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芝味本草——第60期(远志)一味特别的中药

中药远志出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适宜于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

古时候远志整株都可药用,别名叫小草。就其名字寓意来说,远志代表目标远大,小草却形容渺小,同一株植物竟然有着如此悬殊的两个药名,是不是有点奇怪?

其实远志整棵植株,根部膨大而长,地上部分枝叶细小,确实就像小草。远志名由功效,小草名由形状。远志与小草名义之歧在历史上还有过一段趣闻,不妨听听!

东晋谢安“远志与小草”的故事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

《世说新语》讲的是,东晋谢安高卧东山隐居,四十余岁不愿出仕。后朝一再催促他出山做官,谢安无奈这才答应出山,但他坚决在大将军桓温部下做司马。当时有人给桓温送去一些草药,其中一味药正是远志。桓温问谢安:“此药名远志,又名小草,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称呼呢?”谢安未能答出,这时另一位名士郝隆应声答道:“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安听后脸露愧色。郝隆其实是说“处”土中之根即为远志,“出”地上之茎即为小草,却隐含“”隐居时叫作远志,但出山便成了草”的讽刺。显然是在调侃谢安晚节不保,屈就朝廷一事。后来,经过10余年的韬光养晦后,谢安在抵御前秦入侵的淝水之战中,指挥谢家子弟大获全胜,奠定了谢氏当轴氏族的地位和王谢并称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远志”。这个“远志与小草”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龚自珍借“远志与小草”喻怀

“远志与小草”在历史上经常成为诗人们慨叹怀才不遇的题材。此处鉴赏一例。

《远志》(清代 龚自珍)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土,官至礼部主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当时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预料到英帝国主义可能出兵侵犯,龚自珍与林则徐建议清廷应加强战备,巩固边境海防,绝不能妥协,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重视和采纳。

这首《远志》诗的大意是,我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的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现在虽有好汉的抱负,不凡的身手,但却像被大雪封阻在山东道上的游子一样,不能前进。龚自珍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同时亦可知,他对本草也相当了解,所以才能借药咏怀,应用自如。

远志(植物药)

01【药用来源】

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吉林、河南等地。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须根及泥沙。生用或炙用。

02【方剂应用】

归脾丸、柏子养心丸等。

03【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心、肺、肾经。

04【功 效】

安神益智,袪痰开窍,消散痈肿。

05【主要应用】

1. 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多用治心肾不交所致者,常与人参、龙齿、茯神等同用。

2. 用于痰阻心窍,癫痫惊狂。治癫痫昏仆,痉挛抽搐,常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同用;治惊狂发作,常与石菖蒲、郁金、白矾等同用。

3. 用于咳嗽痰多。常与杏仁、贝母、桔梗等同用。

4. 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内服可单用研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龚自珍的《远志》诗
最励志的中药!增强记忆力!|远志:当代的中医精神
治失眠、止夜哭,还能消除行气祛痰,“小草”也有“远志”
出山小草
中药半月谈 | 远志
UC头条: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药——远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