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禅代期间少帝曹髦,司马氏篡位之下冒险一击的傀儡皇帝

据《世说新语·尤悔》记载,东晋时期当时的大臣王导和温峤一同拜见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绍当时还是太子,就问起了自己的先辈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是如何取得晋朝的天下的,当时的温峤在一旁沉默良久不敢回答,过了一会儿才由大臣王导打破尴尬的僵局。

王导说:“温峤年少不通典故,臣可以为陛下解答疑惑。”王导于是不加隐饰地讲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种种凶狠残忍的手段,大杀名族,又提拔自己党羽的人。同时王导还说了起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听完之后,把头埋在床上说道:“如果真的是王公你所讲的那样,晋朝的国祚安得长久!”

这个故事同样记载于《晋书·宣帝本纪》:

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而故事中被杀害的曹魏皇帝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他是曹魏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第一个被杀死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皇帝。

曹髦的登基和司马师的时代

曹髦的登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曹髦之前的曹魏皇帝是曹芳,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八岁登基称帝,当时的曹爽和司马懿受命辅佐曹芳,但是此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被诛杀,司马懿凭借着辅政大臣的身份掌控了朝政大局,并且平定淮南一叛。将权利顺利移交给自己的儿子司马师。

从此司马氏掌控朝政大局成为了现实。随着曹芳的长大成人,曹芳逐渐不满于司马氏的专权跋扈。嘉平六年二月,曹芳授意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发动政变,意图废除司马氏,让曹魏宗室夏侯玄为大将军。但是政变的密谋被人泄露,李丰和张缉等人被司马师灭族。曹芳本人也被司马师废掉。但是一个问题也摆在了司马师本人的面前,那就是选择谁来担任下一个曹魏皇帝。这个合适的人选需要做一个安全的傀儡,便于司马师的操作。

一开始司马师选择的是曹操的儿子彭城王曹据,但是这项举措遭到了曹魏的太后,也就是魏明帝的明元郭皇后的反对,注意不是郭女王。明元郭皇后极力反对司马师选中的曹据,并且明元郭皇后以当时的宗法制度,要求选曹髦,因为曹髦是魏文帝的长孙,魏明帝弟弟的儿子,最为重要的是郭太后认为曹髦的习气不同于曹魏的其他王室弟子。

在郭太后辈分礼法的的依据下,司马师被迫做出让步,选用曹髦为新的曹魏皇帝。而且郭太后在曹髦即位之时,亲自把皇帝的玺绶交到曹髦的手中,也许在郭太后看来曹髦或许在将来可以中兴曹魏,排斥司马氏的权臣集团,力挽狂澜。

曹髦也确实很优秀,在曹髦从邺城来到洛阳之时,他只有14岁,他在到达洛阳北郊邙山的玄武馆时。当时的曹髦被大臣们邀请前去前殿居住时,曹髦回答说前殿乃先帝寝殿,不敢越礼,于是暂住在西厢房中。曹髦在进入洛阳时,百官在洛阳西掖门迎接曹髦,曹髦下车行礼。当时司礼官对曹髦说:“按礼仪您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

曹髦回答:“眼下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遂对群臣答拜还礼。最后到了止车门,曹髦下车走路,左右的大臣都说可以直接乘车进入,曹操却没有同意,他说我被皇太后征召,现在还没有确定我的身份,怎么能失礼。当时接见曹髦的百官都十分开心,罢朝之后,司马师询问心腹钟会,曹髦这个人如何,钟会说:"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钟会说曹髦此人才华像曹植,武功像曹操。司马师却回答一句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曹髦是如果是曹魏社稷的福气,那他就是司马氏的重大危害。

在曹髦即位之后,曹魏的淮南地区发生了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兴起的叛乱,历史上称作“淮南二叛”,毋丘俭作为魏明帝提拔起来的人,是在不甘心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其次又担心司马师借口李丰和夏侯玄的政变危及自己,于是发动叛乱,这次战乱的声势远远大于淮南一叛中王凌的叛乱,曹魏的东方一片混乱,而且此时的司马氏虽然专权,但是曹魏的朝廷中还是有一大批朝臣支持曹魏皇帝,而且当时的司马师已经身患重病,曹髦曾经借故来到司马师的府邸看望司马师,趁机观察司马师的病情情况,很有可能是借助这个机会观察是否有除去司马师的机会,夺回朝政大权。但是司马师给予拒绝。而且司马师对于天子曹髦刻意提防,据毋丘俭的讨伐司马师的讨罪表记载:

