自为阵,难以合力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但像模象样地拼凑一支军队吓唬吓唬那些个不听话的盟国总还是办得到的。

因此,在楚灵王时代高调呼吁国际交往必须“守之以信、行之以礼”(《左传·昭公五年传》)的晋国智囊叔向,此时口风忽然变了:

诸侯不可不示威!

——《左传·昭公五年传》

为了示威,晋国治兵邾南,集结了多达四千乘兵车(也就是30万军队),并知会各国诸侯,晋国将在平丘召集会盟,重塑领导地位

在这30万甲兵的强大压力下,此前觊觎同晋昭公轮流坐庄、代兴霸权的齐景公首先表示了屈服。继而企图蚕食邾国与莒国的鲁昭公也在叔向的恫吓下惧而听命,放弃侵略。齐、鲁屈膝称臣,诸侯从风而靡。

到平丘会盟正式举行的那天,前来效顺的诸侯人数之多,让与会的郑国大夫子产和游吉连块儿搭帐篷的地方都找不到。

咄咄逼人的叔向扬言:

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左传·昭公十三年传》

“我晋国手握30万甲兵,横行天下,谁人不惧?瘦死的公牛大过猪,不用动拳脚,就凭这副身板儿压都能压死你们。”虽然叔向口中的晋国貌似强大无匹,但骨子里其实色厉内荏。

耀兵平丘,一方面是为了威慑中原的盟友们,另一方面却也是声东击西,暗算北边的鲜虞部落。

晋军主力朝南方集结,给远在河北的鲜虞造成一个错觉:晋国将调整对外扩张的方向,调转兵锋南下中原。

就在鲜虞渐渐放松戒备的时候,晋卿荀吴突然自着雍发动攻击,一路长驱北进,直攻到位于今天河北唐县的中人,狠狠地打劫了鲜虞一把,掠夺到了丰厚的战利品。

这次军事行动说明,即便楚平王已经实行了全面的战略收缩,即便晋国又重新坐上了诸侯盟主的宝座,但翻越中条山南下用兵,与楚国迎面争衡,却并不在晋国的外交选项之中。

既然不敢南下,晋国又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地召集会盟呢?答案是:晋国要借机向自己的盟友们敲骨吸髓,威逼他们向晋国缴纳更多的贡赋!

在盟会上,郑国执政子产就直言不讳地批评晋国“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几乎每个月,晋国都会派遣使者到郑国来催缴贡赋,实属贪得无厌!

看穿了晋国的外强中干,子产决心要堵住它的狮子大口。于是郑、晋双方就贡赋的具体数额展开了艰难的拉锯式谈判。争论从中午一直持续到黄昏,最终子产成功迫使晋国做出了让步。

在一旁观看这场外交磋商的游吉始终惴惴不安,事后他问子产:“寸不相让地与盟主争执,你当真不怕晋国兴兵讨伐我们吗?”子产不屑地说:“晋国现在六卿内斗,政出多门。家里一摊子的麻烦还摆不平呢,哪儿有闲功夫讨伐我们!”

在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的外交史上,郑国对晋楚双雄的态度是颇堪玩味的。

虽然子产对晋国的贪婪和市侩憎恶之极,但此时的他却没有接过楚平王伸来的橄榄枝,仍然坚定不移地奉行着联晋制楚的外交战略。

子产说:

诸侯修盟,存小国也。——《左传·昭公十三年传》

在子产的外交思想中,春秋时代的所谓霸政,本质上是新崛起的大国以诸侯会盟的形式代替周天子行使维护国际秩序的权力,而既有国际秩序的维护则为郑国等弱小诸侯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制度保障。

从历史上说,霸政的产生源于西周王室权威崩溃,南蛮北狄交侵中国。因而霸政初兴之际,齐、晋等中原盟主才会高高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以便号令诸侯。

从这个角度看去,晋国既是周王室也是郑国的同宗,是中原政治秩序的维护者,而楚国则恰是中原诸侯口中要被攘除的“夷狄”之一

从现实的情况来观察,晋国因为内部纷争不断,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维护霸政格局,固然方便了晋国盘剥诸侯。但郑国等小诸侯既然交了“保护费”,带头大哥多少总得承担一点保护弱国的国际责任吧?反观楚国的情况可就不同了。

这个对中原礼义素无信仰的南方强国是由“霸政时代”迈向“兼并时代”的急先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楚国所要求的不是中原诸侯的贡赋,而是他们的土地和人民。

当楚强晋弱之际,野心勃勃的楚灵王接连吞并陈国与蔡国,并在新占领区设县管辖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开启了战国时代以战争手段推进国家兼并的先声。所幸他的兼并扩张仅仅维持了十年时间就宣告失败。

从国别史的角度来解释,楚灵王的失败是他过分打压世袭贵族、激化国内矛盾的结果;

而从外交史的角度去分析,楚灵王的失败则是陈、蔡等弱小诸侯不甘心被拖入兼并时代,因而奋力恢复霸政格局的回光返照——虽然这样短暂的回光返照将随着战国时代的正式开启而在半个世纪之后宣告终结。

作为郑国的当家人,子产的立场与思维同陈国、蔡国一般无二。维护郑国的主权与独立将是他唯一的选择。而要做到这一点,子产就必须牢牢地拉住晋国,利用它来遏制楚国的再度崛起。

所以自从楚灵王失败自杀之后,郑国就死心塌地地充当着晋国遏制楚国的马前卒。

牢固的晋、郑同盟在楚国的北方降下了一道冰冷的铁幕。是以到了公元前524年,为了巩固北疆防御,避免与郑、晋开衅,楚国被迫将方城山外与郑国交恶的附属国许国迁往了西北的白羽。

内乱未已,外交孤立,这样的内外交困极大拖累了楚国与吴国的斗争形势。就在晋国召集平丘会盟的当年(公元前529年)冬天,吴国主动对楚国出手了:

吴灭州来,令尹子旗(蔓成然)请伐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州来在吴,犹在楚也。子姑待之。”

——《左传·昭公十三年传》

自楚灵王时代以来,州来一直是楚国对吴作战最重要的前沿阵地。可眼下吴国已经兵发州来,面对愤然求战的蔓成然,楚平王竟然无奈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楚平王说,现在民心骚动,内政不稳,至少需要5年的休养生息,方能对外用兵。

在吴楚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吴灭州来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开始,楚国的对吴作战由攻势转为守势。

5年之后,楚平王期待中的安内而后攘外并未如期到来,反倒是从前那个不起眼的东南小邦吴国,看起来越发不可一世了。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秦文学周末特刊】王兆民:【《左传》先秦经典文学中璀璨的明珠】
春秋古国——姬姓沈国,楚国的铁粉,替楚国打了一辈子酱油
《左传·昭公》精选译注
难道他是诸葛亮的前世?忠心为相三十余年以弱胜强的春秋奇才子产
神奇的蝴蝶效应:一纸县长的任命书竟然成为楚国霸业崩溃的导火索
子革对灵王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