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巜楞严经》之盲人提灯与心性光明(十八)

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终于在菩提树下证悟佛性。并且,了了证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所谓"智慧德相",就是众生本自具足的佛性,简称自性。

自性,切不可认为,各自的佛性,你是你的,我是我的。

佛性为一切众生所共有。我们虽贵为人身,与昆虫蚂蚁,同一佛性,乃至阿罗汉、菩萨、佛陀,也与我们的佛性,无二无别。

佛性如虚空,无形无相,无有障碍,圆满十方,无所不在。

佛性又非虚空。虚空,空顽无知,而佛性灵明常觉,一切明了,并且能够生发无边妙用。

下面我举生活中两个事例,体悟我们本有的佛性(自性)。

(一)甲、乙两人,各自饮水。甲饮热水,乙饮凉水。各问两人,水温如何?

甲必定告诉你:感觉此水较热。

乙必定告诉你:感觉此水较凉。

你再问二人,你们感觉此水,或热或凉,是清清楚楚,还是模模糊糊?

他们两人一定会回答:知冷知热的感受,是了了分明的。

就此事例,我提出三个问题:

(1)水热,水冷来自水本身,还是人的感知?

(2)人的感知,是一,还是多?

(3)甲、乙两人,在感知水温时,有何不同,有何相同?

回答第一个问题:一般人认为:水热,水冷是水本身所据有的,无论你喝,还是不喝,热水就是热的,冷水就是冷的。这其实是人的错误认知,或经验判断。水是无情之物,岂能自知或冷或热;死人是否还能感受,水冷水热?所以,水冷或水热,完全是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感知。因为有这种经验,既使我们不接触它,也能判断水的冷暖,但这仍然是间接的触摸。

通过第一个问题,可以拓展我们的认知:一切外物的冷暖湿滑,轻重粗糙,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与外物无关,但正是因为这些错误认知,自己把自己禁锢起来,不得自在。如果我们能够确信,一点也不怀疑,这一切的感受都是虚妄的,与外物无关,那么,入火不烧,投水不溺,举重若轻等等自性妙用,就能显发出来。佛菩萨通过修行,认知到这一切的虚假感受,故有种种神通变化。但这一颠倒认知,是无量劫来形成的坚固妄想,一时我们很难转变。

回答第二个问题:人的感知功能,无量无边,你和多少种外物接触,就有多少种感受。比如,你吃不同的食品,你就会感知苦辣酸甜咸等不同的味道。这时,我们一定要建立一种认知:味道不来自食物本身,而是我们的感知,没有我们的感知,一切味道无从生发。

回答第三个问题:

甲乙两人,在感知水温时,有何不同,有何相同?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以觉察深藏的佛性。

他们的不同点是:甲的感受是热。乙的感受是凉。这一点勿容置疑,简单明了。

他们的相同点是:

甲清楚明了水热。

乙清楚明了水凉。

虽然,甲乙两人,感受不一样,但是,他们那个"清楚明了的知道"水热或水冷的"觉",是相同的。

这个"清楚明了的觉",就是佛性,它清楚明了一切,诸如外物的冷暖、色彩、方圆、大小、轻重等等。显然,这个又不是物体的冷暖、色彩、方圆、大小、轻重等等,它无形无相,如光一样清楚明了的照耀一切。

这就是我们的自性!每一人,乃至猪狗牛羊,都有这个清楚明了的知道—————即所谓的佛性,它显然是一,而非是二。

通过第一个事例,我们应得出下面结论:

(A)佛性(自性)就是那个"清楚明了的知道"。

(B)佛性,既不是被感知的外物,也不是或冷或热的感受,它是脱离外物(客尘)和身体感受(根),它只是一个清楚明了。

(C)佛性,众生、菩萨、诸佛所共有,是一,不是二。

这就是见性大师常说的一句话:

见证自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中的那个"知",就是"清楚明了的知道",它就是佛性,或一切众生共有的自性。。这里,你要细微的观察,它既不是水的冷暖,也不是身体对冷暖的觉受,它只是如如不动的明了。

第二事例,我们另选章节,继续体悟自性如如不动,随缘显现的特性。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我的老师
吃素有两个基本的理由
吃素有两个基本的理由,你想到了吗?
42 修行的原则
陈星一首佛音《南无观世音菩萨》,愿一切众生,悉能如愿!
​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值得珍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