多选精兵,以自营卫,五营领兵,阙而不补,多载器杖,充聚本营,天下所闻

司马师召集军队,究竟是在防备什么?但是司马师为了应对这次毋丘俭的叛乱,被迫抱病出征,最终因为在战争中受到文钦的惊扰,最终病痛而死。但是司马师在他出征淮南之前做了一个安排,让自己的弟弟司马昭留守洛阳,任中领军,控制曹魏首都洛阳的军队。

正始二年,也就是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司马师病重之际,司马昭前去许昌看望兄长司马师,在这个节骨眼上,曹髦发动诏令,他让司马昭镇守许昌,让尚书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洛阳。曹髦的诏令让司马昭很是为难。但是司马昭的谋士钟会和傅嘏谋划,于是让傅嘏上表曹髦傅嘏和司马昭一起回城,实际上司马昭暗中和傅嘏一同出发,返回洛阳到达洛水南面驻扎等待曹髦的命令,由于傅嘏支持司马昭,曹髦的谋划落空,曹髦面对司马昭的军队只好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但是司马昭假意不接受。傅嘏因为这个时候出力甚大,回到洛阳,司马昭稳住朝政局势后,傅嘏因为功劳被封阳乡侯,增加食邑六百户,与之前的食邑加起来一共达到一千二百户。也是在这一年,傅嘏逝世,时年四十七岁,他被追赠太常,谥号元侯。由儿子傅祗袭爵。傅嘏的子孙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时代。

曹髦和司马氏的斗争

甘露元年(256年)二月,当时的曹髦在太极东堂请公卿大臣们吃饭,准备宴会。同时在这次宴会上曹髦和诸位儒士谈论了一下夏朝少康和汉高祖的优劣。众所周知,夏朝的少康是夏朝时候的中兴之主,在历史上有着“少康中兴”的美誉,汉高祖的事迹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绍了。

在大臣发言的时候,司马氏的心腹侍中荀顗等人说:“天下重器都是上天赐予的,汉高祖受到了天命然后开创大汉江山,夏朝的君主少康虽然中兴夏朝但是可以和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相提并论,至于汉高祖,我们认为要比少康好。”

但是曹髦在这次宴会上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自古帝王的功德言行自有高下,创业的开国君主不一定全部是优秀的,而继任的君主全是坏的,历史上夏朝的少康,商朝的武丁都有着中兴的美誉,夏朝的启和周成王都有着守成的功名,不一定就比开创者低劣,少康所在的时候,夏朝灭亡,自己只是一个平民,几次艰难的逃脱追杀,最后只有自己幸免,然而他终究能够克服困难,重建夏朝的天下,如果把汉高祖和少康相互交换,汉高祖真的能够做到少康那样吗?”

也是在这次宴会上曹髦表露了自己的想法,面对权臣司马氏,此时的曹髦和少康的处境极为相似 ,曹髦其实也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司马氏专权不满。同时也是向当时的大臣发出信号,希望以此取得朝廷部分大臣的支持。少康能够中兴,曹髦能够重整曹魏江山吗?

曹髦在世的时候曾经试图拉拢过当时的大臣,这些人包括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人。曹髦经常和这些人一起集会讨论文事,裴秀八岁能够做文章,而王沈是文章高手,钟会本人的文章也很好,曹髦本人也是爱好文雅,这些人很有可能是通过共同爱好在一起机会的文人,也不排除曹髦利用共同爱好培养党羽的想法。

但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司马氏一方的人物,司马望因为曹髦的接见十分不安,于是请求离开洛阳,最后到了关中担任军事长官。王沈被曹髦视为心腹,最后曹髦试图通过兵变消灭司马昭时,被王沈告密。裴秀和钟会更是司马昭所信任的谋臣。从后来的历史看,曹髦的行动无疑是失败的。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淮南三叛发生,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发动叛乱直指司马氏,起因是司马昭想要征召诸葛诞回到洛阳担任司空,导致诸葛诞十分疑心,其次司马昭派心腹贾充前去试探诸葛诞对于司马昭想搞禅让的想法。但是被诸葛诞严词拒绝。

最终诸葛诞发动叛乱,这一次叛乱十分大,诸葛诞聚集官兵十余万人,新来的士卒四五万人,聚集粮食储备可以吃一年,同时派人和吴国联系。东吴愿意帮助诸葛诞。为此司马昭不得不发兵二十六万前去征讨诸葛诞。

但是司马昭做了一个决定,他派人前去挟持太后和曹髦随同自己一起出征,曹髦作为曹魏皇帝看着诸葛诞的叛乱被司马昭攻打时,不知道心中作何感想,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这一年被司马昭挟持时,曹髦做了一件事,他到了贾逵的祠堂举行祭祀,他对这位曹魏忠臣做了一次褒扬:

逵没有遗爱,历世见祠。追闻风烈,朕甚嘉之。昔先帝东征,亦幸于此,亲发德音,褒扬逵美,徘徊之心,益有慨然!

