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信死时悔恨“不用蒯通之言”,其实不是他不想反而是根本反不了

史记中韩信在即将被吕后杀掉的时候,说了一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口中的“儿女子”,“儿”意为“小子”、“小人”,应该指的是萧何。萧何是韩信的伯乐,是他的恩人,韩信对萧何是非常信任的。但最后萧何却骗了他,赚他进宫,于是吕后命武士在长乐宫钟室杀了韩信。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临终遗言,是后悔没有用蒯通之计反叛刘邦。

蒯通是什么人呢?他是齐国辩士。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就是辩士,也就是职业说客。最有名的职业辨士就是苏秦和张仪。辩士们为了达到自已游说的目的,往往夸大其辞,以求引起被劝说者的注意。蒯通的说辞并无新意,全是史书上的套路,听起来很美好,但全然无具体执行层面的分析。比如他根本就没考虑过韩信手下主要将领们是否愿意背叛刘邦这个根本性问题,对这些重要因素他也全然不知。

蒯通给韩信的计策是占齐地自立,降服燕赵,与项羽刘邦三足鼎立,然后出兵到刘项两军兵力空虚的地方,牵制他们的后方。再然后阻止刘项相争,为军民百姓保命,那么这样天下人自然就会支持响应韩信。

韩信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理由是刘邦对自已有知遇之恩,不忍反叛,另外他认为自已功勋卓著,汉王不会夺走自已的齐国。

韩信真的会认为刘邦会因为自已功勋卓著不会夺走自已的齐国么?这话韩信是自我安慰,同时也是为了把蒯通打发走对这么说的。

韩信何许人也,智商起码一百八呀,史记中记录韩信在被汉王拜为大将军之后,对刘邦说了一段臭长臭长的话,阐述刘必胜项必败的原因。韩信若干年之后的郭嘉,可能就是受到韩信的启发,才以十胜十败论促曹操下决心灭袁绍。

韩信必然是熟读典籍,对策论了然于胸才能对刘项之优劣作这么严密的逻辑分析。以他的聪明才智,如何不知道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何况“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不光蒯通跟他讲过,在蒯通之前项羽派辩士武涉也跟他讲过。而他在平齐灭楚之后,功盖天下,竟然还说汉王不会对自已怎么样,这种幼稚的话绝非他的真心话。

在之前,刘邦虽然拜韩信为大将军,让韩信北伐。但是刘邦对韩信还是处处防备的,跟随韩信北伐的两员主将,一个是曹参,统步兵;一个是灌婴,统领郎中骑,即统骑兵。曹参,灌婴是刘邦丰沛集团的老人,是刘帮的兄弟和亲信。有这两个在,韩信想反都难。更何况,韩信是半道加入刘邦集团的,而且他没有自已的班底。韩信不像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那样是带自已的几千部曲加入的,韩信要想反还得问问底层士兵愿不愿意。

从史记记载来看,刘邦经常削夺韩信的精兵,而且不只一次。可以看出,韩信只是刘邦派遣的一个职业经理人而已,军队大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幕后大老板刘邦手里,刘邦想什么时候收回就什么时候收回。

韩信不是不想反,从他要挟刘邦立他为假齐王就可以看出,他有极强的权力欲望。他还耻以和周勃,灌婴为伍,认为他们跟他不在一个档次。韩信曾探访樊哙,樊哙是跪着迎送他的,樊哙还在韩信面前称自已为臣子。韩信出门后却嘲笑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了!”周勃,灌婴,樊哙三人均是与刘邦一同起兵的丰沛老人,是刘邦的兄弟,刘邦集团的三重臣,战功卓著。韩信竟然连他们三个都看不上,耻于与他们为伍,韩信成功之后的个人膨胀可见一斑。

韩信在灭齐之后,肯定有想过反叛刘邦,但是他深知,只要自已反叛,曹参,灌婴,还有赵王张耳一定不会服从。

顺便说下赵王张耳,他在刘邦起兵前就与刘邦是老朋友,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刘邦对他十分信任,所以先于其他功臣早早就封了张耳为赵王,张耳是刘邦的铁哥们。

所以,韩信即使想谋反,也无兵可用。韩信后来联合陈豨谋反,用的是自已的家臣,还假传诏书释放各个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想要发动他们攻击吕后知和太子,结果被一位家臣的弟弟上书给告发了。你看,韩信始终没有自已完全可以掌控的军队可用于谋反,最后用的是家臣,罪犯和奴隶。

韩信死时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故事,这可能是后人为惋惜韩信添油加醋的说辞。全天下人都这么说,所以司马迁也不得不写进史记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里铺与蒯墩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唯为 | 韩副统帅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
韩信用一生创造的30个经典成语,背下来受益无穷
大将韩信之死另解:竟然会是死于吕后之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