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诗红人不红,仅凭两句残诗,便得到范仲淹的另眼相看

唐朝有很多诗人曾凭借一首诗,平步青云。

例如温庭筠的儿子温宪,屡试不第,后来在崇庆寺墙壁题了一首诗,“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当朝宰相看后便起了爱才之心,在他的关照下,温宪高中进士,平步青云,最后还官至郎中,比他老爹温庭筠的国子助教还大一级呢。

还有一位名叫“李频”的诗人,本是个穷小子,因为一首《湘口送友人》,“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得到大诗人姚合的赏识,不仅将女儿下嫁,还助他平步青云。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如此了。

后来宋朝还出了一个名为“苏麟”的人,比起唐朝这些诗人更是了不得了。

因为他仅凭两句残诗,便得到当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赏识。

这两句诗很多人都听过,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尤其是“近水楼台”这一句即使是今天,还经常用到。

说到范仲淹,我觉得元好问的评价最能概括他这一生,“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

他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鼓舞了无数爱国志士。

有段时间,他在杭州任地方官。

在这段任职期间,他知人善用,对手下很多官员或提拔,或推荐。

手下之人对他心悦诚服,都十分满意。

但有一人就不爽了,此人便是我们前文提到的“苏麟”。

他当时担任巡检,常常外出公干,也许是因为很少在范仲淹面前露脸,所以便被忽略了。

苏麟一看没自己努力能干的同事都得到了提拔,而自己如此勤勤恳恳却原地踏步,心中忿忿不平。

但他也知道分寸,明白范仲淹不是有意忽略他。

该怎么提醒范大人呢?他思索了好久,终于想到一个法子。

这天他拿着一纸书稿,求见范仲淹。

见到范仲淹的他并不着急着提“升官”的事儿,而是恭恭敬敬地呈上文稿道“不才今日得了两句诗,请大人指教指教。”

范仲淹接过文稿,再瞅着苏麟“眼生”的模样,当下便了然:这小子是求提拔来了。

这文稿上写的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最容易看到月亮的倒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因为光照好,最容易发芽形成春天的景象。

当然这是“托物言志”,言外之意就是:靠近大人您的人,因为有露脸的机会,被您记住,提拔得快;而我这种整天在外奔走的人,很少在您面前露脸,因此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范仲淹也是精通诗文的人,焉能看不透苏麟之意?

后来经过一番调查,范仲淹发现苏麟确实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很快便提拔了他。

苏麟仅凭这两句诗便平步青云,也算是诗坛的一大佳话了。

后世也有人想为这两句残诗续写,无奈都不成功。

不过,很多人都觉得,这两句无论是意象还是境界都已十分完整,再续不免有画蛇添足之感,反而不美。

不知你怎么看?能否续上两句呢?

- END -

作者:凯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最懒的诗人:一生仅留下两句残诗,却能流芳百世
最懒的诗人,做诗只有两句
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出两句,却成名句被后世传诵至今
苏麟被世人称为“懒的诗人”,仅凭《清夜录》一诗,足以名留千年!
北宋最成功的诗人,平生仅写下两句残诗,却因此而名垂千古
这首诗只有两句话,却流传上千年,至今经常被世人挂在嘴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