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樊 波 胡立德 || 制定课堂观察礼仪: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文化

导读

在具体的学校教学管理中,我们要设计怎样的课堂观察礼仪,不但可以规范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听课行为,约束某些随意且不受欢迎的听课行为,而且还能得到授课教师的主动回应,以确保取得良好的课堂观察效果呢?

全文共3039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一次教师大会上,校长对教师们说:“我们听课的方式是事先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请大家做好随时被听课的准备哦。”然而教师们反映,学校领导或是其他教师仿而效之的推门听课方式并不受欢迎,因为这种听课形式缺乏“礼仪”,对授课教师不够尊重。

“听课”与大家通常所说的“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相近。课堂观察是有礼仪的。美国学者彼得·马斯特(Peter Mast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课堂观察礼仪(Classroom Observation Etiquette)的命题。他指出:观察员,特别是行政观察员,对课堂而言,可能是一种侵入性存在(invasive presence)。[1]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越来越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听课活动,但只要有人不打招呼就突然推开正在上课的教室门,就难免不对师生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观察者有责任通过有意识地采取礼貌和不具威胁性的举止来尽量减少这种行为对课堂的影响。

采取什么样的听课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的学校教学管理中,我们要设计怎样的课堂观察礼仪,不但可以规范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听课行为,约束某些随意且不受欢迎的听课行为,而且还能得到授课教师的主动回应,以确保取得良好的课堂观察效果呢?我们决定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组织各部门各学科教师结成项目团队来探究并制定这套制度。项目团队在考虑事项关联性的基础上,围绕驱动任务提出了五个关键问题,由团队成员组织各部门和各学科教师讨论。

1. 什么时间听课比较合适?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老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听课都可以”,一些新接班的任课教师则提出:“如果我和学生还处在磨合期的话,最好不要来听课。”比较听话的教师回答说:“听课时间由学校安排比较好。”而有些年轻教师提出:“什么时候听课,最好听听我们的意见,因为我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教务处的教师则强调:“听课时间由学校统筹安排吧。”

不同教师的不同意见反映了各自的立场和观点。针对这种莫衷一是的状况,项目团队成员经过协商,最后确定了关于听课时间与方式的五条原则:(1)由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开学初提出课堂观察计划,包括听课的年级、数量,听课的具体时间由教务处统筹安排;(2)学科教师的相互听课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时间由学科主任与教务处协调,由教务处统筹安排;(3)教师积极主动向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发出听课邀请,受邀者应该积极响应;(4)听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开学第四周以后,但如果授课教师有时间上的特殊要求,可不受此时间限制;(5)听课与被听课者之间可以商定听课的时间和方式。

2. 是否需要事先确定听课主题?

对这个问题,教师们比较集中的意见是,事先确定听课的主题比较好,如问题化教学、结构化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等主题。理由是听不同教师对同一主题的教学,有利于教师聚焦主题大概念相互交流和评价,也有利于对教学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从不同个例概括出某一主题教学的一般规律。但教师们对由谁来确定听课主题有不同的看法。

就此,我们在听取部分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统一了项目团队成员的观点,即学校的教学变革固然与全体教师有关,但学校科研室主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教务处了解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而听课是教学变革的一部分,因此由这两个部门根据学校教学变革的需要,共同商议每学年的听课主题比较合适。听课的主题由教务处以公示的方式告知全体教师,相关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全校教师对项目团队的观点基本认同。

3. 进教室听课前需要关注哪些礼仪?

一开始,大家认为听课前的礼仪无非就是打个招呼。但讨论之后,项目团队发现还有许多与听课活动准备工作相关的礼仪。项目团队归纳整理后认为,除了确定听课主题外,诸如听课教师还想观察什么、听课前与授课教师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交流、听课教师的座位应该怎样安排等问题都与礼仪有关。

项目团队经过认真讨论,得出比较统一的意见,即进教室听课前的礼仪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1)校级和中层干部在进行课堂观察24小时前,要与授课教师正式或非正式讨论课堂观察的内容,为有针对性地了解授课教师某方面的特长或有待改进的地方,可以向授课教师明确说明自己想在教室里观察什么,同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程序,获取相关的资料或信息;(2)本学科教师或跨学科教师在课堂观察前,要在备课活动中与授课教师进行前期交流,双方确定好课堂观察的形式和内容;(3)上级督导部门或上级行政部门领导的临时课堂观察,最好能在上课前10分钟与授课教师进行简短交流,征得同意后方可进教室听课,以示尊重;(4)课堂观察者可以向班主任索取学生座位表,方便必要时获取相关信息,班主任应予积极配合;(5)必要时,课堂观察者可以询问授课教师自己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听课比较合适,授课教师应予主动配合。

4. 听课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这个问题的讨论是从有些教师听课时不讲礼仪的现象开始的。比如:听课教师不做笔记,看手机,眼神游离不定或凝视远方,与其他听课教师交头接耳,在学生起立师生互相问候时无动于衷,中途随意离开教室等。教师们经过讨论认识到,教师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礼仪问题,更会对教室里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特别需要制定正面引导教师课堂观察行为的礼仪条款。

经过讨论,教师们提出听课时需要遵循的以下五项礼仪规范:(1)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将自己的手机设置为静音模式或关机,以免铃声突然响起打断教师上课;(2)上下课时,要随学生一道起立;(3)要做到自始至终地持续听完一节课,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早退;(4)听课时如果使用音频或视频摄录工具,注意不要干扰学生的学习;(5)下课后离开教室前要向授课教师道谢,既表示对教师的尊重,又为学生做尊师的表率。

5. 听课后如何进行反馈?

