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官服最时尚:头戴“太阳帽”,身着“百褶裙”……

更多精彩,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元朝,不像其他朝代为我们所熟知,多数人只是粗略知道它的版图很辽阔。

《元史》记载,元朝的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一般来说,元朝最北边在岭北行省,疆域越过了贝加尔湖,一直到达了北冰洋;最南边到达了南海诸岛,控制区域深入到了今天的缅甸、泰国、越南等地;最东边,到达了今天的韩国。

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加上忽必烈“近取金宋,远法汉唐”的包容精神,这使得元朝的服饰,不仅有蒙族传统特色、前朝特色,还有其他民族甚至异域特色。

文官:承袭前朝

文官戴的帽子,就是大家认知中的“乌纱帽”,衣服也学宋朝,按颜色区分品级,一至五品官穿紫袍,六七品官穿绯(红)袍,八九品官穿绿袍。这些袍服袖口窄小些,不是汉家传统的那种宽大袖子。

具体品级,再以腰带材质和图案来区别。《元史·舆服志》记载,一品从一品带以玉或素,二品次花犀,三品、四品以黄金为荔枝,五品以下乌犀。图案的分级,就更细致了。

武官:蒙汉混搭

跟文官完全不同,武官是“钹笠冠”(详见后文)配“答忽”(皮袄),武官主要是蒙古人,有的也愿意穿中原官袍,但头上戴的仍是钹笠冠。

此外还有皇帝护卫军。护卫军蒙古话“怯薛”,是成吉思汗打天下时建立的传统部队,地位较高。

在朝堂上,护卫军头上戴的是汉式官帽(帽子边上的硬翅膀变成后头垂下的软布条),有的戴头盔,蒙式汉式都有。衣服有丝袍,也有皮袄,外罩副皮甲。腿缠丝绢绑腿,脚穿高腰皮靴…

此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详见后文)。

蒙族袍服两大款式

一是质孙服,二是辫线袄。

元代《元史·舆服志一》:“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勋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

质孙服讲究颜色,是清一色的,所以叫“一色服”,也意指华丽的衣服。造型有点像现在的百褶裙。

质孙服原本是便于骑马的戎服,初为皇帝专用,后成百官、侍卫礼服,这种服式,上下级的区别体现在质地粗细的不同上。

据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种,夏服有 15 种。百官的冬服有9个等级,夏季有14个等级,同样也是以质地和色泽区分。

蒙古服还有辫线袄。辫线袄为交领窄袖,常在腰间打成细褶,穿时腰间紧束,便于骑射。主要用于狩猎时候穿着,也是武官常服。

极具特色的帽子和发型

蒙古人认为:帽子和头颅同等重要。“二人行,长者为上,一人行,帽子为上”,所以,元代服饰中比较重要的便是帽冠。

男人冬天戴栖鹰冠,也称暖帽。鹰是蒙古的族灵神,也是游牧民族英武吉祥的象征,栖鹰冠蕴含着蒙古人对鹰的特殊情感以及对鹰所拥有的力量的崇拜。

夏天时多戴钹笠冠。因形状像钹,故得名。这类帽本来无前檐,因忽必烈射猎时感到日光刺眼,察必皇后特意为他改制,加了前檐,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太阳帽。

镶珠玉的瓦楞帽,形制与蒙古包类似,帽冠可以区别等级。比如,蒙古官员多戴“四方瓦楞帽”,帽式有高低宽窄,往往镶珠戴玉,以体现统治阶层的优越。

元代的发式也很有特色,男子“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所谓“婆焦”,一般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贵族妇女

元代贵族及皇族的已婚女子,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姑姑冠”,高二尺左右,戴时多有不便,出入庐帐须低头,并且十分忌讳他人触碰。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

元代末年,元顺帝的奇皇后——这位从宫女爬到皇后位置的高丽女子,把高丽服饰带到宫中,并慢慢深入到寻常百姓家。有趣的是,此时的高丽国上下却弥漫着一股蒙古风,冠帽加长袍的风尚一直保留到元代灭亡。

图自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補子
清朝朝服图案,按照品级依次什么,看完清晰很多(附图)
风水秘诀:黑囊经
黑囊经
大明朝官服的定制
一张图读懂清朝九品十八级官制及文官武官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