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课标谈感悟:“核心素养”下优化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读课标谈感悟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新课标修订完毕正式颁布,各学科立足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数学学科新课标提倡用数学的眼光、思维与语言来拓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显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是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萌芽时期,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真正意义上做到“提质增效”。

一、核心素养在低年级的表现

1.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能辨认简单的立 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分类过程能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在主题活动中认识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 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 观和应用意识。

3.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 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 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 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4.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 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这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 认识20以内的数,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不含退位减法);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的分类;解  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正如史宁中教授所指出的: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核心素养在低年级学段主要表现为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数据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师合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其次,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培养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渗透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质。这些核心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数感生活化

数感,是指一个人对数学思维敏感度,包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和判断。数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待数学书本上的文字子和图片不能独立获取数学信息,因此数感的培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感知、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在参与与探索中,主动地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建立起数与运算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创设生活情境,先出示我们班级的合照,说出班级人数,请你们想一想是怎么数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一十一十的数,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人数,接下来出示学校大课间的全校学生的站位图,先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学生,通过估一估,让学生感受数的多少,在估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估数的想法,最后引出比一百更大的数千以内数的认识。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认识千以内的数,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这样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真实的感受1千以内的数。

又比如在千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中,出示两包A4白纸,一包500张,两包1千张,又出示10张100元的人民币也是1千元,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为什么同样是1千,它们的厚度不一样呢?这样直观的展示,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加强对计算单位“千”的直观理解。

(二)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让量感深化。

量感就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量感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以及敏捷的思维,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量感要依托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各种器官、周围熟悉的环境感知某种量,从获取的感性认识,再经历自身的动手操作、灵活运用获取亲身的体验,达到对量进行建模,逐步形成量感。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课前我就要同学们根据我设计的学习单,在生活中找一找质量是“克”“千克”的物品,在实际生活中感知不同质量的物品,感知身边事物的质量。课堂上我开展了“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说一说”的操作活动,并准备了相关的物品,包括黄豆、苹果、大米、天平、电子称等等。让同学们分成10个学习小组,并下发学习单,先让学生用黄豆估一估1克有多少粒黄豆,然后用天平称一称1克的黄豆,最后然学生掂一掂1克的黄豆,建立起对“一克”质量的具体感知。认识“千克”时,先估算“几个这样的苹果大约重一千克”,我让学生利用电子称称了下自己带来的苹果的质量,大的苹果4个重1千克,小的6个重1千克,让学生实际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说一说身边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在称一称之前让学生估一估,再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身操作,亲身感悟物体的重量,这样会不断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量感。

(三)构建问题引领式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每一节课都是由无数个问题串联而成的,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不仅要“以学定教”更要“以问促学”设计课堂有效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教师一方面在课堂提问中要构建清晰合理的语言,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语感。另一方面设计问题的内容要具有明确指向性,要能够引导学生有效的思考与探究活动,让学生自身思维活动能够得到发散与提升。

“有余数除法”一课为例,先让学生自主用一堆小棒摆一摆正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板书摆的过程,小棒根数8根,摆了2个正方形,正好分完,没有剩余,9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1根,以此类推用10根、11根、12根小棒的摆法,教师提问“根据刚刚摆小棒的过程能将算式怎么分类” 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按照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正好分完有剩余分成两类,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有一个学生回答是:“按照被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进行分类” 很显然,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期并不相符,我继续引导提问:“请你们观察分完后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发现了一种平均分后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这样让学生明确区分平均分后的两种结果,突出有余数的除法。所以把在课堂中提问要明确指向:“要根据分结果分类?”这样学生就会往“剩余与没有剩余”的方向思考。课堂有效提问能引导学生思考,继续追问可以让学生完善回答,从而发散学生思维。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明确的方向,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抓住关键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采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有效的课堂题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与提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

  罗巧巧,常德嘉树学校教师,湖南省王兰芳小学数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曾获省、市级一等奖。

  执教理念: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欢迎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章建跃:为什么说“三维目标”已经“过时”
深度丨人大附周建华:核心素养——从课标到课堂(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与课例)
“六学六思”——思维型教学如何赋能杭州文海踏入改革“深水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