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杀进紫禁城的混混:他“画个大饼”就策反了朝廷四品武官

前几天看到有网友问“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清朝还能撑多久”,这个问题很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我们倒是可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家自己看看清廷当时多么不得民心。

林清这画像,耳大有福

乾隆三十五年,京城近郊的大兴县黄村宋家庄,一个名叫林先本的衙门书吏,得了一个儿子,取名林清。

虽然家庭条件一般,林先本还是希望儿子能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不过儿子似乎没那个天分,读了几年书毫无长进,打了无数顿都不行。无奈之下,只好送到了药铺当学徒。

以前的学徒,虽然干活辛苦,但是也能学东西。林清当了三年的学徒,不仅能抓药看铺子,也学了一点医药常识,略懂医术了。不过这孩子因为不务正业,吃喝嫖赌,被药铺赶了出来。

后来林清找了份打更的工作,也就是深更半夜巡街报时。这个活赚钱不多,而且不够体面。所以他爹去世之后,林清就赶紧回到家乡,顶替父职当了个书吏。结果才干了一年时间,就因为克扣民夫工资被踢出了衙门。

之后的林清,就开始自我放纵,啥活都尝试一下,啥活都干不长久。大江南北四处跑,钱没挣到,嘴皮子倒是练出来了。没办法啊,最穷的时候,只能当个游方医生或者纤夫,饥一顿饱一顿的,和要饭的差不多。

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又回到北京,卖鹌鹑,在花鸟铺子干活。就这么一直混到嘉庆十一年,林清37岁了,小半辈子过去了,还是个吃不饱饭的小混混。

不过就在这一年,林清加入了荣华会。这是八卦教的一个分支机构,坎卦教。八卦教又名天理教,是属于白莲教的分支——说起清朝的民间教派,总是容易让人糊涂。实际上,虽然名目众多,但大多数的教派,都是在贫苦农民中发展成员,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穷人抱团,互相照顾。


当然,很多这样的民间组织,虽然打着反清的旗号,但是组织者往往是以发财为目的。就像林清一样,后来他招供,入教的目的是“意图敛钱”。

周星驰版《鹿鼎记》

“敛钱”有两个途径,首先就是收“根基钱”。这个钱就相当于“会费”,你加入了就要交,以后有困难了,这些钱还拿出来帮助你。所以,入会的人越多“根基钱”收的越多,老大也就赚得越多。

这种靠嘴皮子的事儿,林清走南闯北了这么多年,轻车熟路。于是他很快就混成了当地的首领,并且拥有了一大批教徒。随着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原先的一些小教派纷纷被兼并,甚至连北京城内的人,也开始加入他的组织。

我们知道,林清这个人,没读过几年书,之前也都是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成功”这个词对他来说遥不可及,每天能吃饱饭都是美好的事情了。

结果,混了两年八卦教之后,他有钱了,他有地位了,甚至被人当成“弥勒佛转世”一样看待。没有什么大追求的林清,似乎有点手足无措,开始发飘了。

那个年头,底层老百姓宁愿相信母猪能上树,都不相信朝廷。为啥呢?从上到下,烂透了,无药可救。

为啥有这么多人信林清呢?因为大家都太穷了,而且是因为朝廷他们才这么穷的。所以,当林清告诉他们,信教就能不受欺负,信教以后就能大富大贵,谁不愿意跟他干?反正已经没啥盼头了,跟谁混不一样,还能有比朝廷更烂的?

对,大家觉得朝廷已经烂透了,随便一个混混都更值得信任。

林清许诺给大家,你现在交一份“根基钱”,以后咱们得了天下,就会给你十倍的回报。农民交一百个大钱,以后就给你一顷耕地!各地的农民一听,打土豪分田地啊这是,绝对拥护,于是纷纷交钱入教,光是河南滑县一带,就登记入册了三千八百多人。

一些地主士绅听说了,看到林清的组织这么红火,也打听着想贪点便宜。于是林清告诉他们,交钱交粮食,按贡献分官职,先给你们打上条子,以后凭条领官——对,就是“打白条”,然而还有大批的人相信。据说一个财主出了100两银子,买了个未来总督的职位。


你以为光是穷农民和小财主相信他?

清朝官员,也并非个个有钱

曹纶,汉军正黄旗人,其家族世代为官。祖父曾是云南顺宁府知府,伯祖父官至工部侍郎,父亲是贵州安顺府同知,他自己也是独石营都司,正四品武官。

可惜的是,曹纶的父亲死于苗民起义,家产都毁于战火了。曹纶回到京城,虽然得了个正四品的武官,但是还没捞到钱,穷困潦倒。你说一个四品官,出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他能不难受?

