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门阀士族”盛行数百载 黄巢起义如何将其连根付诸东流

 说起“门阀士族”,不常研习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有点陌生。

“门阀士族”,是中国东汉后期至隋唐时代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这里面的“门”指门第,“阀”指世代为官的望族世家

令人惊讶的是,“门阀士族”曾左右了中国封建统治数百年。

至今人们熟悉的成语“名门望族”应与此有关。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阶层,东汉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等豪强世族,是门阀士族的前身。

对“门阀”的出现寻根溯源,应在西汉时期初显端倪。这时封建大宗土地所有制日益成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各地涌现出许多田连阡陌的大地主。

同时,汉初的“任子”、“赀选”,之后实行的察举制度和太学制度,使地主阶级入仕门径也比过去宽广了许多。

待儒学吧被确定于一尊后,封建朝廷以儒家的经籍、礼法取士,逐渐成为定制。经籍成为人们世代研究的家学,礼法也成为某些人家的不变家风。

这期间,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特地在府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阀阅,就是指家族功绩、官历等。

取得身份级高位显的功臣,其权势往往不止本身一代,他们的后世子孙也在这些功绩庇荫之下,通过各种途径,担任朝廷的要职,形成家族、姓氏接续势力。于是,人们称呼这样的家族为“门阀”。

东汉时期,有学识的青年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成为官吏。而被举、被辟的人,往往都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旧。

月积年累,门生、故旧为了利禄,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旧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势力。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旧遍于天下,自然成了士大夫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

这一时期,门阀士族并不分南北东西,大家尚能协力同心,为汉朝的封建社会发展贡献才智。

岂料汉末天下大乱,华夏被分割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曹操、刘备、孙权你争我斗、刀枪棍棒、水火齐上,打得狼烟四起。最终还是北方的司马家族胜出,三代人终夺下曹家的魏国,也平定了蜀、吴两国。这时候,门阀士族发生了地位变化。

此前接续东汉的曹魏政权,虽袭用了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到择优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推行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措施,致使门阀制度在东晋时期达到鼎盛。

东汉时期兴起的门阀士族,在近百年的战乱中跌宕起伏,破家灭族者不可胜数。

原本辉煌的马、阴、窦、梁、邓等望族,已经沦落为平凡百姓。跟随曹操、司马懿的荀、陈、钟、崔、杨等家族,占据了权利、经济、舆论的主导权。

晋代司马炎在位时,江东陆氏的陆机、陆云兄弟北上洛阳谋求前程。他们被视为亡国之人,在洛阳并不受待见。明显体现出北方门阀士族作为胜利者,很看不起蜀、吴两国的遗老遗少。

但这种状态也没有维持多久,到了“五胡乱华”的乱世,各地域门阀都受到了冲击。

自魏晋以来的中国政权,几乎都为世族所操控。由于隋唐政权有赖关中世族支持拥载,且山东世族仍保有数百年的重阀阅、讲经学等传统,所以依旧享有优越政治及社会地位。

门阀制度的政治、经济特点,对社会形成了层次壁垒之分。

这也决定了封建王朝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特别尖锐,还直接导致魏晋以来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门阀士族的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越到后期愈发腐朽,成为一群社会寄生虫。

隋唐两代都有君主看到了门阀制度的弊端,想要予以削弱。

但长存数百年的世族的社会、经济地位很牢固,加之他们对朝代的建立都有功劳,所以只能用温和的改革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在隋文帝任内,废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举取士,目的就是择取人才,摧毁门阀任官系统,可惜隋朝国运不济。直到唐朝建立之初,科举制度都不发达。

唐太宗朝,他指示大臣以当时大臣品位高低定等级,重新判定《世族志》。最终改定皇族宗室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山东世族崔氏则被降为第三等。

武则天为对抗掌握政权的皇族宗室、大臣,在科举制度中提升了进士科的地位,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进士必科逐渐受到空前重视。

这也意谓,过去世族在历代所享有的优势,随着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流行,开始受到挑战。

唐代后来因此出现了由明经科的李党,也就是山东世族官员,与牛党进士科新锐形成的“牛李党争”。

门阀制度的影响不仅在朝廷,就是在民间亦不可小视。在长期的门第观念影响下,民间的“门当户对”思想相当严重,门第不对,不互相通婚的风气仍十分盛行。

《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世族时,犹感慨地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两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而这种风气,一直持续整个唐朝。

晚唐貌似是士族的鼎盛时期,但是实际上,这时的士族已经放开了自己对待科举的不屑态度,转而积极参加科举。

唐武宗在会昌五年正月三日的南郊赦文,被认为是士庶合流的标志,传统的士族相对于进士不再有任何的优势。

唐朝末期,朝廷政治腐败,官吏强迫百姓缴纳租税,服差役。而关东又发生了大旱,百姓根本没有钱粮缴税。他们走投无路,就去投靠造反的黄巢,与朝廷对抗。

黄巢起义,更给“门阀士族”最后致命一击。

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起义军攻陷唐朝都城长安,黄巢在含元殿登基自己称帝,国号大齐。随即,黄巢开始大肆屠杀唐朝宗室和百官,门阀士族即在此时被基本消灭。

起义军在出身寒素且无科名的李振策划下,由投奔黄巢的唐朝降将朱温指挥下手,将包括被他称为“衣冠宿望难制者”的裴枢在内的三十余名朝官,全部斩杀于白马驿,然后拋尸黄河飘走。

在这场凶残的杀戮中,数百年的士族时代也随着滚滚黄河水东流入海,化作烟云。

攻进长安的起义兵马的大肆杀戮,不仅造成世家大族人士死伤殆尽,他们富饶的家园与产业也被洗劫一空。其中华北世族引以为傲的贯册祖谱竟在战乱中流失,最终与庶民再无区别。

此后度过乱世,没了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制度,为大宋王朝创造璀璨的文明打下了基础。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字命理:从年柱为主到以日柱为中心:时代变了个人奋斗和发展方式变了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漫长的黄昏:士族为何残喘到五代才消亡?
唐代世族集团的兴衰有哪些原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浅析门阀士族没有在宋朝继续滋生的原因
科举制,笼络天下的利器(《踪迹》衣冠篇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