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惭卿,卿惭长”:陈寔、陈纪、陈群三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陈家三代:陈寔、陈纪、陈群

“公惭卿,卿惭长”,典出《后汉书·陈寔传》。说的是东汉、曹魏时期,天下人对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县古桥乡陈故村)人陈寔、陈纪、陈群祖孙三代的评价,是一代不如一代。因陈寔曾担任东汉太丘县(今河南省永城市太丘镇)长,陈纪曾任大鸿胪(中央政府九卿之一),陈群在曹魏时曾仕至司空,为三公之一。陈寔祖孙三代虽然官职越来越高,但在汉魏时期人的心目中,他们的品德风尚,却是一代不如一代,故有此谚。范晔的这一评论是否准确?这就需要对陈寔、陈纪、陈群祖孙三代的生平,有一粗略的了解,才能评判。

一、陈寔生平述略

陈寔(104年—187年),字仲躬(或作仲弓)。他出身卑微。少年时在县府做小吏,后任都亭佐等职。勤杂服役之余,好学不辍。县令邓邵很器重他,允许他到太学受业。学业完成后,县府又令他回来为吏。陈寔感到可耻,于是避隐于阳城山中。恰此时,县里发生了杀人命案。一名姓杨的小吏怀疑陈寔是凶手,于是县府派人抓捕了陈寔,严刑拷打,陈寔坚不招供。因无实据,陈寔被释放。后在郡府担任巡视属县官吏的督邮之职。他暗中嘱咐许县县令,对诬陷自己的杨姓小吏,不能打击报复,务必要以礼相待。知道此事者,都感叹佩服陈寔的度量。

后来,陈寔还陆续担任过本郡的西门亭长、功曹等职。当时,权阉中常侍侯览让太守高伦任命某人为吏。高伦迫于侯览淫威,只好任命此人为文学掾。陈寔知道此人甚不称职,于是就拿着任命状,去见高伦,对他说:“此人不宜用,但侯常侍也不能得罪。我请求由我署名举荐他任职,这样,就不会玷污了您的名声。”高伦答应了。大家都很奇怪,陈寔竟然会举荐这样的人做官,议论纷纷。陈寔保持沉默,没有辩解和说出真相。

后来,高伦被任命为尚书。士大夫们给他送行时,高伦对众人说:“我以前奉侯常侍命,任命某人为吏。陈君秘密地将任命状送还给我,自己署名举荐。我听说大家都因此议论,并鄙视批评他。这是因为我畏惮强御,而让陈君替我承担罪名。陈君可谓美善归于我,过错由自己承担的人啊。”大家这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天下由是服其德。

司空黄琼辟选陈寔补闻喜县长,不久,陈寔因母亲去世,辞官守丧。守丧结束后,陈寔又被任命为太丘县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后因沛相违法赋敛,陈寔辞职离去,太丘吏民都很怀念他。

党锢之祸爆发后,陈寔也被牵连在内。其他被牵连的人,大多逃避。陈寔喟然长叹说:“我不入狱,大家都会危险。”于是主动投案,被关押入狱。后遇赦得出。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他的父亲死后,归葬颍川。举行葬礼时,很多人都去会葬,却没有名士愿意前往参加,张让感到很羞耻。陈寔于是独自前往吊唁。正人君子对他的举动都很不解,也替他感到羞耻。后来,党锢之祸再次爆发时,张让感念陈寔当年的情义,所以颍川郡的名士们,大多得到保全。

东汉十常侍

陈寔在乡间居住时,平心率物。乡民们若有争讼,都会请求陈寔来判正。陈寔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乡民们都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有天晚上,盗入其室,隐藏在房梁上。陈寔发觉后,没有大声宣呼家人捉贼,而是穿戴整齐后,把子孙们都叫来,正色训导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性凶恶,只是为恶习惯了使然。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请罪。陈寔缓缓的说:“看你状貌,不似恶人,要深刻的反思,克制不当欲望,重新做善人。当然,你之所以偷盗,应当是贫困的缘故。”于是令家人送给他二匹绢。此事传开后,全县自此再没有盗窃的事情发生。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等常因陈寔未登大位而感叹,更因先于陈寔任职而惭愧。党禁结束后,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都派人敦请陈寔,欲授其高位。陈寔都一一辞谢。当时,三公职位每次出现空缺,大家都认为应由陈寔担任,朝廷虽然多次征命,但都被陈寔婉拒。

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去世,享年84岁。何进遣使吊祭,海内三万余人自发前来参加葬礼,为他穿戴丧服的有数百人。人们为他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二、陈纪生平述略

陈纪(129年—199年六月),字元方,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为后进之士所仰慕。与父亲陈寔、弟弟陈谌(《后汉纪》作陈淑,字季方),被世人誉为“三君”。