针对“听课后是否需要反馈”这一问题,教师们的认识有分歧。一些中层干部表示不需要反馈,而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反馈。项目团队成员又进行了个别访谈,有的中层干部认为自己听课的目的是了解教师,而不是与教师交流,所以不需要反馈。我们对持这种观点的中层干部听课与被听课的历史进行了解,发现他们基本没有被听课的记录。而那些认为需要反馈的教师都有被听课的记录。这样看来,被听课的教师需要反馈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和工作需求。那么,怎样满足这种需求,什么时候进行反馈,用什么形式进行反馈呢?

经过几次讨论,我们确定了关于听课后反馈的三项条款。(1)无论被听课的教师是否希望有反馈,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都要在听课后24小时内写出书面反馈材料。材料要事实具体、判断精准、建议有可操作性,使教师能切实从中受益。反馈材料要面交教师,以示真诚和尊重。(2)本学科教师或跨学科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后,要在下一次备课活动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和评价。(3)主题明确的听课,听课后可按计划中的主题进行反馈;非计划主题听课,可以按照LICC课堂观察范式四要素(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中的20视角68观察点,[2]选择其中的一个视角进行反馈,不要求面面俱到。

经过对五个关键问题的讨论,我们最终达成了预期的项目成果,即包括五章二十六条的《上海市外冈中学课堂观察礼仪制度》。课堂观察礼仪的制定过程是一个文化培育并日臻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校长要与教师同心协力营造有利于课堂观察礼仪培育和传承发展的人文环境,并且不断优化丰富教师课堂观察礼仪的认知和行为。

(附:《上海市外冈中学课堂观察礼仪制度》)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中学

课堂观察礼仪制度

(20223月)

第一章  时间安排

第一条,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开学初提出课堂观察计划,包括听课的年级、数量,听课的具体时间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第二条,学科教师的相互听课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时间上由学科主任与教务处协调,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第三条,教师在教学时间内主动向校级领导发出听课邀请,校长应该积极响应。

第四条,听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开学后第四周开始(譬如起始年级开学初两到三周内正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适应的磨合期,不适合听课),但如果授课教师有时间上的特殊要求,可不受此时间限制。

第五条,特殊情况下,听课与被听课者之间可以自行商定听课的时间。

第二章  主题安排

第六条,每学期的课堂观察集中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主题。

第七条,课堂观察主题产生的途径:校长与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定;校长与教师商议确定;根据上级教学督导部门的反馈来确定;根据学生的反馈来确定;其他。

第八条,课堂观察的主题由教务处以公示的方式告知全体教师,相关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第九条,鼓励教师就课堂观察主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

第三章  准备阶段

第十条,校级和中层干部进行课堂观察的24小时前,要与授课教师正式或非正式讨论课堂观察的内容,向授课教师明确说出自己想在教室里观察什么;了解教师的教学程序,获取相关的资料或信息。

第十一条,本学科教师或跨学科教师课堂观察要在先前的备课活动中,与授课教师进行前期交流,双方确定好课堂观察的形式和内容。

第十二条,上级督导部门人员或上级行政部门领导的临时课堂观察,必须至少在上课前10分钟与授课教师进行简短交流,征得同意后方可进教室听课,以示尊重。

第十三条,课堂观察者可以向班主任索取学生座位表,方便必要时获取相关信息;班主任应予积极配合。

第十四条,必要时,课堂观察者可以询问授课教师自己坐在教室的什么地方听课比较合适;授课教师应予主动配合。

第四章  实施阶段

第十五条,课堂观察者必须提前5分钟左右到达听课的教室,与上课教师或学生预热。

第十六条,课程观察者将自己的手机设置为静音或关机,以免铃声突然响起打断教师上课,如课堂观察者的手机铃声响,课堂观察者承担教学事故责任;无特殊紧急情况不接电话,不看信息;紧急电话到教室外接听。

第十七条,上下课时,课堂观察者要随学生一道起立施礼。

第十八条,课堂观察者要做到自始至终地持续听课,没有非离开不可的特殊情况,不要早退。

第十九条,如果只是观察而不参与课堂活动,不要与学生互动,以免打扰师生或生生的教学互动。

第二十条,课堂观察者对授课教师的某个观点不赞同时,不要夸张地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或手势,或任何可能干扰教师正常教学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课堂观察者如果使用音频或视频摄录工具,注意不要干扰学生的学习。

第二十二条,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课堂观察者要主动尽力承担保护师生安全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课堂观察者下课后离开教室前要向授课教师道谢,既表示对教师的尊重,又为学生做尊重教师的表率。

第五章  反馈阶段

第二十四条,无论被听课的教师是否希望有反馈,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听课都要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反馈材料,材料要事实具体,判断精准,建议有可操作性,使教师能切实从中受益,反馈材料要面交教师,以示真诚和尊重;教师阅读完毕后签字,交教务处存档。

第二十五条,本学科教师或跨学科教师课堂观察后,在下一次备课活动中,对授课教师进行反馈和评价,评价记录交教务处存档。

第二十六条,反馈材料不用面面俱到,可以按照华师大崔允漷教授团队构建的LICC课堂观察范式中的四要素(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中的20视角68观察点,选择其中的一个视角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Peter Master.The Etiquette of Observing[J].TESOL Quarterly,1983,17(3):497-501.

[2] 崔永漷,沈毅,吴江林,等.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

(作者单位:樊 波/上海市嘉定区外冈中学;胡立德/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您理想中的课堂观察礼仪是怎样的?应该如何科学制定、高效执行、有力保障?欢迎留言探讨,分享您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8期 · 学与教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观课议课量表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下篇)
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作用
课堂观察与分析策略初探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