当年淮南一叛时,王凌被司马懿逮捕,在路过贾逵庙时,曾经大呼:“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

早在青龙年间,魏明帝东征应对孙权时,也曾经经过贾逵祠,魏明帝发布诏令说:

“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面告天下,以劝将来。”

从某种意义上贾逵祠已经是对曹魏忠心臣子的象征地了,曹髦此时面对曹魏历史上的惊天变化却不能够有所作为,只能够看着诸葛诞被消灭,而司马昭进一步扩大司马氏的势力,曹髦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在此时他能够做的也只是在曹魏忠臣的祠堂里去缅怀那些曹魏的忠臣烈士,而在此时,正如贾逵这些人都已经成为了曹魏历史的过去,朝堂上充斥都是司马氏的忠臣烈士。而曹髦也不会想到最后杀死自己就是曹魏忠臣贾逵的儿子。

甘露三年二月,司马昭的大军攻破寿春城,诸葛诞被杀,从此忠心曹魏的力量基本上被斩尽杀绝。司马氏改朝换代已经成为必然。

成济杀死曹髦,曹髦的驾崩

讨平诸葛诞之后,司马昭加紧了篡位的步伐,甘露三年夏五月,曹髦被迫下令,让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司马昭惺惺作态,故意让了九次不接受,到了甘露五年春正月,司马昭正式让曹髦下令给自己加封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而且司马昭这一次接受了诏令,没有任何推迟。所以大家都知道曹魏和晋朝的易代已经近在咫尺。

在这一年五月份,二十岁的曹髦不甘心曹魏大势已去,于是自率僮仆讨伐司马昭。在出发前,曹髦召见了自己认为的心腹王沈,王经,王业三人,王经劝说曹髦说:“当年鲁国三桓专政,鲁昭公愤恨三桓,于是起兵攻打三桓结果兵败逃出鲁国,现在天下的大权在司马氏已经很久了,帝国的上上下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司马氏的人,而且陛下的宿卫空缺,甲士不足,能够依仗的军队又有什么人呢?出兵不利,祸患无穷呀。”

但是曹髦显示自己的决绝,坐着不动也是死,发动政变也是死,都是死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但是如果成功不一定就会死。曹髦的决定在后来都被很多人批判,他们批判曹髦主要是说曹髦本人过于冲动和急躁,但是曹髦此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

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

曹髦或许也明白自己此番率领僮仆攻打司马昭是就是死亡。但是有什么畏惧的呢?作为自比少康的君主,曹髦相必不能够忍受做一个改朝换代的傀儡君主,他也不甘心在自己手上终止曹魏天下,与其做一个“安乐公”去世,倒不如奋起一博。

在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曹髦独自一人前去面见了郭太后,曹髦应该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郭太后,郭太后和曹髦见了最后一面,只是不知道两人此时作何感受,郭太后当年力拥曹髦登基,曹髦也试图重整河山,但是一切都归于失败,如今两人都面临曹魏河山即将改朝换代,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是曹髦不知道的是,他信任的王沈和王业在听到曹髦的计划后 就已经跑到了司马昭的府邸告诉了司马昭曹髦的计划,作为能够平定淮南叛乱的司马昭所掌控的国家力量,曹髦的数百僮仆无异于飞蛾扑火。司马氏取代曹魏采用的是由内而外的手段,司马氏集团控制了朝廷和皇帝,控制朝廷后,开始清除中央的异己,掌控洛阳的军政大权,并且借此一步一步有针对性的清除曹魏的地方势力,最终消灭淮南三叛。

在中央司马氏则是加强控制禁军的力量,司马氏一族十分重视对于中护军的这一职位的把控,从司马师任职中护军开始,中护军的职位都是由司马氏担任或者司马氏的异姓心腹担任。中护军的主职责是统领禁军,此时担任中护军的是贾充。可想而知曹髦的出兵是多么不利。

