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清理仓库垃圾,无意捡到一张“请假条”,珍藏3年后成镇馆之宝

王羲之,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书法作品可谓是气势宏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是因他而得。2018年,王羲之的《平安帖》在拍卖会上被拍出了3.08亿元的高价,一时间在古玩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倒不是说王羲之的《平安帖》不值这个钱,而是经鉴定,这个被高价拍下的《平安帖》其实是赝品。

拍下《平安帖》赝品的人是一个暴发户,经常以高价拍下各种古董,不过他这次高价拍下《平安帖》并不亏,因为虽然是赝品,但也是唐朝人的临摹本,上面还盖满了乾隆皇帝的印章,可以说也算价值不菲了。可是相比《平安帖》卖出3.08亿的高价,王羲之的另一作品《上虞帖》却被人发现丢在了一堆废纸之中。

这个被丢在废纸中的书帖名为《上虞帖》,里面的内容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一张肚子痛的请假条。因为当时王羲之跟朋友约好了晚上见面,但是临出发前,突感腹部不适,所以写了《上虞帖》向朋友告假。因此,《上虞帖》别名又叫《夜来腹痛贴》。

而王羲之是书法大家,随随便便一个字就是价值千金的作品,所以他的“请假条”流传到后世被奉为珍宝,也是有情可原的。不过《上虞帖》成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这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其间还是历经了几年的波折的。

这个故事就要从1972年说起了。那时候,上海博物馆里有一个叫做万育仁的工作人员,是文物清理小组的成员之一,1972年的一天,下班之后,他被领导留下,让他顺手清理一下博物馆的仓库,把垃圾整理出来。

结果万育仁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晃眼看到了一张黑黄色的字帖,安安分分地被丢在了一堆废纸当中,他看着觉得有些好奇,疑惑是不是什么宝贝被误扔了,于是走过去看了一眼。可是等他捡起来仔细看过之后,发现字帖内容却是王羲之的《上虞帖》。

万育仁一点都不惊奇,心下了然的转身又把这张《上虞帖》丢进了废纸堆中,因为工作这么些年来,他看到过无数张《上虞帖》,都是市场上的人临摹的赝品,没什么价值。而这张《上虞帖》被丢在废纸堆中,大抵也是假货吧,没什么好惊奇的。

可是那天晚上回去之后,万育仁眼前总是出现那张《上虞帖》的身影,在脑海中细细回想之后,他觉得那张《上虞帖》上盖着的好几个章越想越真实,而且字迹流畅,纸张的泛黄程度也不像是现代的作品,越想越是纳闷,于是万育仁又去了一趟博物馆,把那张《上虞帖》拿回了家。

等第二天上班,万育仁带着《上虞帖》去找专家鉴定。专家可能也是看到过很多《上虞帖》,所以乍一看到万育仁手中的那一份时,并没有露出什么惊奇的表情,只淡淡地扫了一眼,然后笃定地说是赝品,还叮嘱万育仁不要随便把这种东西往博物馆里面放。

​虽然专家给出了结果,但是万育仁还是不死心,万一是专家没有仔细看呢?于是他又将《上虞帖》带回了家中,这一放就是3年。1975年,沈之瑜重新担任上海博物馆的馆长,万育仁才再次拿出了那本《上虞帖》,请求沈之瑜认真鉴定一番。

于是沈之瑜找来了一位还算有名的书画专家谢稚柳,经他一番仔细鉴定,发现那张《上虞帖》确实是文物真迹,只不过并非王羲之亲手所写,而是唐朝人临摹的帖子,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也算是一个文物珍宝了,所以上海博物馆将其当做了镇馆之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在垃圾堆里无意发现一张“请假条”,珍藏3年,如今成镇馆之宝
王羲之书法惨遭扔仓库,3年后专家发现痛心疾首,如今是镇馆之宝
1972年,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万育仁提着装废纸的竹篓准备拿去倒了
1972年,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提着装废纸的竹篓准备拿去倒了,突然
1972年他在垃圾框里捡到一张“废纸”,38年后价格涨到3亿
垃圾堆里一张废纸,竟是王羲之的“告病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