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元朝的马政政策

元代统治者身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养马业在畜牧业生产中地位突出,因此马政在元代国家制度中十分重要。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广阔的漠北草原为养马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经蒙古族各统治者的努力,至元统一中国时,完善了养马业的领导管理制度,健全了相关保护措施。元代马政从马的管理、牧养、征发、抽分、和买、括马、补贴羊马钞到分配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到各个阶层,影响广泛。创新了许多制度。

一、马的管理机构

元代的国家中央机构中,有专门管理马的行政机关。

太仆寺初建于中统四年,世祖忽必烈始立群牧所,隶属中央机构。其从名称到极秩,历经了由低级到高级反复变化的过程。其职责是授给制作鞍辔的事,同时领导十四道官办牧场;

度支监,负责全国马匹的饲料供给。初设时以宣徽院兼其任,又改为独立的度支院,至大四年改为度支监。与太仆寺并列,但在级别上比太仆寺低半格。度支监,秩正三品;经正监,管理全国蒙古军的牧地,至太四年置。

秩正三品,设员二十一人。太仆寺、度支监、经正监分别管理全国的马匹鞍辔、马粮粟菽、牧场营盘。尚乘寺主要分工管理皇帝的"鞍辔舆辇,阿塔思群牧驹马驴,及领随路局院鞍辔等造作,收支行省岁造鞍辔,理日怯薛阿塔赤词讼,起取南北远方马匹等事"。

另在储政院下,又设府正司、典牧监和群牧监,主要负责皇太子的有关马政事务。太仆寺的官员,在每年的九月或十月,都要到国家的十四道马场巡视牧草的茂盛与否、牧群的肥瘠、马数的增减和考察属官。然后登记当年驹马,查究死失马匹的责任和查明原因,用蒙古文、回文和汉字三种文字记录在册上报给朝廷。国家和民间的马实施烙印登记征税制度。

二、马的赋税制度

在元代,马是极为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资料和国家军需物资。因此课马税其他税务一样,是国家财政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税始于太宗元年秋八月,当时规定"敕蒙古民有马百者输上牝马一……永为定制",为百分之一的一轻税制。后根据国家具体情况,调整了税制和税率。大德八年,增加了三十分之一的税率。到最后税率增长到十分之一。

征税的方式有和买马和拘刷马两种方式,均为赋税制。和买马,是国家按照规定的官马价征收马匹。价格比市场价低,牧民有出售的义务,国家有征收的权利。这种制度在忽必烈执政时渐趋完善。和买马有固定比例和价格。

这种数量与价格要跟随社会物价的,和国家需要马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史料记载可看出,和买马的数量和比例每个时期都不一样,并且逐年增值。拘刷马又名刷马、括马,是纯粹的课税,即牧民交纳的实物税,国家征马无需付出代价。

这种括马制起源蒙古汗国,又延至元朝,具有一定的军事强制性。有关括马事宜在《元史》中记载甚为详细。由此可知,和买马和拘刷马有利于,元朝国力的充实、军队的装备、交通运输、灾区的赈济和皇室安抚。但与此同时,加重了牧民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三、马的圈养牧放

元代总结了一套成功的马的圈养牧放经验。主要是公私兼营,分群面牧。元朝除国家级十四道马场外,私人马场的数量极多。

对马的牧放由混群放牧转化到分群放牧阶段,马群由大变小。"马之群,或千百,或三五十",可知马群数并不固定。后《黑鞑事略》中描绘了蒙古马群,的分组和规模。马群的分组促使了牧民分工的专业化,牧民也随之有了专业的名称。阿都赤是牧马人的统称,哈赤、哈刺赤是牧人的统称。

太仆寺及其官员,既负责全国马政,又要管理十四道官马场。孽息马群是元朝的一贯政策。凡是水草肥美的地方都用来放马牧群,有些官马场至今还很肥沃。十四官马场为:火里秃森马道、折违怯果几、阿刺忽马乞、玉你伯牙、哈刺木连、左手水平、甘饲、钤斤川等处马道、右手固安州、沪州、益都、益奚不薛、耽罗马道。此十四道官马场是元朝发展养马业的骨干,发展了数万马匹,支援了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马的法治刑律

保护马匹的发展是元朝的即定政策。政府为发展马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搭盖棚围是马匹生存的有利条件。政府提供物资,普遍搭盖棚圈;广种苜蓿,是马茁壮成长的有效方法;供盐饲马,保证马匹无病;选配良种,改良蒙古马。

除此外,政府还制定了损害马匹的相应法律。

在管理马匹方面,政府要求牧马人对自己的职业尽责,要爱护国家财产,管理好官马道工作。所以规定若牧马者管理的马病死须赔偿,这种制度会增强牧人的责任感;在盗窃马匹方面,政府惩办盗贼以维护社会治安,同时维护养马者利益。

法律保护养马业的发展,对不同盗马者处罚不同。这些法律,条文明确,惩罚严格,有力地保护了马主的利益和国家财产;在屠宰马匹方面,元政府三令五申,多次分别提出诏令,"申严屠杀牛马之禁",同时制定具体的规定。杜绝杀马是保证马匹繁衍的重要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养马业的发展。元朝多次禁止杀马有重要历史意义,多措施仍值得借鉴。

五、马的功利用途

上面谈及了元政府买和拘刷了数万的马匹,这些巨额的马匹是马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征调的马匹有以下的几个去向。

一是作为军事物资需要。明朝的军队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宿卫即是禁卫军,由怯薛家和待卫亲军组成。镇戍即是国防军,由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等组成。元朝的军队中大多为骑兵,因此军队作战中所需要的马匹的数量很大。政府要调配买来和拘刷的马匹,以充实军队物资和装备,加强军事国防力量;二是驿用。

元朝驿站遍布,交通运输发达。驿站有许多类别,其中马站所需驿马数量多,国家每年都需要调一大批马匹,用来更换调整和增加驿站的驿马,以保证驿站的发展和扩大,进一步完善驿站交通;三是赏赐,主要是赏赐给诸位王朝太子和功之臣勋将,这赏赐一部分在元朝政府所征收的马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政府赏赐马匹,是为他们恪尽职守、尽职尽职为元政府服务;四是赈济。这一作用是在民间发生灾害时所发挥作用。政府,有马和马钞支援和赈济灾区,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和生活。拘括之马的费用用主要用来承担每年赈济灾区的费用。此外,还要供应皇室所食用的马乳以及宗庙祭祀所需的马乳。

元朝的马政制度对元代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的稳定、军事国防力量的强大和维护民生赈济灾民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元朝的马政制度有些措施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因此,研究元朝马政制度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马政概说
元朝的马政以及畜牧业概况(1)
【国画】北宋 李公麟 (多幅长卷)(1)
知青马倌:我的马群
“马背上的民族”——看蒙古是如何通过“马”来维护国家统一的?
千年文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