按照《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昭在得知消息后,已经暗中准备,但是当曹髦乘车带着数百僮仆前去攻打司马昭时,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带着军队和曹髦在东止车门相遇,曹髦左右的人呵斥司马伷和司马伷手下士卒,司马伷的部队直接崩溃,四散而逃。

但是紧接着在南阙下面遇到贾充率领的禁军,当时的曹髦拔出自己的佩剑激励士气,贾充的禁军居然一时惊恐,而不敢有所作为,想要退走。这个时候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现在情况这么击破,怎么办?贾充说到:“司马公养你们,正是为了今日。今日的事情,没有什么好问的。”成济骁勇,他拿起拿起长矛骑马冲上去杀死曹髦,长矛直接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曹髦的后背露出来,曹髦当场驾崩。

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魏氏春秋》记载,这次事件发生在晚上,当时下起了大雨,曹髦率领宿卫,苍头,官僮等人全部出击,在云龙门,被贾充大败,当时曹髦手下的乌合之众尽数逃跑,只有曹髦手持剑奋力拼杀,禁军无人敢上前,曹髦自称天子,骑督成倅的弟弟成济骑马用矛冲上前去,在禁军面前杀死曹髦。

《魏末传》记载,当时贾充叫成济出来,说:“司马公若是失败,你们你们一族也得陪葬,还不快出击。”成倅成济兄弟于是站了出来,问贾充是要死的还是活的,贾充说死的。当时禁军已经包围曹髦,曹髦下令禁军放下武器,禁军居然全部放下武器,成济兄弟一马当先冲到前方,在曹髦的车架上用长矛弑杀曹髦。

曹髦驾崩后的影响

曹髦被弑杀后,消息传到司马昭的府上,司马昭自己摔倒在地上,说:“天下人将会怎么说我呢?”太傅司马孚来到曹髦的尸体旁边大哭:“杀陛下者,臣之罪也。”

曹髦的死给予司马昭或者司马氏很大的政治压力,本来司马昭是可以登基称帝的,但是弑杀曹髦成为司马昭的政治污点,终其一生无法登基称帝,只能够把机会让给他的儿子司马炎,曹髦的被弑杀也让魏晋禅代迟缓了一个皇帝,这也是曹髦的政治遗产。

司马昭在曹髦死后,只好迫使郭太后下诏,说曹髦有罪,诏书有一段话,可以看看郭太后自诉被曹髦逼迫,最后曹髦举兵要杀害郭太后,我想把这里面的郭太后换为司马昭更加合适。

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弑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鸩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

但是郭太后下达了诏书,只是郭太后心情如何,不得而知。曹髦出兵前面见郭太后,只是这一去就是二人的诀别,郭太后拥立曹髦为帝,两人曾经想做出一番事业,而且郭太后还是曹髦的叔母,如今是郭太后下旨说曹髦是一个汉昌邑王一样的罪人,不忠不孝,最后以百姓的礼仪葬在洛阳城外。当时的百姓聚集围观曹髦下葬,大家都说:"这是前天被杀的天子。"有人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曹髦死后,太常陈泰十分愤怒,不想上朝,司马昭向陈泰问现在怎么办?陈泰说:“诛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说自己要想想,然后成济兄弟当了替罪羊,被杀害。据《魏氏春秋》记载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最后被士兵射杀。

西晋以孝立国,重来不会谈及忠。这变成了晋朝的缺憾。在西晋年间,当时的贾充宴请朝廷官员,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庾纯行酒时,贾充不喝酒,庾纯说:“长者为你祝寿,怎么不喝酒。”贾充反唇相讥:“父亲老了而不回去供养,有什么好说的。”庾纯大怒:“贾充!天下凶凶,由尔一人。”贾充说:“我辅助司马昭,司马炎两代君主,荡平蜀国,有什么罪过让天下人对我反感?”庾纯说“高乡贵公(曹髦)现在在哪里?”结果宴会不欢而散。

曹髦之死的阴影一直回荡在晋朝的故事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死亡事件调查——曹髦之死
司马昭弑君引发众怒 司马昭后面是如何平息下来的
他是一个卑鄙的小人,用卑鄙的手段,改写了历史
​260年,陈泰建议诛杀弑君的贾充,可司马昭拒绝,结果为西晋覆灭埋下伏笔
高贵乡公曹髦简介资料 曹髦是谁的孩子
三国中的奇葩父女:父亲亡了曹操的江山,女儿毁了司马懿的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