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历史上最无愧于谥号的皇帝,怕手下挨罚,口渴忍着也不要水喝

能挂上仁宗庙号的,大多都是相对仁慈的君王,好比明仁宗朱高炽、宋仁宗赵祯。自古仁君无数,但要评比个最佳,那就要数宋仁宗赵祯,赵祯称第二,估计没有敢称第一。北宋是最开明的时代,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君臣共治,士大夫们的天堂。皇帝是帝国的最高领袖,其一举一动都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仁宗就是这样有着强大人格魅力的君主,只不过有的人说仁宗是软弱无能,有人说仁宗是宽厚大度,那么为何说宋仁宗是古今第一仁君?

刘娥与宋仁宗

体恤下属侍从

我们现代的白领阶层,大多出入在各种高级写字楼中,衣着光鲜,言谈得体。职场人员想要晋升或加薪,除了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有个好领导,只有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能在职场上有所斩获。 在宋仁宗手下干活的侍从,同样运气不错,他们碰到了仁宗这样一位体恤下属的领导。一次,仁宗出门散步,走着走着,他不停地向后看,这一举动让人很是好奇。当然了,皇帝出门可不是一个人,一大堆侍从校尉都要服侍左右。

仁宗向后看是在找什么东西吗?的确是。等仁宗到了嫔妃的宫中,便急着说:“渴甚,可速进热水”。原来仁宗是因为口渴,他在队伍中向后看,是在找拿水的侍从,但他找来找去就是没有找到,于是他就忍了。嫔妃边倒水,边问皇帝:“大家何不外面取水而致久渴耶?”意思是皇帝为何不在外面喝水,渴成这个样子? 原因是仁宗此时招呼拿水的人来,这个侍从必定会受到处罚,也许会丢掉这份工作。

宋仁宗画像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就是忍耐一会儿口渴吗,所以仁宗到了宫中首先找水喝。从此可见仁宗的菩萨心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领导。

对战场蒙受冤屈者,还其清白

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大举侵入宋境,首先李元昊智取金明砦,接着十万西夏骑兵包围了延州城,延州知州范雍,马上命令将领刘平、石元孙等人前来救援,史料记载“雍复召平与元孙救延州。”刘平、石元孙接到命令马上带兵驰援,到了三川口遇到了李元昊大军。此时的西夏军早已埋伏完毕,围点打援是李元昊拿手好戏,且西夏军有十万之众,而宋军只有区区一万人,还是步骑混编。

北宋、西夏形势图

尽管寡不敌众,尽管刘平知道此战必败,但宋军将士仍然不畏生死、奋勇厮杀。战斗进入白热化,宋军将领黄德和临阵脱逃,带领所部人马逃跑了,刘平率领剩下1000余人和敌人缠斗三天,史料记载“平遣军校杖剑遮留士卒,得千余人。转斗三日,贼退还水东。”

最终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平、石元孙战败是必然,但他们证明了宋朝将士捍卫国土的决心和勇气。最让人不耻的,就是黄德和临阵脱逃,回到朝廷还编造谣言,说刘平等人投降了李元昊,此等败类,实应该杀之而后快。仁宗皇帝知道后原本很气愤,但随之一想,马上令人着手调查此事。“及命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即河中府置狱,遣庞籍往讯焉,具得其实。”

事实调查清楚,刘平是被冤枉的,叛徒黄德和被腰斩而死。遂仁宗恢复了刘平英雄的名誉,刘平家属都受到了厚待。仁宗皇帝不仅宽厚仁德,且脑清目明,假若换个昏君,刘平的死可就真成冤案了。

对于不和谐言论,仁宗一笑置之

文字狱在各朝代皆有发生,在明清最过分,而在北宋仁宗朝,却很少出现。蜀川是北宋要地,因为此地地势险要,尤其是剑门关天险,只要入了剑门关,就可能再出个小朝廷。在成都某地,有一文人给当地领导写了首诗,其中一句是“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

