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吴首任丞相孙邵为何没有列传,其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故事?

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置百官,而百官之首的丞相一职尤为重要。时人皆以为身为三代老臣、博通古今的张昭会是东吴首任丞相的不二人选,而孙权却选用了孙邵。但奇怪的是,身为丞相的孙邵在史书中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其事迹不仅在史书中笔墨稀少,甚至连单独列传都没有,这是为何呢?

孙邵其人

孙邵,字长绪,青州北海国人。他原先是北海相孔融的功曹,孔融称其“有廊庙才也”,意指他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之后孙邵转投扬州牧刘繇帐下,刘繇败于孙策后,孙邵归降孙氏。孙权接替孙策统领江东后,孙邵建议孙权向曹操称臣纳贡。孙权接受了孙邵的意见,并任命孙邵为庐江太守、车骑长史。

222年孙权称吴王后,以孙邵为丞相、威远将军,封阳羡侯,成为百官之首。但孙邵出任丞相一职却引来大臣的不满和非议,张温、暨艳等人更是直接向孙权启奏孙邵的不法行为,孙邵惧于压力请罪卸任,但孙权却赦免了其罪行,仍然让他担任丞相。225年,孙邵病逝,终年63岁。孙权定其谥号为肃。

以上便是孙邵在史书中的全部记载,而其事迹更散落于《三国志》、《吴录》、《建康实录》之中。虽然其事迹记载稀少,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分析出不少内容。

孙权为何选择孙邵担任丞相,而不选择张昭?

其实在孙权正式设置丞相一职之前,张昭的职权就相当于丞相,只是“有实无名”罢了。史载孙策死时“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而辅之”,又对孙权说“可与(张昭)共大业”,可见张昭在孙氏集团中的地位正如丞相一般。而正是在张昭的辅佐下,孙权逐渐稳固了动荡的局势,坐稳了位子。所以在孙权称吴王、设丞相时,群臣都认为张昭当之无愧。

不过孙权却以“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为由将张昭排除。其主要是因为在赤壁之战时,张昭的表现让孙权十分失望。当时孙权将曹操送来的战书给群臣传阅,群臣皆大惊失色。面对势力强大的曹操,很多人议论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认为抵抗是徒劳的,归降曹操当是上策,而张昭便是这一论调的主要支持者。

由于当时正是用人之际,而张昭的作用和地位无人能及,所以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权并没有追究张昭的责任。但孙权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称帝时旧事重提,对张昭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张昭听后极度惭愧,吓得趴在地上冷汗直流。从孙权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其实在赤壁之战时,张昭的投降言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在东吴政权中的政治地位,所以孙权不可能选择一个政治理念其同背道而驰的人来出任丞相。

那么孙权不选张昭,为何要选择孙邵呢?

首先,孙邵的政治立场较为中立。孙吴政权有两大派系,其中江北淮泗集团为核心,而江东士族集团是被压制对象。孙权称吴王时,在北方面对曹魏的巨大压力,南方山越等部族蠢蠢欲动,正是“方今多事”之时。丞相一职关系重要,孙权自然不会把它交给江东士族集团手中。江北淮泗集团中唯有张昭最为合适,但孙权早已把他排除在外,所以选择一个中立两者之外的人来担任丞相作为合适。

而孙邵是青州北海国人,其先出仕孔融,后投奔刘繇,再归降孙氏,从政治立场上来说并不属于两派,较为中立。

其次,孙邵在东吴政权中有一定的地位。孙邵虽然是半道归降而来,但其地位却不低。孙权掌权后,孙邵出任庐江太守一职,扼守江北要地,赤壁之战后,孙权任车骑将军、徐州牧,以孙邵为车骑长史,孙邵成为孙权的重要幕僚之一,是孙权信赖之人。

第三,孙邵的政治理念同孙权一致。在面对曹魏的问题上,虽然孙邵主张孙权应向曹魏“称臣纳贡”,放低姿态,但这只是一种适时的外交策略,同张昭的投降论有本质的区别。而孙权称吴王时正值多事,稳定局势当为关键,特别是缓和同曹魏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孙邵同孙权的政治理念是一致的。

再加上孙邵“有廊庙才也”,处理内政当无问题,所以孙权才会选择孙邵出任丞相。而孙邵病逝后,定其谥号为“肃”,可以看出孙权对于孙邵的政绩是十分肯定的。

但奇怪的是,孙邵身为东吴首任丞相,为何在史书中连个列传都没有?

东吴的丞相并非虚职,其权力非常之大,所以孙邵“史无其传”的现象非常奇怪。东吴名士刘声叔曾说“推其名位,自应立传。项竣、吴孚时已有注记,此云与张惠恕不能。后韦氏作史,盖惠恕之党,故不见书。”刘氏所言项竣、吴孚都是东吴著名的学者和史学家,他们已经写了不少关于孙邵的事迹,据两人所写,孙邵同张温(张惠恕)的关系非常不好,而编写吴国史书《吴书》的韦昭同张温是一派,所以便抹去了孙邵的事迹。

此言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孙权任命孙邵为丞相时,就遭到了张温和暨艳的强烈反对,两人甚至参奏孙邵的不法之举。张温、暨艳和编写《吴书》的韦昭都是吴郡人,是江东士族的代表人物,而这正是他们反对孙邵出任丞相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他们看来,孙权不选择张昭出任丞相,自应在江东士族中选择一人,而并非身份较为中立的孙邵。

至于孙邵到底所犯何事,虽然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据孙邵向孙权请罪,并执意辞去丞相的行为来看,也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过孙权对此并不在意,不仅免去了其罪行,还继续让孙邵担任丞相,所以此事便不了了之。

孙邵担任丞相三年时间,期间东吴政局稳定,想必孙邵一定出力不少,受到了孙权的赞赏,这从其谥号“肃”可以看出。可以想象,项竣、吴孚二人笔下一定对孙邵多有着墨和誉美之词,而这定让韦昭非常不自在,所以抹去其事迹,不为其列传也是正常之事。

而陈寿撰写《三国志》时,其所写东吴内容主要参考的便是韦昭所写的《吴书》,裴松之在作注时,对东吴内容的补充也非常之少,所以才会出现东吴首任丞相孙邵在史书中“史无其传”的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吴开国元勋张昭为什么没当丞相?
张昭一生忠心为东吴,孙权为何始终不信任他?
张昭是投降派吗?
走近东吴的政治斗争(五):江北人士的挣扎与无奈
孙权为何两次拒绝张昭为相?(五千字长篇)
【三国】为什么东吴元老重臣张昭当不上丞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