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李福达“妖人案”,从简单到复杂,不过是勋戚文官之争的缩影

案情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五年(1526)七月,妖人李福达被擒。李福达,山西代州崞县人,又名李午。曾经跟随王良谋反,失败后被擒,发配戍守山丹卫。李福达在山丹卫呆了一段时间,瞅了个机会逃走了,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李五,搬迁到了陕西洛川县居住。和他叔父李越一起,传播白莲教,假说是弥勒佛教,欺哄愚民。聚拢了几千人,大肆掳掠鄜州、洛川等地,抢掠财物、杀伤人命无法计算。官军得到报告后,前去追剿,李越和同党何蛮汉等人被擒后斩首。李福达再次逃走,逃到了徐沟县入籍定居,改名换姓为张寅,贿赂县中大户人家,认他为同宗,编入家谱,就此掩入耳目。

李福达后来又带了许多钱财进入京城,上下打点,花钱买了个工匠籍贯的身份,然后又交纳粮食,得以充任为山西太原卫指挥使。他的儿子李大仁、李大义、李大礼都被补充到工匠之列。李福达会烧汞炼丹,所以能和京中贵戚来往,其中最为熟稔的,就是武定侯郭勋。他们经常来往。本来李福达更换了身份,洗白了自己,也当上了朝廷的武官,幸福的小日子过得是不亦乐乎。但是一次意外,使得他又重新跌回了谷底。化名张寅的李福达有一次去同戈镇,结果被他的一个家乡的仇人薛良,看见并告发了他

李福达看到薛良后,就知道不好,连忙返回京城。但是已然为时已晚。官府抓到了他两个儿。李福达无计可施,就自己去到官府对质。

讲到这里,基本的案情介绍完了。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逃犯,换了一个身份生活,买了个官,过得还不错。结果被他的仇人发现告官。接下来按照正常程序要说是很简单,按章办事就完了。

但是不然,这起案件后来却发展的非常狗血,一直捅到了当时的嘉靖皇帝驾前,受这起案件牵连的官员达到了数十人之多!

地方初审

在地方上先后审讯李福达的是代州知州杜蕙、胡伟,证人是李景全等人。将案件详情上报布政司李璋、按察司徐文华等人,又上报巡按御史张英。这些人都认为张寅就是李福达。如果这样结案,就没事了,但是没那么简单。

巡抚毕昭认为:"李福达不可能是张寅,他是被仇人薛良诬陷所以致此"。所以力主为此案平反,并且要治首告薛良诬告罪。这种说法也有证人,就是李福达的邻居成广。可是还没等案子未完,毕昭以侍养老人的原因,离任而去。毕昭走了,但是案子有了异议,那就无法轻易解决了。

正巧,御史马录此时巡按山西,再度复审,他认为张寅就是李福达,所以就维持初判。武定侯郭勋得知消息后,就写信托马录放免李福达父子,马录不听,定李福达谋反罪,妻子、儿女连坐。并且火速上奏章弹劾郭勋与逆贼结为同党,并呈上郭勋的书信。于是这件事就到了嘉靖皇帝那里。

嘉靖皇帝按照惯例,把此事交给了都察院,都察院长官右副佥都御史席书,是郭勋的人。所以也就帮助郭勋求免李福达之事。

要知道明代的审判机构,是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部门组成,也被称作"三法司"。有一定的互相监督作用。有人主张,必然就有人反对。对于此事,大理寺评事杜鸾就不同意席书的做法,他于是上书弹劾郭勋与席书,请求皇上先将二人处以国法,再派官员慢慢审问李福达罪行。奏章递上,却没有回音。然后都察院又上奏书报告李福达罪状。还是没有回信。都察院又上奏李福达罪状,建议下令山西巡抚、按察使将李福达移到三司会审。

为什么御史马录会笃定的认为张寅就是李福达呢?这个马录也是一个精细人,他走访了许多的地方,也询问调查了许多的人。比如说徐沟的乡绅、原任给事中常泰、谳狱郎中刘仕等人。这些人都坚定的说:"张寅就是李福达,没有疑问"。即使是这样,马录还是不放心,又下檄书命令李福达老家和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的父老百姓,其中认识李福达的人前来辩认,都认定此人是真李福达

