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简史(34)晋武帝司马曜——任内打赢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姓名:司马曜;

生卒时间:362年—396年,享年34岁;

在位时间:24年,东晋第九任皇帝;

出身:上一任皇帝司马昱的第六子,而司马昱的皇位是靠恒温抢来的;

如何上位:10岁时以太子身份登基;

如何死的:喝醉后被妃子用被子闷死的,这也够奇葩的,估计几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这样死的吧。不过更大的可能是被其弟司马道子安排所杀。

帝号含义:晋孝武帝,在位期间,依靠谢安和谢家的支持,打赢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保住了东晋的国祚,谥号中有个武字也算合理。

年号含义:太元,两个字都是开始,起始的意思,有重新整理晋室的意思

主要辅助大臣:桓温、谢安、王坦之(桓温、谢安两个都是牛人名人,名气要比王坦之大很多,前两者都是权臣,最后司马曜还能掌权,也算是司马家继司马炎之后少有的能人了,王家的支持也是不可少。毕竟,王家是东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是真正的大家族,王谢王谢,谢家也只能屈居第二)

生平:

371年,桓温带兵入京发动政变,将司马曜的父亲司马昱扶上帝位,桓温成为曹操式的权臣,篡位也只是一步之遥而已。

第二年七月,司马昱病重,司马昱连发四诏,召桓温进京辅政。几天后,病情加重,司马昱立下遗诏,封司马曜为太子,桓温摄政,还说“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简直是想把皇位让给桓温,可见桓温的强势和司马氏皇帝的无奈。估计也是为了确保儿子及家人的性命安全,只能出此下策。但这封诏书被王家(太原王氏,非王导一族的琅琊王氏)的王坦之撕毁,说坚决不能干这种傻事。其实也只有王家、谢家等可以对抗桓温。

后来司马昱将遗诏改为家事国事都要经过桓温,硬要将权力塞给桓温,势力大,谁都怕。司马昱死后,还有大臣认为立司马曜为帝最好经过桓温的同意。但出生琅琊王氏的王彪之极力反对这种行径,认为皇帝死了,让太子登基时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要经过臣子同意?于是大家就拥立太子司马曜登基为帝,司马曜这才算是坐上了皇位,而不至于为性命担忧。

这皇位坐上去了,司马家的人还是不放心,还是怕桓温翻脸,因此辅政的崇德太后又以司马曜太年幼,不懂的治理朝政,要求桓温仿照周公的故事摄政,代皇帝治理国家。最后还是被王彪之阻拦。

关键时刻,王谢三次阻挡桓温揽权,司马家还是要靠王家的支持,虽然王家已经从巅峰衰落,但大家族就是大家族,只有这种真正的豪门才有底气和能力对抗桓温这种家族势力不够雄厚的全程。东晋的门阀势力可见一斑,连皇族都要让其三分,这种事情在南北朝时期还很多。据说后来的那些从流民帅出身的皇帝,在登基时会以请到王家、谢家这样的大家族的人主持仪式为荣。

这一年也就是372年,10岁的司马曜登上了帝位。由崇德太后摄政,王坦之、谢安等人辅政,同时也防范桓温。

373年,桓温又起幺蛾子,在二月份从其驻地回到京城,到处传闻桓温要回来篡位,搞的王谢两人心惊胆战、严阵以待。但桓温却只要求加九锡而已,然后又是王谢两人想尽办法拖延。一直拖到桓温病死,这种威胁才算是解除。权力开始重回王家手中。

375年,王坦之去世,权力再次转移,这次接手的是谢安,谢家开始崛起,开始跑步进入顶级门阀的行列。

376年,皇帝司马曜十五岁,太后主动退出权力中心,将权力交还皇帝,但是实际掌权的还是谢安。王家已经再次退出最高权力中心,只有桓家的桓冲还掌握着荆州这个军事重地和东晋的主要兵马。

377年,谢安开始发展自己军事势力,安排侄子谢玄出任衮州刺史兼徐州刺史。在这连个地方不断收容流民,利用流民军等改造自己的军队,成立了后来打赢“淝水之战”的北府兵,主要将领包括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骁将。

从378年到382年,是前秦快速发展的时期,多次派兵攻打东晋,但在谢玄和桓冲一东一西的相互配合及联动下,都有惊无险,抵挡住了前秦的强大进攻。

直到383年,苻坚举全国之兵南下,东晋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全国震动。苻坚更是信心十足,在出发前虽然很多大臣劝他不要东征,东晋现在内部团结,前秦远征并无胜算。但苻坚不听,在慕容垂等人的怂恿下,决定发动战争。而且还为司马曜、谢安、谢玄等人提前安排好前秦朝廷的官职,据说连房子都修好了等待征服东晋后让谢安他们入住。

从这里可以看出谢安父子在“淝水之战”前就已经是名动天下的名人了。谁知如此强大的前秦和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竟然一败涂地,还导致前秦四分五裂,从此陷入内战之中,后燕、后秦的等政权也纷纷建立,苻坚反而被这些原来的手下打得节节败退,前秦永远失去了东征东晋的机会。十年后,前秦在众多政权的攻击下,最终灭亡。

