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

汉中平元年(184年),一场动摇东汉王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广义上的三国时代也由此拉开序幕。东汉朝廷无力镇压起义,便将权力下放给地方自行募兵,地方诸侯也由此做大,汉室衰微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延康元年(220年)十二月,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前后四百多年的大汉寿终正寝。为了显示自己的德行和胸怀,曹丕降封刘协为山阳公,许他在其封地内“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还封刘协的四个儿子为列侯。

有道是“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和后世的亡国之君相比,曹丕对刘协是真的非常优待了,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从汉室手中接过来的江山,最后被别人学着他的样子夺走了。魏咸熙二年(266年),晋王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享国46年的曹魏宣告灭亡。司马炎学着曹丕的故事,降封曹奂为陈留王。对三国历史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魏蜀吴斗来斗去,最后都便宜了司马家,也就是“三家归晋”。

魏蜀吴三家的亡国之君,都接受了西晋的降封,只是在爵位上各有不同。蜀汉后主刘禅,封爵是安乐公,而孙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却只是一个归命侯。这也不禁让人疑惑,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何曹奂、刘禅和孙皓的待遇差别这么大呢?公元263年,已经大权独揽的司马昭兵分三路攻蜀,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后主刘禅出降。之后邓艾上书司马昭,建议降封刘禅为扶风王,但是司马昭并不采纳,只给刘禅封了公爵。

自西汉“白马之盟”以来,无论是汉室还是曹魏,王爵都不轻易给外姓之人。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然后第二任魏王曹丕就篡了汉。当时司马昭已经被封为晋王,司马昭之心也已经是路人皆知,只不过他只想当曹操,曹丕当年做的事他打算留给儿子去做。在司马昭主导的魏国,怎么可能给刘禅这么一个外姓封王爵?更何况当年曹丕降封汉献帝,也只不过是一个公爵,刘备以汉室后裔自居,蜀汉带有汉室的政治血统,所以封公最合适不过了。

灭蜀两年后司马昭去世,儿子司马炎成了当年的曹丕,但是如何安排魏帝曹奂呢?古代的政权交替讲究一个“正统”,在司马氏看来,曹魏受汉禅让便得了汉之正统,晋室再受曹魏禅让,便也是得了曹魏之正统。而名义上继承了汉室正统的蜀汉,亡国之君刘禅已经封了公爵,给曹奂也封公爵让两人并列显然不太合适。为了维护新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地位,司马炎决定提高曹奂的地位。公爵之上是什么爵位?只有王爵。虽然对晋室而言是异姓王,但说白了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前朝废帝。

虽然魏蜀吴三家都曾克成帝业,但是吴国的合法性存在着许多问题,以至于三家之中吴国给人的感觉始终比另外两家矮一截。在正统地位上,曹魏起码有名义上的汉帝禅让,蜀汉则是“汉室后裔”建立,有大汉的政治血统。而吴国一样都没有,就连孙坚拿命换来的传国玉玺,也让孙策当成“启动资金”抵押给袁术了。所以曹丕篡汉之后,刘备可以借着给汉献帝发丧的名义称帝,而孙权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之后吴蜀双方结怨,孙权为了自保转而在名义上依附曹丕,曹丕也顺水推舟给了孙权“吴王”的名号。

所以在司马家看来,吴国称帝是并不合法的,没有任何的正统可言。所以吴国的君主最多只能算个王,不算皇帝。刘禅先前是皇帝,降封为公爵,孙皓是诸侯王,所以降封只能当个侯。毕竟给刘禅封爵的时候,还得考虑装装样子给吴国看,灭掉吴国之后天下重归一统,怎么分封孙皓已经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了。司马炎本人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子孙日后还要在吴国的故土延续国祚。

但是不管怎么说,陈留王曹奂、安乐公刘禅、归命侯孙皓这三位亡国之君能够安度晚年,结局还是不错的。至少比起后世动辄被杀的亡国之君,下场好很多。

更多精彩历史,尽在历史百晓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刘禅被封公,曹奂被封王,而孙皓只能封侯呢
曹奂为王、刘禅为公、孙皓为侯,同是三国末帝待遇为何如此不同?
曹奂封王、刘禅封公、孙皓封侯,三家同是归晋,为何差别这么大?
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讲究?
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
三家归晋,为什么魏国皇帝封王、蜀国皇帝封公、吴国皇帝封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