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崔浩

马踏柔然,君莫怪。扬鞭西北,立君威。

策马辽东,平天下。一统北国,定江山。——搜史君

北魏帝国是以“鲜卑族”立根,以“代国”发展,以“北魏”强盛。在北魏王朝中除了被奉为神明一般的“拓跋力微”,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拓跋焘了。在拓跋焘的时代,他结束了自“八王之乱”以来中国北方的长期混乱,而在拓跋焘统一北国的路上无论如何都绕不过一个人——崔浩。

崔浩身为三朝元老(道武、明元、太武三朝)为何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死在有雄才大略的太武帝拓跋焘手里?这里是否有着值得深究的细节呢?

一、在世张良,启盛世

陈亮:“夫崔浩之佐魏,料敌制胜,变化无穷,此其智之不可敌,虽子房无以逺过也,而其料柔然尤为竒中。”

崔浩最初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北魏和南朝刘宋的对峙上,南朝开国皇帝刘裕算的上是“乱世枭雄”,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不会偏安一隅,刘裕向北魏借道准备攻打后秦。

刘裕借道

崔浩认为如今的北魏并不强大,北有当年分出的“柔然”虎视眈眈,北魏人多粮少,不宜再起战乱,如果南下攻刘宋柔然必定趁虚而入,出兵北上还要防着“北燕”、“后燕”,还不如先借道给刘裕北上让刘裕和后秦先打起来相互消耗,这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而经过道武帝拓拔珪留下的烂摊子,新上位的皇帝拓跋嗣偏于保守,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皇帝做的,拓跋嗣决定,不但不给刘裕借道,还要派兵守住黄河北岸不让刘裕过河。刘裕本意是借道攻秦,没想到又给自己吸引了一个对手,而这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南北朝百年战争的序幕。

南朝人的身体素质本就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在加上刚刚度过以阴柔为美的魏晋时代,此时的汉人的身体素质已经不能和“汉朝”的汉人相提并论了,数千年的活跃思想也弥补不了身体素质的差异,但是千年的依旧摆在那,北魏南下也不是那么容易。

弩机与城墙就是最有力的武器和盾牌,弩机在守城时能发挥出惊人的威力,北魏的军队也就这样被阻挡在了城墙下。

北魏南下

滑台城是北魏南下的第一座城池,北魏大将奚斤用北魏士兵的血肉之躯前仆后继的冲锋,而在厚实的城墙和穿透力极强的弩机下依旧无奈。

这时崔浩出场了。

崔浩观察滑台城地势,决定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法,派士兵佯装主攻正面城门,守军必定会派后城门士兵支援,然后再派主力军突袭后门,后门守卫松懈滑台城必破!

只此一战拉开的是中国南北朝近百年的战斗,南北朝不可能永存,这世纪一战就在崔浩的指导下取得了胜利,而崔浩也在此处留下了深深的一笔,让历史记住了他。

二、一统北国,定风波

北魏帝国若想崛起,最有威胁的敌人就是南朝和柔然。南朝是北魏扩张道路上怎么都躲不开的,长江以南的富饶让北魏每一代皇帝都魂牵梦绕,而北方的柔然,和早期的鲜卑族一样依靠掠夺维持着,也成为牵制北魏南下的最大阻力,北魏若想崛起必要南下,而南下之前必先北伐!

崔浩

拓跋嗣在处理柔然问题上,显得更加无奈只有修建长城来减少柔然带来的损失,而拓跋焘选择的却是主动出击。

拓跋焘虽号称“太武帝”,但却并不鲁莽,战事决定着国策,天下大乱各方势力割据,此时的他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方针,于是就要请教三朝元老崔浩。

崔浩也如“诸葛亮”一般给拓跋焘分析此时天下局势。此时北魏的形式并不乐观,最大的阻力是北方的柔然,在下来就是西方的胡夏,除此之外还有刘宋,北燕等。柔然虽实力强大但君主暴虐不得人心所以是可以战胜的;而胡夏的赫连勃勃在国力上不如北魏,而且统治十分残暴人心涣散,但是胡夏的军队依旧不可小觑,北燕的冯跋完全是依靠北方柔然存活,柔然一灭,北燕无需费心;南宋刘义符依靠先辈积攒下的国土竟然比我北魏还大,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不过刘义符并不是明君,终日玩物丧志,南朝内乱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崔浩定下方针,先镇压折服柔然,在对胡夏和北燕用兵征讨,而南朝刘宋这时就让他们慢慢“发展”自掘坟墓,等到平定了胡夏和北燕后,灭亡刘宋易如反掌。

柔然人在夏天以游牧为生,到了秋天牛羊肥美,冬天才是柔然南下侵扰的“时节”而北魏对付柔然要的就是在夏秋交替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举击败柔然,在崔浩的“闪电战”方针下北魏击败柔然,北燕也就不足为惧了。

公元432年北魏灭北燕。

北燕柔然被灭,如今北方就只存活这一个“北凉”,公元439年拓跋焘意欲一统北魏以北,讨论“灭凉”战略,先后多次派李顺出使北凉,而李顺被北凉收买,回到朝堂坚决不支持“伐凉”,而崔浩才艺通博具体分析北凉环境打消拓跋焘北上伐凉的顾虑而再次被拓跋焘看重。