马录至此已然认定张寅就是李福达!于是再次写公文给布政史李璋、按察史李珏、佥事章纶、都指挥使马豸,请他们亲自审讯,李福达到此,证据确凿,也只能供认不讳。

马录于是同巡抚、都御史江潮一起上奏书说:"李福达聚众数千人,杀人上万,虽然潜逃躲避,隐踪匿迹,但罪行已然昭揭。虽然更改姓名,可是凶恶的面貌和从前一样,处以极刑,都不能偿还他的罪恶。武定侯郭勋结交李福达,毫无顾忌地托人请求放免反贼。虽然他不一定能知道李福达有叛逆的前科,而来做说客私自干涉审讯,不避讳此事,也应该以法论处,以示警告"。奏章上奏之后又被皇上转到都察院。当年十ー月,左都御史聂贤等人,又奏书说:"李福达叛逆罪行已审得很明白,按法律应该磔死"。嘉靖皇帝这次同意了,押李福达入狱等待处决。

翻案

要说这件事到此应该就尘埃落定了,但是却又掀起了更大的波浪!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郭勋!嘉靖皇帝就此事诘问郭勋,让他自己赎罪。郭勋害怕,他知道,要想自己平安无事,就一定得把这件铁板钉钉的铁案翻过来!所以他就上书为李福达辩护,嘉靖皇帝置之不问。郭勋一看一招不行,就另使一招。他又让李福达儿子李大仁上书申诉,请求为父昭雪明冤。皇上把奏折转到下边。都察院左都御史聂贤,和原来主持审讯的御史高世魁,知道这是郭勋指使的,就上书奏请皇上不要理睬。

郭勋对李大仁说:"如果不能解脱,你们要姑且逃走,不要走上一起被杀的死路"。谁知道这话被泄露了出去。这下郭勋闯了祸了,要知道有明一朝,勋戚和文官集团,历来是对头。而这起案件,郭勋又几乎得罪了全部的文官!于是乎文官群起而攻之。给事中刘琦、程辂、王科、沈汉、秦祐、郑自壁,御史高世魁、郑一鹏,南京御史姚鸣凤、潘壮、戚雄等人一起都弹劾郭勋"勾结逆贼,接受贿赂。李福达即使被杀掉之后,郭勋也没有被赦免罪责的理由"。给事中常泰也上书说:"郭勋借认罪为名,实际上是在替李福达喊冤请求申明理由,判他知情不举之罪,看他怎么说?郭勋为李福达作间谍,为李大仁等人出谋划策,说等事情紧急就逃命,判他故意纵容叛贼之罪,他还有什么话说?"给事中张达等人上书说:"凡是谋反这类大逆,应施以重刑。知情而故意纵容,也应该从重处罚。现在郭勋上书求情,庇护叛逆,不宜从轻处置"。聂贤也奏书说以连坐法惩处郭勋。

嘉靖皇帝收到文官们的奏折,一时之间无法处理,于是使出了个"拖"字决,既不同意也不反驳,搁置在那了。郭勋看到这种情况,心里不害怕是假的。知道此时再纠缠这件案件已然毫无胜算,只能在别的方面下功夫了,于是他就想起了嘉靖皇帝心中的那个解不开的结,那就是大议礼!郭勋准备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郭勋于是上书,只字未在提李福达案,而是大说特说自己之所以被文管集团这么厌憎,都是议礼事件触犯了众怒。嘉靖皇帝看到了郭勋的奏折后,居然相信了。然后皇上就命令锦衣卫千户戴伟,把李福达案件所有的讼词卷宗、囚犯证人,一起下镇抚司会审

看到这种情况,文官们的气愤可想而知!这么铁证如山的案件,居然又被推翻了。于是给事中常泰、秦祐,御史任孚、邵豳,郎中齐仕等人再次上奏章弹劾郭勋。江潮、马录等人则也一同上书,只不过他们说的是:"李福达不冤,请皇帝治罪"

