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文/老张在路上

在父子关系上,除了有血缘的亲生儿子外,还有养子和义子的说法,在现代社会,这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养子,收养而非亲生的儿子。养子与养父母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依法形成收养关系的养子与养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同于亲生子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在现代法制社会里,孤儿、弃婴(儿)、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儿子等可以依法通过收养成为他人的养子。

义子,与结拜相似,认作的子辈的男性幼者为子,此人即为义子,属干亲。如今,北方地区则大多称“义子”叫做“干儿子”;结拜的兄弟姐妹称为“义兄”、“义弟”、“义姐”、“义妹”,北方地区则大多称为“干哥哥”、“干弟弟”、“干姐姐”、“干妹妹”。一般来说,非本生之子而认作为子者,一定要两厢情愿,且必须是结义兄弟姐妹的儿子或情同儿子的晚辈。

养子和义子(包括义男、养男、螟蛉等),在中国古代统称假子。假子现象,历代文献不乏记载,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三种情况:一、中国人对于子嗣看得很重,那些缺乏子嗣的人,考虑到终老赡养、家族延续、祖先血食以及财产继承等问题,不得不收养异姓男儿为子。二、年幼无依者也往往为人所养,我国古代还将妻前夫之子称为假子。三、养父子双方出于某种感情的需要,这种感情当然也掩盖着为达到某种政治或经济上的目的。

假子,在五代十国时期,特别盛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般称为“五代假子现象”,欧阳修作《新五代史》专立《义儿传》,充分说明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唐末五代假子社会现象的思考

历史上收养假子的现象,先秦就已存在,然而并不普遍,而且那时人们收养假子不过是为了传宗接代,继承家族地位和财产。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收养假子,通常假子人数有限。五代十国时期收养假子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传宗接代之需,绝大多数收养者都有亲生儿子,此为五代假子现象特殊之一。

一般情况下,被收养者应该是无依无靠的孤儿。然而五代时被收养者大多为骁勇善战之士,还有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并不存在生存之虞,这是特殊现象之二。

故而欧阳修说:“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五代假子现象,多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组成同盟,攫取利益。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是继南北朝十六国后又一个大分裂时代。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没有规则和制约,没有人是安全的,所有人活着的目标都是想办法活下去。欧阳修说:“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而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则说出了问题的实质。《新五代史》记载:“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

丛林法则,六亲不认,胜者为王;有权便是爹,有奶便是娘,不讲伦理纲常,连父母给的姓名乃至发肤身体也可以给别人,“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也就见怪不怪。欧阳修说:“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就是说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假子与养父母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依照传统人伦观点,仍要遵守五伦中的父子之伦。而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假子现象,则是收养者通过血亲之外建立收养关系,与被收养者形成超过君臣关系或上下级关系的一种更加亲密的关系,从而结成一种紧密的政治军事集团,为夺取或巩固政权服务,或者维护已经取得的政治利益。这就是五代时期“假子现象”社会风气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

隋末唐初,假子现象并不普遍。史载,燕主高开道有“亲兵数百人,皆勇敢士也,号为‘义儿’,常在阁内。”(《旧唐书·高开道传》)

唐初群雄之一的王世充曾请为刘太后假子(《资治通鉴》卷一八七武德二年正月)。

唐太宗时,大臣张亮养假子五百人,因人告发,被太宗斩于市,籍没全家(两《唐书·张亮传》)。

武后时的索元礼,胡人也,“薛怀义始贵,而元礼养为假子。”(《新唐书·索元礼传》)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军事上逐渐丧失了对藩镇的控制能力,假子制度在各藩镇军队中渐渐盛行开来。

《旧唐书·安禄山传》: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二十年,张守珪为幽州节度,拔为偏将,以骁勇闻,遂养为子。……

《安禄山事迹》卷上:(安禄山)乃于范阳筑雄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

《旧唐书·李宝臣传》:李宝臣,范阳城旁奚族也,故范阳将张锁高之假子,故姓张名忠志。……及禄山叛,忠志循归范阳,禄山喜,录为假子,姓安,常给事帐中。

《旧唐书·石演芬传》(:石演芬,本西域胡人也,以武勇为朔方邠宁节度兵马使,兼御史大夫,李怀光养为子,累至右武峰都将。

《旧唐书·王廷凑传》:王廷凑,本回鹘阿布思之种族,世隶安东都护府,曾祖曰五哥之,事李宝臣父子,王武俊养为假子。

《资治通鉴》卷二二七德宗建中二年:(李)希烈为董秦(赐姓名李忠臣)养子,亲任无比,卒逐秦而夺其位。

同上书卷二二八德宗建中四年:(颜真卿)至许洲,欲宣诏旨,希烈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慢骂。

这种假子现象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终于蔚为大观,笔者根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一书统计皇帝收养假子和帝王本人是假子如下:

