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无聊吗?才不是!带你穿越时空去了解周朝农业发展

 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出土过少量的石头农具。这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有了用工具来种植的意识,而有意识的种植则是人们从以前的采集时代进入农耕时代的重要标识。

但不得不说的是,以前的种植根本不能称之为农耕,因为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农耕意识,更没有规模化的发展出一套的耕作知识。直到西周时期,种植工具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也成为主要经济基础,从播种到农田管理、再到收割和储藏,这些都需要造出一定的工具来完成这些作业,考古学家在周朝遗址中发现了包括但不限于刀、镰、铲佐证了这些。

今天,咱们来浅谈一下周时期的农业状况。

一、一切从一个喜爱劳作的小伙子开始

话说在遥远的帝舜时代,有个叫“弃”的小伙子,从小就立下了巨大的志向。他的志向是什么呢?想知道他的志向是什么,首先得知道他的爱好是什么。这小伙子的爱好是种树麻、菽、麻这一类的作物。等小伙子长大成人了,最爱的事就是耕农,而且种的还非常好,人们一看这个小伙子种得不错,于是都学着他种。

这样一个天才,自然引起了帝尧的注意,高兴的让他做了官,后来更加是被帝舜任命当了自己的稷官,这个做了帝舜稷官的小伙子弃,就是周朝的祖先。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弃为儿时,屹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但是,此时的农业生产仍然低级,在一些文献的记载中,西周到春秋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大规模的耕种出现,而当时的主要耕种区集中在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耕地区域整体很小。而且在春秋以前的文献中,我们是看不到“深耕”这一词的,这主要是因为西周时期尚没出现铁,冶铁技术就更不用提了,那么,早期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二、西周的农业状况

想完全了解西周的农业状况,咱们需要分几个方面来说。

1:早期的农具

周朝先祖生活在戎狄时期,主要经济生产还是靠畜牧业,农业生产是很落后的。当时的周人主要以养牛为主,农业生产也已经出现,可生产工具十分匮乏。这点可以从周人先祖长期生活的陕西长武碾子坡遗址发掘中就能看出来,里面出土了大量被食用过的牛、马、猪羊的骸骨,其中又以牛骨最多,而可以从事农业劳动的工具却很少见。

后来周人迁移到了岐之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农业发展开始加快。商灭之后,四周的农业生产经验可以汇聚和交流。这种广泛的交流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时开始出现了铜制农具,在工具样式和种类上,比商代有了增加,现在发现的有铲、锄、犁和镰,另外还发现过疑似用来收割的青铜刀。

那有人就会有疑问了,这些普通的农具竟然是铜造成的,在那个时代,铜应该是很贵重的东西,造出的农具也应该很贵重,那些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吗?

是的,是用不起的,一般平民用不起,那些奴隶主也用不起。因为那时候还处在奴隶社会,就算是奴隶主们也用得吃力,这东西太费了,所以尽管这些农具比较先进,可那些奴隶主们仍然不愿意用这玩意儿。

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他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奴隶们使用以前落后的农具,比如石头做成的农具,木头和骨头做成的工具。这样的工具,生产力自然不能跟锋利的青铜器相提并论。但青铜器农具大多掌握在王公贵族的手里,只准在他们的农田上使用,用完后还得赶紧收起来,宝贝似的存放好。

而事实上,这些农具也的确贵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工具比当时的奴隶要值钱多了。先进的农具用不起,人们只能用落后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农业发展是缓慢的。

2:西周的农业技术

在这个时候,一些相应的农业技术,比如简单的引水和除草、雍土和治虫上肥,这些都已经被周人基本掌握。但是,虽然有了简单的人工引水设施和技术,可主要还是靠天吃饭,靠着雨水来指望收成,毕竟那个时候太落后了。

《诗经·小雅·白华》中说:

彪池北流,浸彼稻田。

说明当时的是有了简单的人工引水技术和能力。但在人工灌溉上,并没有考古发现来佐证,所以学术界并没有落实,事实上,还存在着众多争议。

与此同时,除草和培苗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重视,垅作也开始因为锄耕农业的推广而萌芽,中耕锄草这些技术也已经被掌握并且广泛推行。同时,周人掌握了消灭害虫来保护植物的方法,收获后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得到了应用。同时,粮食的生产带动了酿酒技术的发展,这个时候的酿酒技术开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在这个时候,采集和渔牧其实还占着周人经济的一大部分,在《采薇》和《北山》等诗中,生动描写了当时妇女们采集各种果子和野菜的情景和心得,这说明在当时,采集仍然是当时女人们十分繁重的劳动之一。

3:当时的“百谷”

西周时期的谷物几近百种。当然了,这里的百种是用的夸张词,也就是当时有了“百谷”的说法。当时的谷物种类有稷、糜、黍、粟、麦、稻等等种类,种植最普遍和最多的是黍和稷。在北方地区,则开始流行种植麦子。

《诗经·周颂·思文》中说:

贻我来牟。

这里的来是小麦,牟是大麦。

同时,桑和麻的种植也已经广泛推广,一些瓜果也已经出现在了某些菜园中,而这些菜园甚至有了个专门又现代的名字叫“苗圃”。苗圃就是周围有木棍围起来的菜园或者果园。

而在以后,比如说秦汉以后中国农业上的那些主要作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在一些农业发达的地区,人们甚至开始初步掌握了利用自然现象来推测天气状况的知识。

所以说,虽然这时候的生产还非常落后,但一些农业科学知识已经开始初具雏形,这对中国以后的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周前期实行大批的农奴在田间整体劳动,这些人生活困苦,地位卑贱,劳动强度大而工具简陋,所以生产积极性很低。到了周中期,私人土地开始出现,自由庶民也开始增多,人们对土地的热情和投入大大增加,农业发展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这也只是相对来说的,因为有工具的限制,比如铁尚没出现,铁犁和牛耕技术还没有出现和推行,这时候的土地产出也非常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牛耕和铁制工具的推行,生产效率开始剧增,但这已经属于另一个话题,咱们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阜阳牛文化|耧铃声声话“耩子”
犁的历史演变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馆
农具的革新,为何能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
古代农民怎么播种?从点播到条播,一口气搞懂耧车的前世今生
详解古代农具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