淝水之战后,司马曜看到世家大族的掌门人纷纷离世,谢安在世时因为始终有一丝名士心结,不太愿意参与权斗。所以,在没有了内忧外患后,司马曜及时的收回 了权力。并扶植了其亲弟弟司马道子制衡王谢桓等大家族。却没想到在权力面前,两兄弟也是靠不住的,在收回权力后,却成了两兄弟的争夺权力的开始。

两人你来我往,争权夺利,不断以为亲信官职安排、军队控制等问题发生冲突和矛盾。司马曜大为不满,才挤走那些大家族的权臣,又引来自己 的亲弟弟争夺权力,真是一天也无法消停。就这样,两兄弟相爱相杀,经常一起喝酒沉迷女色,不理朝政,还一起信奉佛教,找尼姑聊天;一遇到权力问题,或者自己亲信的利益问题,就谁也不让。

一直到396年,司马曜喝醉酒被一名叫张贵人的妃子用被子闷死。司马道子因为皇帝对头人终于死了,非常高兴,竟然没有追究这个张贵人的杀人罪行。这事也是够狗血的了。

司马曜看似好像完成了权力回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皇帝,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改变,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但,单靠淝水之战一役,就足以让其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位了。

司马曜一生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传位给长子司马德宗,是为晋安帝。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压制玄学、重新推行儒学、孝道等传统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武人当政,可谓是“礼崩乐坏”。只要掌握了军队的军阀、诸侯就能为所欲为。这几百年间,各种篡位、禅让、毒杀、夷族、合作、反叛、投降、守节、忠奸轮流上演。人间沦为炼狱,所有的有识之士都对这个世道充满失望和无奈。因此,大部分人觉得孔孟之道已经失效,再也无法治理天下和拯救万民。所以无数人避世不出,对乱世的种种惨状视而不见,掩耳盗铃;或隐居深山老林、名山大川,或避于大户庄园、竹林市井。

无数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讨论老子的无为之道,后来逐渐发展到道学、玄学和炼丹等学、术风靡天下。有文化的人都以天天醉酒、裸奔、披头散发、高谈阔论、集体嗑药为名士风度,为有知识有文化的行为代表。反而是传统的孔孟之道、法家墨家等,统统无人问津。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曜重整儒学,对中国文化传承、孔孟之道的复兴,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北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儒家文化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司马曜还是对儒家理念如此的有信心,就更显难得。

377年,司马曜亲自主持开讲《孝经》,所有高官名士全部到场,或听或讲,成为当时一件文化盛世。后来又建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要求士卿子弟,到了规定年龄必须入国子学读书。后来还加封孔子后裔孔靖之为奉圣亭侯,并创建“宣尼庙”以供其奉祀孔子。

2、恢复皇权:

东晋是司马睿以司马家的身份和王导等人的王家势力,联合中原侨居江东及本地的各大家族一起建立的政权。所以从一开始,司马氏虽然作为皇族,但一直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力,都是以傀儡为多,最多也就是皇族与门阀大族共治而已。司马睿期间,是王家掌权,第二代皇帝是庾亮为首的庾家掌握权力。后来桓温借助对抗庾家和王家的需要崛起,在完成收复蜀中后达到高峰。桓温还未死,谢家又崛起了,后来凭借“淝水之战”而成为顶级门阀,权倾天下。司马氏的集权之路遥遥无期。

373年,桓温去世,桓家接班人桓冲384年去世;375年,太原王家王坦之去世;385年谢安去世,谢玄388年去世;而庾家,早在344年庾亮的弟弟庾冰去世后,就已经后继无人;琅琊王家也是在王导之后已经被压制,并没有优秀子弟能达到高位。虽然显赫依然,但辉煌不再。这么多大家族的巨头都死后,司马曜终于等到机会收复权力。所以趁机提拔宗室子弟,特别是他的弟弟司马道子,最后一步步的提拔成为权臣,可以和皇帝一较高下。通过司马道子以及两人的外戚家族的势力,形成对其他各大家族的制衡,特别是桓家和谢家。但在权力面前是没有自己人与外人之分的,当权力集中到司马家后,又形成了两兄弟争权的局面,史称“主相相争”,这也是一个历史典故。两兄弟刚刚赶走外人,收回权力,却自己人又开始窝里斗。

3、主相相持

主就是主上司马曜,相就是宰相司马道子,两个人权力之争,形成谁也无法奈何谁的相持不下的局面。其实两人喜好和行为风格都一样,都喜欢喝酒,喜欢美女,到了后期,东晋内外的威胁都减少后,两人更是不理朝政。两兄弟都同样崇尚佛家,大力支持佛家发展,建寺庙,信任僧尼,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司马道子掌权后,提拔了太原王氏子弟在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王国宝之流的无能之士,让天下人为之侧目。司马道子通过安插亲信的方式,自成一派,保持朝政、权势滔天。很多时候司马曜都让其三分,导致司马曜非常不爽。没多久,司马曜去世,儿子司马德宗接位。司马道子以皇叔至尊辅政,权力进一步上升,再也没有制约他的人。