帝王收养假子:梁太祖朱全忠、唐庄宗李存勗、唐明宗李嗣源、晋高祖石敬瑭、周太祖郭威、前蜀高祖王建、闽太祖王审知、北汉睿宗刘钧等。

帝王本人也是假子:后唐明宗、后唐末帝李从珂、周世宗柴荣、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南唐烈祖李昪、前蜀高祖王建、荆南高季兴、北汉少主刘继恩、北汉英武帝刘继元。

唐末五代十国假子故事之一:十三太保的牺牲品

李克用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他的的“十三太保”里的假子李存孝,是五代最出名的传奇人物。

李克用字翼圣,本姓朱邪(又作朱耶),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氏,沙陀族,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

李克用生于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北部),十五岁时,父亲李国昌讨伐庞勋。他从军出征,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军中视他为“飞虎子”。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赵义。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由于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因此被命为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

光启元年(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李克用指责盘踞关中的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结交朱温欲灭己,因此进军关中击败二人,僖宗逃往凤翔。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率军勤王,败三帅,救出昭宗。因功被封为晋王。其后数年,李克用持续与朱温争战,相互间成为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谥为武皇帝。

李克用在镇压黄巢起义军及和朱温争战中大显身手,主要是他的沙陀骑兵是当时著名的战斗力强大的部队。而在沙陀军中,最精锐的是李克用的“鸦军”和“义儿军”。

“鸦军”是李克用精心挑选的沙陀骑兵组成的亲兵,史载:“克用军至,贼惮之,曰:‘鸦军至矣,当避其锋。’克用军皆衣黑,故谓之鸦军。”

“义儿军”则是李克用义子组成的部队,人数不多战斗力极强,著名的“十三太保”除了李存勖外,都出自“义儿军”。

十三太保有以下十三人: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这十三人都被李克用封为太保,所以称十三太保,有时也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都是养子。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第一猛将。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李元霸,使八百斤的禹王槊,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李存孝曾领十八骑攻取长安,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打不了几个回合。

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晋王李克用看中,收为义子。随着李克用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中记载:“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景福元年(892年)正月,王镕、李匡威合兵10余万攻尧山,李克用任命四子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协同李存孝一同攻打王,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彼此逗留观望而不前进;李克用只有改派李嗣勋,大败幽州、镇州的军队,斩杀擒获3万人。

李存信回军后,到李克用那里谗言道:“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李存孝心里不安,暗中联结朱温,向朝廷上呈表章以邢州、洺州、磁州归顺朝廷,昭宗颁发诏令,任命李存孝为邢州、洺州、磁州节度使。

景福二年(893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井陉,逼迫真定,而这时李存孝却去见王镕商讨军机。李克用知道后大怒,出兵讨伐李存孝。

乾宁元年(894年)3月,李存孝出降,李克用将他押回太原,以车裂处死。其实李克用本不想杀他,希望诸将为他求情,就此顺势免了他的罪,谁知诸将都妒忌他,没一个为他求情。李克用惋惜李存孝,十多天不理政事,李克用兵势逐渐转弱,而朱温的势力则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

按照野史演义中的说法,武功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也在李存孝手下走不了两回合。而武功第三的高思继(说岳全传里挑铁滑车的高宠的祖先,高宠曾一回合击败完颜宗弼)曾在李存孝连挑数十名大将后(当时李存孝患上重感冒),全身脱力状况下,趁势击败多名唐将。李存孝听说后,披挂上阵,用十回合竟以重病之身将武功不比王彦章弱多少的高思继活活生擒。后来,在李存孝死后,王彦章再无敌手,竟然连挑晋军猛将36人(这事在《水浒传》中也有记载),急得李克用哭道:“假如我儿存孝若在,何至于此?”关键时刻,军师出计,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阵,竟惊走王彦章,将王彦章的弟弟王彦童活活吓死(王彦童也是当时著名的猛将之一)。

唐末五代十国假子故事之二:成也假子、败也假子

同五代十国时期那些本人是假子或本人是假子又收养了假子的皇帝相比,前蜀高祖王建在收养假子的数量方面夺得了头筹,堪称第一。

王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又因排行第八,故被乡人称为“贼王八”。后来,王建犯罪入狱,被狱吏偷偷放走,藏匿在武当山上。武当山僧人处洪遇到王建,相面惊奇说:“子骨法甚贵,盍(何不)从军自求豹变”,指点他前去投军。王建于是到忠武军(今河南淮阳县)从军,后节度使杜审权提拔他为列校。

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巴蜀。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八千兵马进攻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王建成为忠武八都之一。

杨复光病逝,鹿晏弘率王建等都头前往巴蜀迎驾,沿途扩充兵力,并行剽掠。王建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被权宦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买,他们领兵入蜀,在利州三泉县迎驾回銮长安的唐僖宗,田令孜收这些人为养子。

宦官收养子,在唐末始大行其道。《旧唐书·宦官·杨复光传》:“诸假子:守亮,兴元节度使,守宗,忠武节度使;守信,商州防御使;守忠,洋州节度使,其余以守为名者数十人,皆为牧守将帅。”

