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辽王朱植家族遭遇入手,讲讲推恩令的具体做法在明代的灵活运用

导读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历朝历代,都会想方设法的削弱地方权力,在中央与地方积年累月的交手中,汉武帝时代的“推恩令”成为一个有效的“阳谋”武器——既能够有效削弱地方,又能在道义上和法统上占据绝对优势,且对于被削弱的地方内部来说,根本无从拒绝。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明代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后,新登基的永乐皇帝并不对地方其他藩王很是放心——毕竟他开了这个头之后,难保其他藩王不会生出其他想法。因此朱棣便开始灵活运用历史上的著名“阳谋”推恩令。推恩削弱宗室之后,明代中央政府还进一步灵活运用推恩原则,将其用于国防事业,取得了较为完美的结果,维护了国家民族之间的统一和稳定。

同样雄才大略的Judy

辽王朱植家族

燕王靖难之前,坐镇北方边境的除了燕王和宁王之外,还有辽王朱植。他们哥仨都握有重要的军事武装势力,也因此朱棣非常希望与这两位兄弟进行合作,不过这两位兄弟明显都信不过朱棣,同时也都对朱棣起事持有怀疑态度,尤其是辽王,更是在建文帝的一纸诏书之下,就马不停蹄的从海路赶回应天京师接受建文帝的改封。

辽王朱植的态度让朱棣很不满,而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辽王家族的命运却又让朱棣非常为难——朱棣刚刚靖难成功之时,秉承着奉天靖难的基本原则,凡是被建文帝关押软禁的藩王统统恢复名誉和封地,那么朱棣敢不敢把北方重镇重新还给辽王和宁王呢?自然是不可能的。

朱棣登基

因此朱棣给自己这位弟弟下了一封特别的诏书——诏书大意很简单,就是埋怨他靖难的时候不帮自己,所以不准他重回辽东,让他去湖北荆州就藩。朱棣还是对他不放心,更是下令将辽王府的俸禄和军校厨役进行大削减。

接着朱棣就开始施展“阳谋”推恩令了——大肆分封辽王朱植的子嗣为各地郡王,并且鼓励这些个新建的郡王去举报老爹辽王。

举报辽王有异谋

有人也许要质疑了,这会有用吗?古人不都很重视孝吗,然而事实上,这样的分封和推恩确实在收买人心这块很有效果:辽王朱植的第三子朱贵燮和第五子朱贵煊,为了讨好朝廷,都举报过自己的亲爹有异谋。

更牛的是明朝中央政府都记着辽王朱植的郡王子嗣们曾经举报过辽王,等到辽王死了,再把旧账翻出来将这些个不孝的郡王除国:比如辽王朱植的第三子朱贵燮是远安王,当年向朝廷举报他亲爹“有异谋”,等辽王死了,朝廷又指责他不孝,把他废其为庶人,除国。

辽王被除国有张居正的功劳——因为当年辽王害死了张居正爷爷

在永乐皇帝之后的明朝中央政府,更加热衷于把藩王的子嗣进行细致无比的分封,各种郡王直接往下撒 ,而且都散落全国各地,使得藩王与郡王之间很难以联系。等到隆庆年间,洪武年间的许多大藩王都被这招玩到国除,比如辽王家族——辽愍王 朱宪火节 (隆庆二年废为庶人,国除),但出自辽王一脉的却有二十四个再封郡国:

1.1 长阳国 1.2 宁靖国 1.3 远安国 1.4 兴山国 1.5 巴东国 1.6 潜江国 1.7 宜都国 1.8 松滋国 1.9 益阳国 1.10 湘阴国 1.11 衡阳国 1.12 应山国 1.13 宜城国 1.14 枝江国 1.15 沅陵国 1.16 麻阳国 1.17 衡山国 1.18 蕲水国 1.19 申泽国 1.20 肃宁国 1.21 长垣国 1.22 光泽国 1.23 广元国 1.24 句容国

隆庆到万历年间的统计数据

隆庆、万历之际,宗室繁衍,可谓极矣。宗伯苛为革削,司寇严其条禁,以故时损时益,而其见在者余得而志之。共郡王二百五十一位,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位,镇、辅、奉国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位,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共七千七十三位,庶人六百二十名。——《皇明盛世述》

这是隆庆到万历年间的数据统计,在这个数据之下,辽王家族就像一个样本例子一样,是整个明朝对宗室子弟的分封的一个大缩影,这个从郡王到镇、辅、奉国等不断分化的整个体系细致而又完备,将自汉武帝时代留下的“推恩令”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郡王到镇、辅、奉国——体系完整而又细化