崔浩在北魏平定天下的战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拓跋焘对崔浩的情感不仅仅是信任,甚至达到了依赖,曾言:“今后朝中大事,得崔浩同意方可施行。”

就从崔浩侍奉三朝皇帝,还在拓跋焘时期给定下一统天下的“国策”.崔浩就是北魏的“诸葛亮”,而在北魏日后的发展中,崔浩制定的战略方针也一直被采用,崔浩系统的分析北魏所处的境地,与后期应当如何发展充分体现除了崔浩的才能.与同时代其他国家相比,北魏对于人才的方针施行也是十分用心,一个“用心”的臣子,生在一个“用心”的国家,侍奉着“用心”的君主,这是崔浩的幸运也是北魏的幸运。

三、修撰国史,祸全族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红透天的崔浩也不例外。司徒崔浩靠着三朝元老和为北魏制定的“一统天下”方针,深受太武帝拓跋焘宠幸,即使在有才华的人依旧逃脱不了欲望的纠缠。

崔浩自恃三朝元老,推荐的人才刚刚上任就担任郡长,而太子拓跋晃此前征召的隐士却依旧担任地方官,虽然身为司徒但北魏的天下依旧姓“拓跋”而不姓“崔”,中书侍郎高允听说此时后就预兆“崔浩即将大难临头,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跟未来国君对抗,这绝对是不明智的!”

公元429年时,拓跋焘封崔浩为监秘书事(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命其与高允一同修撰国史,并再三告诫一定要“务从实录”,而在此前崔浩曾修注过《易经》、《论语》、《诗经》、《尚书》等经典,崔浩的助理闵湛、郗标二人为了讨好崔浩上书拓跋焘请求将前人注解的《论语》等书废弃,发布崔浩注解的个各书籍,又进言说崔浩修撰国史应当刻在石碑上以表彰作者的正直,文字狱不光清朝有,北魏也有!闵湛、郗标二人的建议或许是希望引起崔浩的好感,而石碑刻字只要有一字的差错,就会为崔家带来灭顶之灾。

《国史》刻碑立于皇家神坛东侧,动用三百多万劳力,才竣工。而崔浩对于北魏的发展也是详细真实,来往行人都十分震撼,而崔浩忽略了北魏依旧是“鲜卑人的北魏”,鲜卑贵族上书拓跋焘,言崔浩暴露祖宗“恶行”损坏国家形象,拓跋焘下令彻查修撰国史的相关人员。

这时候就有一个疑问,修撰国史讲求实事求是,而鲜卑贵族所言的“祖宗恶行”究竟指的是什么,翻阅史书唯一可以称为“恶”的就是弑父的拓跋寔君。

问讯高允

曾经预言崔浩不得善终的高允也参与修撰国史一同被调查,崔浩被捕入狱,高允则是被太子拓跋晃请到东宫留宿一夜,次日高允被拓跋焘召见询问有关国史修注事宜,高允如实回答说国史乃是崔浩与他一同执笔,而崔浩身兼多职只总览大纲,大部分是由自己修注的。拓跋焘大怒言。:“你高允的罪过比崔浩还大!”这时太子拓跋晃站出来为高允求情说:“高允只是一小官,言辞不当没有条理,我曾经问过他,他说国史全是崔浩修注。”拓跋焘问是否属实,高允言:“太子说的不对,太子因我曾于一旁侍奉为保我不死才这么说,臣之罪,当诛九族!”拓跋焘感其信义赦免了高允。

在拓跋焘召见崔浩时崔浩十分惶恐不能作答,于是拓跋焘下令高允起诏书斩崔浩,诛其清河郡所有亲属,和其他郡内和崔家有姻亲的全部家族。崔浩修注国史造成的北魏空前的“文字狱”。

仔细深究崔浩身为三朝元老对于北魏的发展和各代皇帝的了解一定十分细致,为何会被人“举报”?而屡立大功的崔浩仅仅因为此时祸及全族,怎么也想不通。

北魏官方对于斩杀崔浩诛杀全族的解释是“暴露国恶”而仔细想想崔浩很可能死于宫廷斗争。

在因为选官上得罪的下一代君主“拓跋晃”。一同修注国史的高允却“侥幸”活了下来,而高允恰好是太子的侍读,而崔浩自从被捕一句话也没说就被处死,不论是否“诬告”像崔浩这么有才华的人真的会一句话都不说吗?

崔浩之死显然是得罪了太子,崔浩即使在聪明也不免有一个盲点,就是“太相信拓跋焘对自己的信任和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和权贵作对。”

评说:

才华盖世的崔浩依靠过人的谋略和政治赢的了“在世张良”的称号,得明元帝励精图治时,太武帝开辟疆域日,为北魏立下汗马功劳,不料还是没有逃过“飞鸟尽,良弓藏!”帝王是多变的,帝王的心思是臣子最大的变数,上一秒或许还对你推心置腹,让你感动的为他誓死不渝,下一秒也可以将剑刃插入你的心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河崔氏为什么被灭族?
《北朝风云》之五:国史之狱
北魏第一大案:国史之狱
崔浩之死
(12)北魏执政重臣崔浩之死
燕赵文化名人—崔浩(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