《新唐书·宦官·杨复恭传》:复恭以诸子为州刺史,号“外宅郎君”,有养子六百人,监诸道军。

田令孜(?—893年),唐末当权宦官。本姓陈,字仲则,蜀人。唐懿宗时,田令孜随养父(姓田)入内侍省,为小马坊使。唐僖宗即位,呼为“阿父”,政事一以委之。田令孜把持大权,恃宠横暴,侵凌皇帝。

田令孜也收养假子,唐末军阀李茂贞、王建等人都是田令孜的假子。

《新唐书·宦官 ·田令孜传》:“右神策统军宋文通为诸军所疾,令孜因事召见,欲杀之。既见,乃欣然更养为子,名彦宾,即李茂贞也。”

同样也是《新唐书》记载:王建率义勇四军迎帝西县,复以建及韩建等主之,号“随驾五都”。令孜以复光故,才授诸卫将军,皆养为子。

王建的发迹,得益于当了宦官的养子。正是因为王建等五人认了田令孜为养父,唐僖宗才将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官拜卫将军,王建等人才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田令孜为了稳固自己的位子,视五人为心腹,在仕途升迁上不遗余力地提携。所以等到唐僖宗返回长安后,很快就在田令孜的建议下,任命王建等人为禁军统领,宿卫宫中。

光启元年(885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年底,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田令孜争盐池,联合河东军进犯长安,唐僖宗逃往凤翔(今陕西凤翔),不久又被田令孜挟持逃往兴元。

随着唐僖宗再次流亡,田令孜成为众矢之的,他因担心僖宗加罪,要求担任西川监军,前往成都依附任西川节度使的同母弟弟陈敬瑄。王建因为是田令孜的养子,被外放为利州(今四川广元)刺史。

后来王建进军成都,经过三年苦战,夺下西川,进入成都,被封为西川节度使。史载:王建将成都团团围住。田令孜登上城头对王建道:“我与您这么好的父子关系,怎么到了这个地步!”王建道:“我和您的父子之恩,怎么能忘!但我可是奉皇帝之命,讨伐不听诏令的人!”田令孜无奈,当夜进入王建军营,交出西川节度观察牌印。次日,陈敬瑄开门投降,时为大顺二年(891年)八月二十六日。

王建取西川后,将陈敬瑄送往雅州,又任命田令孜继续为西川监军。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建引兵攻成都,而资、简、戎、茂、嘉、邛诸州皆杀刺史降建。建攻成都甚急,田令孜登城呼建曰:‘老夫与公相厚,何嫌而至此!’建曰:‘军容父子之恩,心何可忘!然兵讨不受代者,天子命也。’令孜夜入建军,以节度观察牌印授建。明日,敬瑄开门迎建。”

893年夏,王建以陈敬瑄、田令孜“谋反”之名义,假朝廷之诏,在新津将陈敬瑄斩首,并在成都将田令孜缢杀。田令孜养干儿防变,最终却被干儿所害,也真是令人感慨。

正是因为王建当养子得到莫大好处,所以他发迹后,也大量收养假子人,史载有120人之多。都改从姓名,与真子一样均属“宗”字辈,如真子有太子王宗懿等九人,假子有姓名可纪者如王宗翰(本姓孟)等40余人。他们与真子一样加官封王,委以重任,如梁开平四年十一月庚戍,“立假子宗裕为通王、宗范为夔王、宗鐬为昌王、宗寿为嘉王、宗翰为集王;立其子宗仁为普王、宗辂为雅王、宗纪为褒王、宗智为荣王、宗泽为兴王、宗鼎为彭王、宗杰为信王、宗衍为郑王。……自余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但在这一百余名的假子之间“虽冒姓连名而不禁婚姻”(《资治通鉴》卷二六七太祖开平四年十一月)。

《十国春秋·前蜀五》也记载:“唐末,中官典兵,常养壮士为子以自卫,诸将往往多效之。史言高祖假子凡百二十人,皆功臣,虽冒姓连名,而不禁婚姻。今录其显名者宗佶以下四十有一人著于篇,余固不可得而概见云。”

结语: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

收养义子或是养子,本属个人私事。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平安世界,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本无可厚非。然而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假子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和延续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尤其在唐末五代动乱的社会和王朝迭兴的历史上,假子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能被收为假子或义儿的,当然是具骁勇果敢、才艺出众才是基本条件,这样才能在那个丛林时代成为假父的帮手。然而他们与假父关系的实质多是“以利合而相资”。当他们暂时结合在一起时,加剧了军阀割据和社会动乱,当他们之间关系破裂时,又给社会造成更大动乱。

欧阳修有感于此,在《新五代史·义儿传》序中写道:“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耶。”

他又说:“至其有天下,多用以成功业,及其亡也亦由焉。”

唐末五代十国很多假子故事都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十三太保,其中一人堪比演义中的李元霸
【涨知识】五代十国时期那些比较著名的人物们(一)
如果想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本文一定会有帮助
五代十国时期的8大名将,有一人用了两百回合打败“枪神”王彦章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提?
十三太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