这个时候的司马道子更加肆无忌惮、独揽大权,搞得朝野上下载声怨道。后来还进一步沉迷酒色,朝政事务都交给他的儿子打理。特别是宠信王国宝,更是引起各大家族的不满。从而引发王恭和桓温的儿子桓玄第一次准备起兵讨伐司马道子,两人的军队尚未出发,司马道子就已经妥协,杀了王国宝平息众怒。

但这件事情被一个流落海岛,以海盗及反政府为生落魄世家子弟孙恩看到机会,趁着司马道子人心尽失、朝纲混乱而起兵造反。一时之间声势浩大、连下数城,直接威胁京师建康。在这种乱世之下,桓玄王恭再次起兵铲除司马道子。虽然后来王恭战败被杀,但桓玄却在一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过程中讨伐成功。将司马道子流放到安成郡,后来被当地官员毒杀。

东晋的权力再次离开皇家,回到桓家桓玄手中,最后桓玄干脆直接篡位,建立了桓楚政权,但仅仅存在两年就被桓玄手下推翻。桓家还是根基不足,无法获得民心和世家大族的支持,最后只能昙花一现。

其实在讨伐司马道子的路上,桓玄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因为他怕军队不愿意跟随他进攻朝廷,毕竟那是正统,是皇帝住的地方。没有皇帝的命令进军京师,那就是谋反。桓玄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没有这么强大,所以他一路都是小心翼翼的怕军队溃散。最后能成功,也只能怪司马家太不得民心了,没有帮助他们,眼睁睁看着桓玄带兵进入京城,篡了皇位。

对历史的影响:

1、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过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就是东晋以八万大败苻坚的25万大军,成功阻止了前秦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征服江东汉族政权的计划。让中华正统得于延续,让汉民族血统得以传承。

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次战役也可以说是将中国的统一步伐延续了上百年,是一次极大的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当时的前秦帝国,是一个叫氐族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皇帝是被称为宣昭皇帝的苻坚。前秦的苻坚的统治下,刚刚统一了混乱的北方,建立了强大的前秦帝国,号称带甲百万。在如此雄厚 实力面前,代表先进文明的汉族政权,偏居一偶、军事孱弱,是最好的征服对象,是显示其无上武功的最好的垫脚石。因此率领25万大军,南征东晋。

而东晋虽然算是和平了几年,自从桓温三次北伐失败后,就没有再频繁的北伐。但面对这种灭顶之灾,亡国之祸,也只能抽调8万军队进行抵抗,也是够无奈的。当时掌握军力的是两个世家,桓家的桓冲镇守荆州,重点防御前秦在襄阳方向的进攻;而谢家的谢安都督15州军事,总览长江沿岸及淮河流域的军事大权;谢石则执掌中枢、谢玄和谢琰为前线将军,抵挡北方前秦从徐州、寿阳一带的威胁。只要这两个地方守住了,东晋也就安全了。

淝水之战时的苻坚就是计划从谢家防守的方向进攻的,所以,整个淝水之战基本是由谢家军完成的。也正是这次战役,除了说汉民族得于保存血脉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谢家。经此一役,谢安、谢石等人真正名扬天下,谢家四人同一日封公,显赫一时,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正是这一役,让谢家晋升为顶级门阀家族,成为东晋南北朝时期“王谢袁萧”四大家族之一,与显赫千年的王家并称王谢。

2、信奉佛教:

佛教自从东汉中后期传入中国,知道南北朝时期才蓬勃发展了起来,才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述南梁首都的佛教寺庙盛况的诗句。而司马曜,可能是第一个信奉佛教、推广佛教的皇帝。而且直接在宫中设立精舍和庙宇,奉养僧侣尼姑,身边还有一个非常信任的尼姑叫支妙音,成为权倾一时的宠臣。连桓玄想要办事,都要通过这个尼姑的才能影响司马曜。

司马道子也同样信奉佛教,都是狂热的佛教徒,也不知道是纯粹的政治目的还是真的信奉佛教。如果是真的信奉佛教,为什么两人都沉迷酒色、不可自拔呢?可能是那时的佛教还没有发展出严厉的戒律,这是后来南北朝时期才成型的。

所以,在这两兄弟的支持下,东晋的僧侣尼姑都具有很多的特权,掌握着朝廷的各种权力。许多僧尼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备受司马氏两兄弟的宠信,史称“姏姆尼僧,尤为亲暱,并窃弄其权”。相信这也是佛教唯一一次尝试权力的滋味,第一次成为一方政治势力。

说来说去,世道那是一个乱,世人都处于懵懂之中,处于寻找出路和方向的黑暗期,所以,乱也是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军事奇才皇帝,8万打败80万,被女人弄死在床上,太窝囊了!
六朝兴废事80——日落西山
历史故事——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戏言被妃子用枕头弑杀
他在位期间打败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却因一句戏言命丧黄泉!
王恭对刘牢之真是翻脸犹如翻书
东晋十六国(三)东晋权臣之“旧时王谢堂前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