从当时的这份资料来看,彼时的二百五十一位来自各地封藩的小郡王也好,还是那数万分布四散的镇、辅、奉国等宗室,都已经彻底丧失了对中央的威胁,他们与那六百二十名庶人的区别,在政治权利的角度来看,真的不大。明初那些强藩,在这种“推恩”阳谋之下,彻底成为历史。

“推恩令”的再灵活运用

“推恩”对皇族宗室有极佳的削弱作用,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得到公认,而通过辽王一家子的遭遇,我们也能看出来这种以推恩而达到的分化的整个体系可以说既细致又完备,甚至可以说已经在皇族领域发展到顶峰了。那么,明代还能把这种“推恩”再怎么发展呢?

答案是将推恩原则蔓延到对外——通过对外“推恩”,让削弱皇族宗室的策略变成削弱敌国的毒药。这是明代对“推恩”的进一步灵活运用。

对女真的“推恩”策略以达到制衡作用

当然了,对外推恩的背后,也与明朝军事拓展积极性弱化有关:毕竟要是能直接通过武力解决问题,谁会用那么多弯弯绕绕呢?因此明朝第一次尝试的时间,就很理所应当的落在了明英宗在位期间(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基本上明代就对积极军事拓展失去了兴趣)。

明英宗选择的是对建州女真进行推恩,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建州左卫指挥使凡察和指挥副使董山进行争权,双方都向明朝告状。明英宗当和事佬,给了董山新的印信和敕书,从建州左卫立再分出建州右卫,由此就形成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分别拥有一部女真的三卫并立的形式,三卫互相牵制,同时互相攻讦,这给辽东地区守边官军带来了大量的情报和作战优势。

著名的建州三卫

在建州女真被安抚之后,尝到甜头的明朝中央政府开始试图将这种“推恩”策略向更深的地区进行推广,他们选中了海西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虽然同属女真,但海西女真不如建州女真汉化的程度,很多时候还是比较野蛮的,大明朝廷之前也在海西女真身上花了大量的羁縻资源,但效果一直不好。

所以明朝选择从海西女真首领的封号入手,在海西女真哈达首领王台死后,将朝廷册封给这位王台的“龙虎将军”给了他的长子,将另外也是由朝廷册封的“都督”的头衔给了另外的两个儿子,三个儿子各自继承了父亲部分的爵位之后,理所应当的走向了对立和分裂——海西女真一分为三,彼此攻讦,互不统属。

一分为三,彼此攻讦,互不统属

明朝中央政府对“推恩”原则理解深厚,且运用灵活,后来一直到明末努尔哈赤崛起之前,明朝中央政府和边关大将依然试图使用推恩的方式将努尔哈赤的崛起扼杀在萌芽之中: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同母弟,于是明朝廷故意加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都督、辽东总兵官李成梁与其结为亲家,使其内心迅速膨胀,想要谋求独立: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早年随同兄长努尔哈赤出外谋生,后来又投奔到明朝总兵李成梁的手下当差。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舒尔哈齐晋封贝勒,地位仅次于他的兄长,成为第二号人物。后来,谋图分裂后金,努尔哈赤反应迅速,立刻将其幽禁致死。

赫图阿拉古城景点的努尔哈赤雕像

总结

在朱棣当年准备造反之前,在北方地区大概有三个掌握重要武装力量的藩王:燕王、宁王、辽王。当时的建文帝下令辽王入京,生怕辽王与燕王合谋共同造反。而朱棣也多次暗示辽王合作事宜,不过辽王朱植并不看好燕王朱棣,因此直接走海路进入南京城,燕王朱棣因此对辽王朱植极为不满,在靖难之后,辽王一脉也就屡屡遭到朝廷的削弱,辽王家族的遭遇侧面上也反应了明代对地方藩王的推恩,从而达到抑制削弱的目的。

明代“推恩”策略的灵活运用

而在朱棣之后的明代中央政府,一直在有效的对藩王进行推恩 削弱,并开始根据国家实际需要将“推恩原则”不断细化和应用,将其灵活运用于国防等事业。总的来说,明代对“推恩”这块的灵活运用策略是成功的,虽然最后对建州女真还是制衡失败,但这并不是“推恩”策略的失败,而是由于努尔哈赤的反应迅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史拾遗卷十一 ---- 卷十二
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徐梦莘●卷五
生了一百个儿子的大明庆成王,靠一己之力让朝廷修改宗室条例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明太祖朱元璋诸子的人生百态(下)
●卷三百二十五 四裔考二--- ○高句丽
安禄山攻打奚族并驱使其参与安史之乱,随后奚族只得成为辽金子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