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的“高考”,科举那些事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选官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纳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一、科举制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院试未登科前叫“童生”、“孺子”;登科后称“生员”、“秀才”;

(2)乡试每三年考一次,考生为秀才,合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乡试

(3)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展开的,登科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会试

(4)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由皇帝主持,贡士才有参考资格。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殿试

二、科举发展史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我国真正的科举轨制始于隋文帝杨坚,继行于隋炀帝杨广。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把提拔仕宦的权利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纳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明经科,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宋代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同时放宽了录取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形成了八股文。

八股文

1905年,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

三、科举内容广泛

据统计,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考生们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共40多万字。此外,经典、史学、文学册本等,都应熟记。

四书五经

四、科举名词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持续得到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登科的人互称同年。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国子监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岳麓书院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当代的大学校长。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院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人们在哪里读书学习参加考试,那些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中国传统文化撷英》5中国古代教育考录文化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科举制度 ◆中国编辑联盟网
科举制度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科举制度
科举相关文化常识,高考常考的全在这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