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尸”非尸体,“殿”也不是殿堂,“屈”原来是人的那种羞耻感

「篆字识读」第一辑:

第六讲、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尸、屈、殿

16、尸

读音:shī,失脂切。

《说文解字》:陈也,象卧之形。

陈,陈列。

甲骨文,从字形来看,像一个侧坐着的人。本义指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死人的“尸体”。后来逐渐被牌位、画像所替代。所以有陈列之意。

金文,基本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沿袭了甲骨文、金文形体,只是笔画更规整了。

17、屈

读音:qū,九尾切。

《说文部首》:无尾也,从尾,出声。

甲骨文无“屈”字。但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和金文的两个“尾”字,看到“屈”字上部分的字形演变,这并不是动物的尾巴,而是人,屁股后面有类似尾巴样的东西。

金文,“屈”的意思即是屈身裸露。

在远古旧石器时代,人类已有了羞耻感。早期的衣服只遮蔽裆部,即“遮羞布”,因无遮羞布而露出生殖器官而感到屈辱。“屈”字正是这一现象的说解。上“尾”下“出”,这里的尾,是古人挂在屁股后面装饰或遮羞物、兽皮等,故《说文解字》对“屈”的解释为“无尾也。”意思是因为无遮羞物而露出隐私部位,因此感到很屈辱。而露出隐私部位,正是身体弯曲时的现象,所以也有了“屈尊”之说。

下面的“出”字,就是露出、出现的意思。

甲骨文“出”字,上面是脚,下面是洞口。远古时代,先民居住在山洞里,脚伸出洞口。如现在的“出门”,也是脚先迈出。

小篆,沿袭了金文的形体。

殿

18、殿

读音:diàn,堂练切。

《说文解字》:击声也,从殳,tún声。

殳,古代的一种兵器,有棱无刃。

本义为“击声”。通常多用假借义,指宫殿。

甲骨文无此字。“殿”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形旁“殳”为手持兵器之意,表示“殿”的本义又与兵器有关,如殿后、殿军等。

既然“殿”的本义是“敲击声”,又与兵器有关,从金文“殿”的字形来看,上“尸”,即人,屁股后面一个“爪”的形状,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敲击身后或者手里的兵器或木棍或抽打鞭子,发出响声,以吓退来犯者,这类似胆小的人走夜路,总要发出某种声响以壮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某种仪式,所以后来引申为高大的房屋,宫殿或供奉神佛的房屋。

小篆,形体有了很大变化,左为“屁股”,上“尾”下“几”,“几”类似桌凳,人坐在凳子上;右“殳”,右手拿着棍子或鞭子或某种武器。

大家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字
细说汉字:般
汉字趣闻之三十八:我、毕、敝、必、丙、不
甲骨文中“殷”字的释译
从甲骨文出发的“图画+故事”课21—— 一年级下册29课:分、殳、没、要、位、孩、亥、选、先
【障】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