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皇帝不穿龙袍,其实是因为“没有龙袍可穿”

宋代十分重视恢复汉族服饰传统,强调“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一反唐朝时的雍容华贵、张扬开放,而是以一种儒雅含蓄、平淡简朴的审美格调回归到对传统礼仪风范的注重,凸显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宋朝皇帝来说,他们的服饰也是多含蓄温雅、理性约束之理,这也是很多人误以为宋朝皇帝不穿龙袍,是认为当时的皇帝倡节俭、重民风,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殊不知,宋朝皇帝不穿“龙袍”是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龙袍可穿。

“龙袍”起于唐,成于元明,壮盛于清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来,他所开创的服饰制度多围绕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而展开,他的服装完全按照周礼中的“王者之衮服大冕”样式制作,在这套衮服上,就包括“龙”的纹饰,它代表古代封建社会帝王身份的象征之一。由于秦始皇非常崇尚阴阳之说,便根据西周时期的五行学说,认为皇帝以土气盛,崇尚黄色。但此时并未有“龙袍”之说。

自唐朝以来,就将“龙纹”作为主要的样纹隽绣在帝王的袍服上,据《唐书·代宗纪》中记载:

“八年十一月……迅鞠志诚,在幽州,被服皆龙凤,乃流之岭外”

史书记载的地方属于幽州,而非皇家,可见唐朝时期的“龙凤”并未成为帝后专属。

直到元代,龙纹袍服则成为了皇家御用之物,明代时《舆服志》中记载明朝皇帝的常服、燕弁服均以龙纹为主。可见,元明时代,并未有真正的“龙袍”,而是泛指带有龙纹的袍服而已。

清代早期的《大清会典》《清初内国史院档案》等文献记载中关于“龙袍”之说十分少见,仅在少许文献中窥见,如《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曰:

“上礼服旨先农坛致祭毕御具服殿更龙袍” (卷61),“圣祖仁皇帝御用龙袍衮服”(卷83)

在这个记载中,可以略微看出,清朝早期的龙袍是在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时的服饰,

直到乾隆以后,服装制度才逐渐完善,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了龙袍的款式、纹样、颜色等,并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使用黄色。

小结:宋朝皇帝不穿“龙袍”,是因为当时没有“龙袍”可穿,君主神权在演变至宋朝,“龙袍”并未真正出现,而是以衮、冕等象征帝王权力的服装出现,只是在这些皇服上绣“龙纹”来象征君权神授、九鼎之尊的皇家威仪。

那既然在宋朝时期”龙袍“尚未形成,宋朝皇帝怎么来用服饰象征权力地位的呢?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宣告皇帝之位

关于黄色的象征,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董仲舒强调“五色配五行五方,土色黄,居中,代表中央”。

明代田艺衡撰写的《留青日札》中记载:

“黄,中色,中央。土之贵重者,故衣有五色,惟黄裳则帝王服之,玉有五色,惟黄琮则祭天用之。”

大意是只有帝王的衣服可以使用黄色,祭天的时候也要使用黄色,足以见得黄色象征着帝王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初唐时,民间还保留着百姓可穿黄色衣服的习惯,官员也有黄色的衣服,甚至混淆了百姓与官员之间的地位,直到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时,官员因为着黄色的服装被自己的部下殴打,唐高宗听闻后,就下令不准百姓、官员穿红色衣服,自此,黄色成为帝王的独尊之色。

后周显得七年(960年)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以陈桥兵变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安史之乱,赵匡胤以“黄色”的袍服来象征权力。

除此之外,宋朝皇帝的天子之服有七种,分别是: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绛纱袍、衫袍、履袍、窄袍、戎装,这七类服装中,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中,如大裘冕通常在祭祀时、元旦大朝会、册封皇后太子时,才能穿这件衣服;履袍是皇帝的便服,日常生活均可使用。

由于宋朝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较为开化,主张一种含蓄儒雅、质朴简约的风格,也被后人评价宋朝是“极简美学”,而宋朝皇帝的服饰也追求一种简约美、自然美、理性美。

宋朝儒雅风气甚浓,追求理性之美

宋朝采用重文抑武的国策,皇帝也多崇尚儒雅平淡,反对奢华张扬,更强调“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所以,宋朝皇帝的衣服也多以纯净的色调,如淡黄、赫黄、红、等纯色为主,明显体现了宋朝文质彬彬的文人风度、含蓄典雅的礼仪风范、以及平淡自然的审美格调追求。

宋朝的士大夫追求自然,崇尚简朴,所以宋朝部分文人不过于注重服装美,而是心灵美

如范仲淹自小出身农家,便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经常穿布衣工作,只有上朝时才会穿官服;王安石“经岁不洗休”,也有余靖不在乎自我的形象,不遮挡自我的衣着,与仁宗商讨国事时,被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为

时盛暑,靖对上极言。靖素不修饰,上入内云:“被一汗臭汉熏杀,喷唾在吾面上。”上优容谏臣如此。

凡此种种,皆是由于宋朝宽容度极高,更注重人的内在才华,而非外在形象。甚至连宋仁宗的衣服都是反复搓洗,多年不换一件新衣服。宋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十四日,仁宗因病昏倒,被人搀扶到寝宫福宁殿,韩琦等人看到皇帝的寝宫竟然和平民百姓的房间没有区别,帷帘内暗淡的素色被褥,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替换了,一切摆设也是那样朴素,不禁让那些豪奢度日的大臣,心中生愧。仁宗昏睡醒来,看见大臣们都在观察自己的寝宫,就打断他们说:

朕自居公众,自奉旨如此尔,此亦生民之膏血,可轻费哉?

据《宣和遗事》中记载,宋徽宗十分自爱民间的道服,因宽松随和、穿着方便,竟让宋徽宗即时换了道服,将龙衣卸却。

从唐代的华丽奢侈服装到宋代追求舒适简朴的转换过程,不仅仅彰显了时代的变化,更是一代人的自我超越,“重文抑武”的国策,让更多寒门士子凭借努力考取功名,更时刻保持着勤俭的风尚,塑造了宋朝儒雅的社会风气。宋朝帝王百姓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强调主体意识,他们会注重内心对自由闲适的需要,而非贵气华丽的虚无。

结语

综上所述,宋朝皇帝不穿龙袍,一方面是时代的局限,仅有“龙纹”的绣饰,并未有龙袍的服饰,“龙”的象征起源于封建社会早期,而“龙袍”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发展于元明,兴盛于清朝,民国时期亦有袁世凯穿龙袍之说;另一方面,宋朝崇尚尧舜之典,以衮冕为皇权代表,在举办祭祀、册封等重大活动时才能穿上象征皇帝的尊严地位,日常生活中,多用净色的常服,追求舒适简洁,正因如此,方能凸显宋朝儒雅的审美需求,更是对注重个体生命意识的人格超越。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胡桂梅《威严与华美——清代龙袍略论》

艾红《谈宋代文官服饰的美学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龙袍
皇权的象征:专家解析皇帝龙袍历史
专家解析龙袍历史:皇帝独享龙袍源于
龙袍上的秘密!解码清乾隆皇龙袍
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2
[转载]漫话古代中国皇帝的龙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