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侯景仅凭八千士兵,为何能轻易颠覆坐拥两千万人口的大国南梁?

历史的大动荡,往往是少数人引起的,却可以造成极其可怕的破坏力,比如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太清之难的侯景。

有些人是天生的建设者,而有些人是天生的破坏神,侯景是北魏怀朔镇人,从小就不安分守己,喜欢打斗,从不遵守规矩。北魏末年,侯景先投靠了尔朱荣,之后又投靠了东魏高欢,成为高欢的左膀右臂。

侯景

侯景长相一般,身材也不出众,右腿还比左腿短,走路一瘸一拐,不擅于骑射,而上帝是公平的,虽说侯景身体多少有些问题,但他擅于统兵作战,这也是被高欢重用的原因。

高欢能压住侯景,那是源自高欢高明的驭人手段,不过,高欢的儿子高澄达不到他父亲的水准。高欢死后,侯景立马叛变东魏。

史料记载“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

侯景曾对部下说,高欢在的时候,我不会有异心,如果高欢不在了,我无法跟高澄共事。一方面侯景之前就跟高澄不和,另一方面,高澄没有对付侯景的办法。讲理讲不通,那就兵戎相见吧,很快高澄派兵讨伐侯景,侯景向西魏求助,而西魏冷眼旁观,不想参与。

为了保住性命和最后的力量,侯景决定投靠南梁,梁武帝萧衍晚年昏聩不堪,轻易地接受了侯景的降表。侯景对于南梁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没有一丝益处。之后南梁和东魏有意交好,这对侯景是个危险的征兆,权衡利弊之下侯景决定起兵反梁。

事实上,在公元548年,侯景的实力并不强大,他依附在南梁的羽翼之下,也只有八千士兵,而就是靠着这八千兵力,侯景竟然能直接攻克南梁都城建康,萧衍被逼饿死,梁国名存实亡。

南梁人口最多的时候到达两千万,国土广阔、政令统一,为何侯景只凭着八千人,就能轻易攻破建康、颠覆庞大的南梁政权?

梁武帝掉以轻心

一国的首都往往都是守卫最严密的地区,也应是最难攻克的城池,可是都城的守卫者和领导者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此时的萧衍早已不是那个权谋诡谲、能征惯战的将军,而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糊涂。

公元547年,侯景就曾向梁武帝请求投降,萧衍召集群臣商议,尚书仆射谢举等人反对,而萧衍却自作主张,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趁机获利。萧衍的决定是个错误,他缺乏对时局的正确认识,且萧衍也不了解侯景的为人,就这么轻易引狼入室。

梁武帝萧衍

当时的南梁实力早已大不如前,外强中干,军备驰废,大厦倒塌也许只在顷刻之间,侯景背叛东魏,招惹西魏,实在是个不安定因素,要想让侯景唯南梁马首是瞻,这明显很不现实。

萧衍却引进来一个搅局的人,在大厦将倾的时刻,明哲保身可能都无法做到,还招惹一个混世魔王,实在不是个明智之举。

如果萧衍及时纠正错误,消灭或者驱逐侯景,之后南梁也不会一败涂地,想来萧衍是太盲目自信了,他以为一个侯景无关大局,所以对侯景的很多不合理要求也一并满足了。

史料记载“又啓求锦万疋爲军人袍,中领军朱异议以御府锦署止充颁赏,不容以供边用,请送青布以给之。又以台所给仗多不能精,啓请东冶锻工欲更营造,敕并给之。景自涡阳败后,多所徵求,朝廷含弘,未尝拒绝。”

源于南梁萧衍和东魏高澄有意和好,侯景担心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于是侯景听从幕僚王伟的建议,准备起兵反叛南梁。侯景的造反之路可谓明目张胆,侯景命令城中居民强行入伍,私自扣下的本应上缴的赋税,让百姓的女子嫁给士兵。

军装不够用,侯景找萧衍要,武器不够多不够精良,侯景找萧衍要,要命的是萧衍都一一满足,养虎为患就是这个道理。侯景起兵之前的准备,全是萧衍供应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己挖坑自己跳。

侯景发起的混乱正是由萧衍一手造成的,他疏于防范、一味地自命清高,愚昧至极,从而葬送了自己的帝国。老而不死是为贼,萧衍年龄这么大早应该放权,果然他早些放权,南梁也不会衰败得如此迅速。

萧正德叛变,里应外合

侯景能顺利地攻下建康,萧正德居功至伟,仅凭靠八千人,就能攻下梁国首都,如果没有内应,必定是痴人说梦。

萧正德是萧宏(萧衍的六弟)的三儿子,是萧衍的侄子,由于当时萧衍还没有儿子,就把萧正德过继来做养子,而当太子萧统出生后,萧正德回到本宗,萧正德的太子梦没有了。为此萧正德十分忌恨萧衍,这也是之后萧正德背叛南梁的导火索。

萧正德是个秉性恶毒、坏事做绝的人渣,他仗着皇家权势,横行无忌、滥杀无辜。此人残忍无情,曾经做过南兖州刺史,在任的时候苛政残暴,百姓深受其害,原本富庶广陵地区,被他搞成了人间地狱,甚至出现人与人互食的惨剧。

对于这样的人,朝廷早应该除掉,而且萧正德还曾经投靠北魏,偏偏萧衍不明是非,只要是他的亲戚他都放任纵容,犯下多大错误都不加惩处。也正是因为萧衍的纵容,令萧正德成为他的冤家对头。