郭勋等勋戚此时也拉起了联盟,合力制造流言蜚语,说:"朝廷大臣内外勾结借此案陷害郭勋,这其实就是为了报复他大议礼时和大家持不同意见"。嘉靖皇帝慢慢相信了这种说法,可悲的是这些大臣们却并不知道。嘉靖皇帝命令立即押送李福达到京听审。

这一次动静大了,参与会审的官员有刑部尚书颜颐寿,侍郎王启、刘玉,左都御史聂贤,副都御史张闰、刘文庄;大理寺卿张沐、少卿徐文华、顾佖,寺丞毛伯温、汪渊和锦衣卫、镇抚司各官,可谓是阵容强大。会审的地点是按察使司,审讯结果是李福达供认不讳。于是会审的官员,集体上奏请皇上下令磔死李福达。但是嘉靖皇帝不相信,命九卿大臣再次在宫廷会审李福达。此次会审,告发者薛良,证人李景全等人,一起指证此人是李福达,李福达说不出话来。然而另外一方,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个回家奉养双亲的毕昭,此时却出现在了大殿上,并且领来了证人成广。

成广是毕昭认为薛良诬陷李福达的证人,让他作证。大家审问成广,他却说:"我以前从来就没有受官员审理过,怎么会说过这样的话呢!"

颜颐寿等人把这句话告诉嘉靖皇帝,他起了怀疑,令"斋戒过后,亲自审问"。大学士杨一清却说:"民事案件不必麻烦圣上劳神,请求仍让审判会审"。刑部主事唐枢也说:"李福达罪行很明确,判他死刑不冤"。

嘉靖皇帝认为这些人欺瞒他,不让他参与是因为怕露馅,于是很生气。但是杨一清是宰辅,多少得给一点面子,于是就把气撒到了这个小官刑部主事唐枢身上了。于是就打了他一顿,并且罢职为民。

从唐枢身上,颜颐寿等人察觉出了嘉靖皇帝的态度,于是就害怕了,赶紧亲自核实前后审讯记录,然后把此案定为疑案。嘉靖皇帝一看,案子从铁案一下子又变成了疑案,心中更是怀疑了,但是他仍然不动声色,仅仅是斥责了颜颐寿等人。

嘉靖六年(1527)四月,嘉靖皇帝派锦衣卫官员刘泰等人,逮捕马录下镇抚司狱,待审,又押原来各位审案官员李璋、李珏、章纶、马秀到京立即审讯。

颜颐寿看到这种情况,只能硬起头皮说:"李福达谋反情形明确,法律难以放过他况且他又以神奸妖术蛊惑人心,我们大臣如果不处置他,或放掉他,过些时间又会发生洛川那样的灾祸。即使杀掉我,也抵不上我的欺君之罪!"

这次嘉靖皇帝彻底怒了,一起案件翻过来调过去,而颜颐寿的态度又摇摆不定,时而铁案,时而疑案,顿时愤怒,说:"颜頤寿的职责应该是主管刑法,却结党营私胡乱诬蔑他人",让他戴罪立功。颜颐寿请求会审,嘉靖皇帝准了。于是提审马录与李福达对审,案情无翻供迹象。颜颐寿等人又请求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却说颜颐寿等人"互相勾结欺骗圣上"。于是逮捕了颜颐寿和侍郎刘玉、王启,左都御史聂贤副都御史刘文庄,大理寺卿汤沐少卿徐文华、顾佖等人下狱。其他原来审案的郎中、御史、寺正等官,都被逮捕等待治罪。被此案牵连的多达百人。八月,嘉靖皇帝命令桂萼总管刑部事务,张璁总管都察院事务,方献夫总管大理寺事务。全权负责主审这起案件。

定案

此时这起案件已然不是案件本身的问题了,而是已是发展成了文官集团和勋戚集团甚至皇帝之间的争斗了,朝廷之上风声鹤唳。太仆卿汪玄锡与光禄少卿余才,偶然说了一句"李福达案已知详细情况,为何要生出更多的事来才停止呢?"这句话被密探告诉给了张璁等人,他们上奏皇帝,于是下令逮捕汪玄锡、余オ下狱拷打,查问幕后主使。

