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汉初年的人口恢复政策

历史上著名的东汉政权,是无数百姓牺牲流血所换回来的。经过了长年的混战,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又一个属于刘氏的天下,可此时的人口数目已大为减少。后汉书里记载了很多屠城杀人之事,如“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忠到郡,招怀降附,其不服者悉诛之,旬月皆平”等等,而隋书亦说:“光武中兴,承王莽之余弊,兵戈不戢,饥疫荐臻,率土遗黎,十才一二”。十才有一二,或许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但想必也不会有过大的差别。面对人口数量的急剧减少,恢复生产、人口成为了摆在统治者眼前最重要的难题。

光武帝刘秀

削减赋税与精简官员

一个政权建立后,所需要面对的,便是巩固的问题。所谓巩固,乃是指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使他们安居乐业,不再有造反的想法。而想要人口有所增殖,发展生产力,是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为了鼓励流民回到土地上,政府采用了削减赋税的方法。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光武帝下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十一之税。今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原来的十一之税,改成了三十分之一。朝廷的这个政策变动,其实造福最多的,是地主阶级。东汉的豪强地主们,占有着大量的土地资源,其户口之下,也有很多私附于其的农民。《晋书》曾说过地主豪强的一大弊端:“挟藏户口,以为私附”。这个弊端在东汉初年亦存在,大量的自耕农因为战争而破产,只能依附与地主豪强,他们为地主缴纳赋税,但却不用向国家纳粮。所以国家减税,被减的只是地主交给国家的税,那些依附于地主的农奴们依旧遭受着残酷的剥削。虽说如此,可幸还是有少数的自耕农获得了减税的好处,此亦鼓励了流民们稳定下来,开拓荒地,对生产力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性。

东汉地主的田庄

除了减税的诏令,同年光武帝还下令:“夫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者并之。”刘秀意识到,繁冗的官职,光是其所需的俸禄就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而这些资源无疑全部来自于受苦的人民百姓;且一些贪官污吏又喜于剥削百姓,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光武帝“并省四百馀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削减了官职数量,从一定情况下也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总结:在削减赋税的情况下,精简官员,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自耕农的压力。或许政令发布之初,因为自耕农稀少的原因并没有太多人受益,但这些政策却鼓励了众多因战乱或私附于地主的人重回官府户籍,成为自耕农,充分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释放生产力与鼓励生育

增加人口的另一措施,是释放生产力。其中最显著的一项措施,便是官府对奴婢态度的转变。有历史学家统计,西汉末年的奴婢数量庞大,在百万之上。这些奴婢只会侍奉于地主阶级,供他们享乐,于国家农业生产并无作用。且奴婢的衣食住行亦耗费了大量的粮食等资源。故东汉政府出台了释放、保护奴婢的种种政策,希望能增加国家的生产力,这些政策主要有二:

  • 其一,释放奴婢。建武二年,刘秀下令:“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意思是说,以前因为贫困而被卖为奴隶的人,现在想回归家人身边的,悉听尊便;且奴婢想要回去,主人不能阻挠,否则便是犯法。建武六年,又下诏:“王莽时吏人没人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这是说,在王莽时期不合西汉旧律,而导致犯法被叛为奴婢的,一律脱离奴隶身份变为平民。这在释放奴婢的同时,也否定了王莽时期的法律。
  • 其二,保护奴婢。建武十一年,光武帝刘秀连下三道诏令。他首先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下令“其杀奴婢,不得减罪”。意思是将奴婢与普通民众划上等号,杀奴婢和杀平民,一样要叛杀人罪,不能因为被杀者是奴隶就减轻罪名。同年八月,光武帝又下令“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人”。这是说不能烧灼残害奴隶,否则将依法论刑,被残害的奴婢也会回归到平民的身份。这年十月,又下令废除奴仆婢女射伤了人就要被处死示众的法律。这里的射伤,该是误伤。

大量的奴婢获得了解放。他们被解放后直接参与国家的农业生产,提高了生产力。而这批人亦可以与别人结婚生子,在促进人口增殖的方面也有着积极性。

除了奴婢,光武帝还想方设法的增加参与劳动生产者的数量。建武七年,他说道:“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刘秀决定裁军,他只留下了精锐的部队,其余的人“还复民伍”,参与农业生产;而留下的部队在不打仗时亦屯田自给,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

上述所言的释放奴婢、军人复员等等,都对人口增殖有着良好的积极性,但这些都是间接性的促进人口增殖,东汉的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直接促进人口的政令。

促进人口,莫过于鼓励生育了。据资治通鉴记载,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他曾下令:“‘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这句话中的“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乃是以前的政策,具体是哪年颁布已不可考究,其意思是说,生了孩子后,可以免除三年的赋税,而汉章帝下令正是为了调整这一项政令。这就说明在东汉初年,朝廷确是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那汉章帝为什么要改变这一项政策呢?想必是东汉初年的恢复人口政策已经非常成功,人口数量到了章帝时有了显著的提高,政府不再需要向先去那样靠减免三年之税来鼓励生育了。

汉五铢钱

结语:

东汉初年,朝廷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与释放生产力两个方面入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人口、提高国家生产力。历史证明这些政策是成功的,史料记载,在汉明帝时(公元57年—75年),“天下安平,百姓殷富”、“远近肃服,户口兹殖焉”,东汉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后汉书》

《资治通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后期
王莽覆灭——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七
关于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几个问题的商榷
"赋民、假民公田、度田",浅谈东汉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刘秀这样的强势皇帝都管不住的豪族,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庄园经济时代,士族掌握多少土地、人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