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文帝乃是鲜卑族,可是他的先祖却是正统汉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在长安正式称帝建立隋朝,结束两晋十六国较为动荡的局面。大隋虽然只持续了不到40年时间,可是修建大运河,重新落实科举制度,都是这个朝代所带来正面影响。然而,不管是隋文帝杨坚还是唐高祖李渊,这二人的血统都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比如隋文帝似乎是鲜卑族,而且有鲜卑姓氏“普六茹”。但是我们将视线往前看看,杨坚先祖是正统的汉人。杨坚的先祖甚至还是西汉初期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可为何到了隋唐时期杨坚从汉室后裔,变成了鲜卑族人呢?

​杨坚的先祖就是赤泉侯杨喜,杨喜因在垓下之战中,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公元前200年杨喜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甚至杨喜的玄孙还是司马迁的外孙,整个两汉时期,杨氏家族发展速度极快。到了东汉末年杨震、杨彪,更是位极人臣。三国时期的袁绍虽然贵为三公之首,可杨家也有“四世三公”的称号。可是赤泉侯杨喜乃是陕西潼关人,到了杨坚这辈为何血缘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其实这还要从五胡乱华开始说起。

​自从司马炎建立西晋,由于根基不稳,他主动让16个北方少数部族南下迁徙居住。按照司马家族的想法,是想通过这些剽悍异常北方胡人以起到震慑,更好的管理世家门阀,其目的还是想着维护统治。此时鲜卑族也成为司马家招揽的对象,早在汉献帝时期,鲜卑族部分族人就已经南下迁徙。鲜卑最早是诞生在关外,也就是大兴安岭一带,到了两晋时期鲜卑人已经彻底进行了南迁。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民风较为开放,其最代表的莫过于“竹林七贤”,个个豪放不羁视官位如粪土。民风如此开放的情况下,对于。和其他少数部族通婚,也就没那么看重“血缘”,并不讲究民族关系。此时鲜卑族他们学习中原人士的文化以及着装,从思想上就已改变。恰好两晋又是南北文化融合最统一的时期,各种文化流派不断衍生出,所以鲜卑族也和汉人进行通婚。直到近现代不少历史专家,通过不断的走访调查,已经可以确定五胡乱华已经到了最后,北方部族早已彻底融入到中原政权。此时,已经不分汉人和胡人的血统。杨坚之所以变成了鲜卑族人,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元贞太后,就是鲜卑贵族后裔,所以杨坚他的血统肯定有50%是源自鲜卑族。

​陈寅恪老师则认为杨坚家族,是山东寒族,而他的鲜卑贵族身份都是进行伪装。可是笔者却认为,陈寅恪先生是通过父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然而隋文帝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这点事不容置疑。通过血统融合论来说,杨坚以及李渊他们都是带有胡人的血统。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两晋少数部族不断迁徙南下已经和汉人有了高度的融合,双方通婚之后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在战乱中这些大家族自身实力锐减,不可能继续保持汉人与汉人之间相互联姻。而且五胡乱华时,大批的中原人士遭到肆意屠杀,反而这些北方部族实力得到增加,为了自身的血统,鲜卑、羯,等其他族人也和汉人进行相互通婚。双方的文化以及所思所想几乎一致。多民族血统融合之后早已融为一体。

​关于中华民族血脉融合的问题,这点,就连日本人也曾经提过质疑。侵华战争开始时,日本侵略者到处鼓吹,自从东汉末年之后,中国就没有正统的汉人,相反徐福率领的童男童女,来到九州之后繁衍生息,日本人才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后代。只是这样的说法还是太过狭隘片面。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多民族融合。诸如鲜卑、匈奴、羯,他们本质上都是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关外进行繁衍后代,其归根结底同属华夏人。若没有这种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哪来如今繁荣昌盛的祖国呢?

参考文献:民族演变史,二十四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其实隋文帝杨坚不姓杨,样子也不“文”
为什么他建立的帝国不到四十年就灭亡了,却说他比秦始皇还要伟大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最伟大的帝王(隋文帝杨坚)
为什么说隋朝统一天下,全靠鲜卑人打的基础?看看杨坚手里的好牌
隋唐的前夜 从鲜卑利亚到南岭之南
隋文帝:中国古代改革的总设计师(大唐前夜系列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