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鲜卑族人为什么都是复姓?并且都很牛逼很有意境的样子,比如:拓跋,慕容,宇文,独孤?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崛起于蒙古高原,后来在东汉时期分为两部,后因他们主要居住在乌桓山和鲜卑山,所以也有了乌桓族、鲜卑族的名号,主要被当时的匈奴奴役驱使,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乌桓族,鲜卑族,乃至当时的匈奴,都有大体相同的文化根源。

而鲜卑族独特的姓氏文化,还要从孝文帝说起,作为我国历史上知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父亲是当时的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5岁就已经继位,由于母亲被赐死,所以当时他的权利也由祖母代为执行,在祖母的影响下,孝文帝也进一步进行了文化改革。

尽管是少数民族血统,但是他前卫的思想,丝毫不影响在位的改革举措,不仅鼓励革除鲜卑旧俗,而且积极推行改良措施,在他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原文明的先进之处时,积极鼓励鲜卑人学习汉语,并且改穿汉服,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他不仅以身作则,改用汉姓元,而且鼓励通婚,极大地缓解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

起初孝文帝也并没有定姓,后来为了能够凸显贵族的社会地位,同时对那些有功德之人加以褒奖,所以孝文帝就应广大贵族们的要求,制定了姓、族。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人才激励制度,以姓定族,根据历代功绩大小区别。

据《魏书·官氏志》载,此八姓“皆太祖(拓跋珪)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

根据当时孝文帝的意思就是为了防止所有人混为一谈,根据《魏书》记载

定出姓族,“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以免“清浊同流,混齐一等”

毕竟当时古代人们看中的莫过于社会地位,而社会地位的高低比表面上来看是姓氏差异,但是实际上背后所存在的贫富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毫无疑问,根据社会贡献来确定家族地位,不仅在当时,哪怕放到现在也是极其公平的,古代商业远没有现如今发达,所以只要社会地位足够,社会财富的获得,也就是水到渠成的。

就拿题主提到的复姓慕容,他们祖先实际上被称之为东胡,更具史书资料《晋书·慕容廆载记》

“世居北夷,邑与柴蒙之野,号曰东胡”

说的就是鲜卑慕容一族祖先的由来,而东胡呢,指的是包含了众多大小部落的东胡联盟,当时主要盘踞在北方山区,内部包罗万象,种族构成复杂,关于最终姓氏拓跋、慕容、宇文、独孤的由来,实际上就是当时部落的名称,当时分布在东部的部落就被称之为宇文部和慕容部,分布在西部的被称之为拓跋部,乞伏部和秃发部。

之所以当时的鲜卑族能够成功的统治中原王朝,与他们学习先进的中原文明有着极大的关系,孝文帝当时改进姓氏的汉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纵观清朝时期,满族统治中原,两者还是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如果当时的满清能够以一种交流的态度,积极与中原文明融合,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措施招致反感,相信也不会落魄至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鲜卑族吗?这不只是传说
后匈奴时代的王者:鲜卑发迹史
鲜卑:不只是一个传奇 | 文化
华夏的背面——鲜卑
鲜卑人去哪了?如果你有这个特征,那你不一定是汉族人而是鲜卑人
突然消失的战斗民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