有些人可能会迷途知返,而有些人天生就带着邪恶的基因,根本无法改变,萧正德就是这样的人。公元548年,在侯景造反的同时,也派人联系了萧正德,并告知如果协助反叛成功,立萧正德为皇帝。

狼和狈就是这样一拍即可,萧正德同意做内应,侯景多了好帮手。恰巧,萧正德当时的职务是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可以说是剿匪总司令,有了这么个内应,侯景不成功都难。

史料记载“及景至,正德潜运空舫,诈称迎荻,以济景焉。朝廷未知其谋,以正德爲平北将军,屯朱雀航。景至,正德乃北向望阙三拜跪辞,歔欷流涕,引贼入宣阳门。与景交揖马上,退据左卫府。”

侯景到达长江北岸,正发愁如何渡江,萧正德谎称运送芦苇,用几十艘大船把侯景的部队全部送过了江,至此长江天险不复存在。从此可见,任何天险都不一定靠谱,人心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萧正德见到侯景还行了跪拜大礼,亲自打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入建康城。萧衍如此疼爱萧正德,就养出个这么个败家子,实令人唏嘘不已。如果单单只凭八千人,就算侯景到了建康,也无法攻破城池,不是说建康城有多么坚固,但那可是南梁的都城,城中还有数万军队。

况且还有誓死守城的将领羊侃,如果没有萧正德的帮助,侯景想要攻破建康,难于上青天。

兄弟内讧,勤王部队坐山观虎斗

侯景在萧正德的帮助下,进了建康城,但皇帝的内城(也称台城)还在梁军手中,想要接管南梁,就必须攻下台城,只有这样造反才算是成功。

台城的守将是羊侃,此人经验丰富,士兵调配得当,十月二十五日,侯景开始攻城,攻城方法有火攻、水攻、射击、木驴、土山等等方法,但不论侯景如何努力,台城就攻克部下,羊侃一一化解了侯景的攻势。

本身叛军必须快速攻克敌人城池,如若不然敌人勤王部队一到,那可是必死无疑。令人纳闷的是,侯景只带了八千人,攻击敌方皇城,足足打了好几个月,本应是快速解决的战役却成了持久战。

侯景围住了台城,而外部的勤王部队围住了侯景,且数量绝对远超侯景的部队,这本应该是侯景的末日,而最后侯景仍可以成功攻克台城。

勤王部队包括邵陵王萧纶、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等等,几乎都是萧衍的子孙,诧异的是这些人并没有积极进攻侯景,也没有急于救出萧衍,而是互相猜忌、徘徊不前。

史料记载“初,援兵至北岸,衆号百万。百姓扶老携幼以候王师,才过淮,便竞剥掠,征责金银,列营而立,互相疑贰。邵陵王纶、柳仲礼甚于雠敌,临城公大连、永安侯确逾于水火,无有斗心。贼党有欲自拔者,闻之咸止。”

援兵来的时候,号称百万,当然也没有这么多,但总的来说几十万还是有的。建康的老百姓翘首以待勤王部队来救援,而这帮人互相争斗,抢掠百姓,根本没有拿萧衍当回事儿,萧纶和柳仲礼不合,萧大连和萧确势同水火。本来侯景是想跑的,看到如此场景也就不着急走了。

当时萧衍和太子萧纲被围在台城,理论来说,如果没有侯景之乱,萧纲必定会成为接班人,其他人都没有份。而侯景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假如萧衍死了,萧纲死了,那么皇权落得谁的手中就难说了。

萧衍的子孙打的算盘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想要那个皇帝的位置,并且我们都希望老头萧衍早点挂。而假如侯景被消灭,萧衍还活着,那么皇权就轮不上这些人了,所以大家都消极怠工、争风吃醋,等着萧衍快点死。

这就是梁武帝萧衍宠爱的儿孙,这就是萧衍的可悲之处,他吸取前朝经验,不希望子孙互相残杀,而最终倒霉的是他自己,他溺爱纵容儿孙的所作所为,终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侯景刚围城的时候,城内有十几万百姓,部队三万人,现在能守城的只有两三千人,且都是老弱病残。因为城中粮食早就吃完了,横尸满地,臭气冲天,尸水都填满了沟渠,而城外的侯景部队已经发展到十万,且粮食仍比较充足,549年三月,台城已经被围攻近五个月后,被攻破了。

梁武帝萧衍

侯景终于掌控了南梁的政权,萧衍也被侯景饿死在皇城内,结束了糊涂的“夕阳红”。侯景之乱对历史影响深远,他不仅改变了整个南北朝格局,也将江南地区沦为交尸塞路的不毛之地,白骨成堆,人迹罕至。

梁武帝萧衍自己吃下了恶果,南梁毁在了侯景手中,而西魏则因侯景之乱,大量吞并南梁的地盘,扩充自己的实力,一度成为三股势力中最强的一支,为统一南北打下了基础。黑暗不代表结束,它的未来仍孕育着新生。(文/九鱼亭)

参考资料:《南史·卷八十列传第七十》、《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差“一点”十全十美的皇帝,以及被那“一点”改写的华夏命运
侯景之乱的罪与罚:侯景篇
梁武帝是非功过
以一己之力影响南北朝走势,细说“侯景之乱”始末
王僧辩:平定羯族叛乱,力挽南梁危局的悲剧英雄
梁武帝的雄才,侯景的武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