北宋大臣上奏

这明显就是反诗,而且明明白白,是怂恿当地官员造反,要是换在明清,估计三族都得被屠戮殆尽。此事传到了仁宗耳中,仁宗看到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属下说:“这文人只是太想做官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给他个偏远的小官当当吧。”于是这位文人不仅没有受到处罚,还当上的官,可谓因祸得福。言论自由的仁宗朝,可以说是文人的天堂。

力排众议,提拔忠于国家的人才

北宋从赵匡胤开始,武将就再也无法掌握大权,文臣成为权力的核心阶层。不论是中书省还是枢密院,全是文臣主管,武将的地位每况愈下,在战时,边关的最高领导还是文官,武将不管多牛,也必须听人家的指挥。

仁宗朝的第一军人是谁?从人品、战功、做派,狄青当之无愧。在李元昊肆虐西北的时候,宋军屡战屡败,而狄青却是个例外。“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四年的宋夏战争,狄青前后经历二十五战,立下赫赫战功,西夏闻听狄将军的名号,无不胆寒。

武曲星狄青

最具代表的就是狄将军那套青铜面具,“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在战场上,狄青总是率先冲入敌阵,所向披靡,无人敢挡。因狄青的卓越表现,仁宗擢升狄青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的副部长。

在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后,他的名誉达到了顶点,为了表彰狄青,仁宗力排众议,封狄青为枢密使。从开国曹彬之后,枢密使高官一直都是文臣担任,史无前例,狄青竟然当上了枢密使。狄狄青虽然一身战功,但他有一个致命污点,就是他脸上的刺青,那是狄青年少时犯罪的印记,所以有人也称他为面涅将军。对士大夫而言,狄青是个不入流的“贼配军”,根本不配做枢密使,但仁宗皇帝仍升任狄青为枢密使,抛开门第之见,不是哪个皇帝都能做到的。

面对直言犯上者,仍能理性处理

张美人是仁宗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因为宠爱,所以仁宗想给老丈人张尧佐(张美人的父亲)升官。外戚作乱的事情在各朝代也屡见不鲜,所以此事受到了宰执大臣的集体反对。言官包拯、陈升之、吴奎等人上奏,当时宋朝地震、黄河水患频发,定是朝中有小人作祟,当然他们针对的就是张尧佐。古代人都比较迷信,一旦有灾难发生,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抗震救灾,而是想到朝中有小人。这八竿子都打不着,自然灾害和人祸是两回事。

包拯上奏弹劾

为防止皇帝给张尧佐升官,有一位猛人出场了。仁宗给老丈人的官职包括“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等等,言官唐介出马,说了一句最惊世骇俗的:“本朝的太祖、太宗皇帝原来也是节度使,恐怕不是粗官吧?”

对着当今仁宗皇帝,拿着太祖赵匡胤、太祖赵光义说事,那意思就是说,太祖的江山是怎么来的?你们赵宋的天下来得就不正,你还敢升外戚的官职?这无疑是皇家的蔑视,换在哪个朝代能允许这样的言官?

好脾气的仁宗也是在气不过,但仁宗皇帝最后却则息事宁人了,他撤掉了张尧佐的几个官职,接着严禁言官随便上朝说事。这就样,事情结束了。仁宗的做法看似懦弱,却是最佳选择。国家灾难重重,百姓水深火热,而这帮士大夫还在纠结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才是令仁宗最不安的。

宋仁宗永昭陵

宋仁宗赵祯一生恭俭仁恕,作为守成之君,能采纳积极建议,知人善任,虽然没有开疆扩土的霸业,却能维持安稳的国内环境,安居乐业才是百姓最大的幸事,仁宗盛治无疑是史上最开明、最繁荣的盛世。


参考资料: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二》

《宋史·列传第八十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辽之间的一些小事(十) | 两国交战,先整自己人
[人物传记]以小见大_宋仁宗的菩萨心肠和换位思考
1万VS10万,北宋军战斗力并不弱,为什么会有“弱宋”之名?
清平乐:韩琦主战、范仲淹主和,西夏来袭宋仁宗到底如何抉择?
欧阳修是大文豪,品德高尚著称,但他为什么要陷害名将狄青?
皇帝死得早,皇后怎么办?看刘太后一招灭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