大学士贾泳与马录,二人是河南人老乡,马录被逮捕,贾泳送书信安慰他,镇抚司上报此事。又搜到都御史张仲贤、工部侍郎闵楷、大理寺丞汪渊、御史张英的私人信件,嘉靖皇帝责问情由,命令一查到底。最后贾泳因罪退休,张仲贤等人被逮捕

九月,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迎合圣意,当廷审问了马录等人,马录经不起毒刑折磨,屈打成招说:"因为挟带私人感情之故,使无辜之人被判有罪"。张璁等人上奏嘉靖皇帝,同时释放了李福达。

嘉靖皇帝拿到马录的供状后,对马录大为愤怒,想处以极刑。张璁可能是出于良心发现,反而为马录开脱解释,马录得以免死,判罪戍边,编入南丹卫戍守,子孙世代戍边。其他大臣违抗圣意弹劾郭勋,朋奸比党,陷害正直之人,命逮捕给事中刘琦、常泰、张逵、程恪、王科、沈汉、秦祐、郑一鹏等人,御史姚鸣凤、潘壮高世魁、戚雄等人,刑部郎中刘仕,大理评事杜鸾等人下狱,严刑拷打致死者十余人,其余的戍边、削职回乡,被秧及者四十多人。贬大理寺少卿徐文华、顾佖戍边。颜颐寿等人被逮捕后,倍尝酷刑,听说此事者感到很悲惨。不久后,这些人都被夺官罢职归乡。只有徐文华、顾佖二人被罚戍边。这是因为这两人都和张璁等人在"大礼仪"中辩论过。

江潮、李璋、李珏、章纶、马豸等人都被罢官,韩良相及其证人都被充军戍边。张璁等人自称平反李福达案有功,请嘉靖皇帝下令编写《钦明大狱录》,发给朝廷内外大臣,以诏示颜颐寿等人欺罔之罪。嘉靖皇帝批准了。.

大白

这件事写到这里,好像又结束了,但是真是可以说天日昭昭,三十九年后的意外一件事,终于使得此案沉冤得雪。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川妖寇蔡伯贯叛乱,不久被擒,审问得知:蔡伯贯认山西李同为师。四川巡抚、按察使给山西发公文,捕李同下狱。李同自己招供是李午的孙子,李大礼的儿子,他家几代都习练白莲教。假称唐朝皇室李姓后裔应出来掌管天下,蟲惑百姓,带头叛乱。李同的供词,和《钦明大狱录》中的案犯姓名一致。山西巡抚、按察使据连坐法,判李同死罪。

都御史庞尚鹏上书"根据李同案件,李福达案更为明朗。而当时诛连缙绅官员四十多人,官绅士大夫们受的灾难,可以说是很深重的。郭勋世代蒙受国家恩典,而他与逆贼结为同党,陷害官绅。可是当时掌握大权的人都颐指气使,以致于如此。万一其中隐藏阴谋,人人服命,酿成灾祸惨不忍言啊!乞求皇上罢免郭勋等人官爵,以示警戒;马录等人特别优待,以此为忠良之士伸张正气"。

此时的嘉靖皇帝已然去世,当政的是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他批准了这个奏章。凡是当时被害致死、被贬官、戍边的,都被评议功绩等级记录下来,李福达案至此才完全了结。

结语

作者言:李福达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不过是一桩鉴定"妖人"身份的案件而已,经山西御史等官员反复审讯,已然查明,证据确凿,李福达本人也供认不讳自已谋反前科。但是,此案因牵扯到武定候郭勋,而变得十分复杂起来。此案越追越远,被郭勋刻意引导,后来居然追溯到嘉靖初年"大礼议"之争的事件了。从李福达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嘉靖时期勋戚和文官之间的争斗是何等的激烈,而"大礼议"之争的影响,居然是那么的深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为 | “明代大案多枉!”
李福达之狱
高寿仙||政治与法律的交织纠缠:明嘉靖初李福达案探微
《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原型,明朝嘉靖初年“真假李福达案”
斩明(12)/李福达之狱:大明皇帝要帮反贼头子翻案,这正史居然如此荒诞
《狯园》番外:嘉靖大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