此时,林清找到他,接济了一下。曹纶十分感谢,又听说跟着林清混,以后就不愁吃喝了,于是果断入了教。后来被抓之后,曹纶坦白说:“实在穷极无奈,贪图富贵,料得林清事成后,自然给我一、二品。”

他居然认为林清真能推翻清朝,他居然认为跟着林清能混成“一品大员”!

更可怕的是,不光四品武官,连皇宫里的近侍太监,也跟着林清一起混了。太监刘得财、刘金、高广幅等人,在皇宫里传教,“其党羽颇重”。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太监跟着瞎掺和啥,难道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还真是,虽说明朝的太监有权有势,清朝的太监就悲惨多了。除了极少数混的好的高等级太监,大多数的太监地位卑微、收入很低,而且经常受罚。宫里规矩多,导致穷人宁愿去王府里当太监,都不去宫里。《清宫遗闻》里记载:“乾隆末年,宫内太监时不敷用,因取之各王公大臣家。”

另外,当时很多太监都来自京郊附近的穷苦人家,家里吃不上饭才无奈进宫的。这意味着很多太监是有家人的,而且家就在京城外不远的地方。自从林清的天理教规模越来越大,小太监们也从家人口中得知消息,慢慢的入了教。

晚清宗室子弟整日无所事事

更可怕的是,跟着林清混的,还有“黄带子”宗室子弟。

什么是宗室子弟?那就是皇族,是皇帝的亲戚,自家人。要说别人造反是因为受欺负或者吃不上饭了,还能说的过去,宗室子弟还能有这样的烦恼?

确实,宗室子弟不用工作,领着朝廷的俸禄,日子过得很美。但是,满清刚入关的时候,宗室子弟人不多,到了嘉庆年间,宗室子弟已经有几万人了……一门宗室,世袭罔替官爵的,只能是长子,其他都是闲人。

这些闲散人员,吃喝嫖赌、聚众闹事、无法无天,有些甚至入不敷出,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早在乾隆年间,朝廷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想办法照顾照顾,乾隆帝“笃念宗室贫乏,以致失产无以自活,因命宗人府堂官详为抚恤。”

这些废物们,才不管你皇帝是不是亲戚,脑子一热,也愿意跟着林清干一票大的。


就这样,混混林清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河南、山东等地的支持,完全可以试一试了。

天理教起义

林清和他的骨干们显然是很天真的,虽然加起来拥有数万教众,但整个造反基本没有像样的计划,大家就在一起开个会,约定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一起举兵造反。结果,山东、河南两地的“重兵”,很快就被清廷的正规军击溃。

林清呢,召集了不到200人,要杀进紫禁城。杀进紫禁城干嘛?坐龙椅啊!

对,不是杀皇帝,也不是劫持后宫和皇子们,而是去坐龙椅。没有人能想得到,在太监的帮助下,林清真的杀了进去。

他们正好遇到了翰林院编修陶梁,于是开口就问:“金銮殿在哪?”

得到坐龙椅的路线之后,他们赶紧杀到了隆宗门,结果人家门关了。此时,官兵们已经反应过来,纷纷赶来围杀。正在宫内读书的皇次子旻宁抄起鸟枪就出去了,抬手两枪打下了爬墙头的起义军,被他爹大加赞许……

林清不出预料的被灭了,但是嘉庆帝丢人丢大了。

随便一个混混,就能在京城纠结这么多人,还打进了紫禁城,这怎么可能发生呢?不仅如此,林清想要造反的消息,早就被人透露了出来。豫亲王爱新觉罗·裕丰,几天前就得到消息,知道了林清进攻紫禁城的详细计划,结果他没当回事儿,还对汇报此事的人说:“还差着好几天呢,急什么,等皇帝回来再说。”步兵统领吉纶也提前得到了消息,他也把汇报此事的人一顿臭骂,认为不可能有人造反。

这算什么事儿啊!大清朝真是烂到了骨子里,自上到下没人关心自己该做的事情。一个个做着白日梦,指望着随便一造反就能坐天下,就能弄个一品大员当当……

你说嘉庆多闹心,多委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足百人竟杀进了紫禁城 嘉庆皇帝惊呼自古未有
紫禁城一对蝴蝶的翅膀,扇动了承德避暑山庄二十里宫墙
嘉庆离京,200义军攻入紫禁城,官员们提前一年知情为何不报?
嘉庆之死的N个版本:与小太监鬼混时被雷劈死?
清朝威名赫赫的宗人府到底是做什么的?后妃犯事也是关进宗人府吗
清宣宗旻宁:清朝最没存在感的帝王,一个被历史忽略的绝代帝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