一天,陈纪的儿子陈群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发生了争执。争吵的缘由,是二人争论谁的父亲更优秀。俩小孩争论不出结果来,就去找爷爷评判。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说,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后世成语“难兄难弟”,即典出此处。“难”字本读阴平(即“一声”),本意是“各有长处,难以分出高下”。后来,人们却将“难”解释成“苦难”的“难”,读音也变成去声(即“四声”),被赋予“一起患难的人,共处同一困境的人”的含义。

小品《难兄难弟》

党锢时,陈纪发愤著书数万言,名曰《陈子》。党禁结束后,朝廷多次任命他做官,都被他婉拒。

陈寔去世,陈纪伤心欲绝,多次欧血绝气。即便三年丧期结束后,陈纪还是悲痛万分,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几乎丧命。豫州刺史赞叹他的孝行,将其事迹上奏朝廷。朝廷令绘画其图象,颁之全国,以厉风俗。

董卓擅政,强拜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陈纪不得已,到京师任职。董卓欲徙都长安,征求陈纪的意见。陈纪与卓意相忤。董卓内心虽不快,但敬纪名行,也没有难为他。当时朝议欲以陈纪为司徙,纪见祸乱方作,不待行李备办齐全,就赶紧回到颍川。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被任命为太尉,他将此职让给陈纪,陈纪婉拒不受,遂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三、陈群生平述略

陈群(?-236年),字长文。年幼时即卓荦不群,祖父陈寔很器重他,向乡宗父老说:“这孩子必定会兴旺我陈家。”

刘备任豫州刺史时,辟陈群为别驾。当时,徐州刺史陶谦病死,徐州吏民决定迎刘备继任(并不是《三国演义》上说的陶谦三让徐州予刘备!)刘备欲往徐州,陈群劝谏:“袁术尚强,您去徐州,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刘备不听,至徐州后,不久就与袁术争战。吕布果如陈群所料,偷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刘备军。

吕布败亡后,曹操命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他所举荐者,皆成为名臣。世人以为陈群善知人。后历任萧、赞、长平诸县令、治书侍御史、参丞相军事。魏国建国后,迁御史中丞。

曹丕很敬重陈群,待以交友之礼。曹丕为魏王时,采纳陈群建议,制九品官人法,成为魏晋南北朝近400年历史上主要的选官制度。直至隋朝,才代之以科举制。

九品官人法选举授官流程

曹丕临终前,命陈群与曹真、司马懿并受遗诏辅政。

明帝即位,陈群为司空。他建议明帝“崇德布化,惠恤黎庶”,提醒魏明帝,既要鼓励大臣们各抒己见,不能压制不同的意见,因为“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国之大患”;也要防止大臣们彼此结党攻讦,否则“不和睦则有雠党,有雠党则毁誉无端,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对魏明帝违背礼制,大兴土木妨害农作,无谓地耗费人力财力等举动,皆极力劝谏,“帝于是有所减省”。

太和三年(229年),陈群又奉命与刘邵等“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或许因其在选举、法制等领域的创始之功,《虎啸龙吟》借司马懿之口,誉之为“大魏新政”。

《虎啸龙吟》剧照

青龙四年(236年),陈群去世,谥曰靖侯。

文史君说

南朝刘宋史家范晔在《后汉书·陈寔传》中,对陈寔、陈纪、陈群祖孙三代有如此评价:“天下以为公惭卿,卿惭长。”意思是说,陈群尽管在曹魏时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司空,但他若与曾担任东汉九卿之一大鸿胪之职的父亲陈纪相比,应感到惭愧;同样,陈纪若与曾担任过东汉太丘县长的父亲陈寔相比,也感到惭愧。这一评论,或许颇令后人费解:毕竟祖孙三代,从县长(今正县级)到卿(今正部级)到三公(今正国级),官职爵位越来越高,按照中国“光宗耀祖”、“光大门楣”等传统观念而言,应该是一代比一代强;范晔之意,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是评价标准的不同,导致的分歧。范晔明显是遵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德行标准,对陈寔祖孙三代进行高低排序。但依笔者拙见,陈寔、陈纪处浊乱之世,不思以己之智、德,匡救国、君之阙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却只是一味地以隐忍、私德来标榜,“穷则独善其身”,终无济于世。却不如陈群“达则兼济天下”,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丘明:《左传》,(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3.(西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昌历史名人——陈群
刘备第一个谋臣,觉得不受重视投靠了曹操,却成为曹魏掘墓人
刘备错失四位杰出谋臣,如果他们在,将少奋斗20多年
刘备痛失的大谋士,最终在魏朝做了宰相,不是徐庶,此人是谁?
刘备看走眼放走一谋士,降曹后成三国豪门,后代还做了共和国元帅
三国刘备一生痛失的三大奇才,若得之可一统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