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六大着力点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底蕴,境界是教育的风帆,技能是教育的支撑,人格是教育的魅力。在农耕文明时期,一个教师只要学几年就可以教一辈子,私塾先生就是典型代表;工业文明时期,一个教师只要学十几年就可以教一辈子,师范生毕业大概就可以了;而在今天,一个教师只有学一辈子才能教一辈子。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高人一等,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愚笨和不可救药的乃是轻视我们的职业和自我存在,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有追求、有觉悟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专业觉醒和内驱力,不断丰厚修养、提升境界、强化技能、完善人格,从“书匠”走向“名师”走向“人师”。人类的进步、知识的更新、职业的挑战、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的深刻变化等,都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把学习、感悟、提升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工作责任、精神需求。

一、成长的“发展点”——研读经典指航路


教育是精神的熏染与扎根,是精神与灵魂的长久旅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的精神滋养,只有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才能真正“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做到这一点,唯有读书是正途,也是最为廉价且高贵的成长。一个人的阅读,要搞清楚“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才能以“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的心态,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成长史。教师应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智慧的源头,还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文永远跟不上欲望的需要,难以抵达人类欲望的边际,但不能放弃读书人的追求与梦想,否则就对不起曾经的磨难与历炼,对不起一颗心对一个肉体的负重,就不可能担起教书育人的大任。只有用思想行走的教师,才会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才会越走越高、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书中的真知灼见、正知正见正能量,会让你明白取舍和坚守,会给予你行走于世界的最后的也是最可依赖的拐杖。读书少的人,脸上有一种狭促、盲目和幼稚,这是精神饥饿的表现,读书越多,这种饿相就越少。因为读书能让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读书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面相上也就越温和、协调、自在,越不会出现那种难看的粗俗、狭隘、市井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培训教师素养一文中说:“读书, 读书, 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教师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读书,要有眼光、有取舍、有积淀。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具有感应世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敞开胸怀接纳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开拓出更加深刻丰厚的心灵;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有准确把握真、善、美的能力,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传授给学生真理和人生的真谛。

那么,读什么呢?一是要研读专业书籍,特别是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性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反复阅读,反复体悟,取其精髓,化为己有,做到专业要精,学养要厚;二是要研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中国教育家孔子、老子、孟子、朱子的著作都应纳入阅读范围,还有外国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培根、卢梭等人的著作,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做到精神站立,思想独立,人格屹立。三是要读哲学书籍。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切学问的学问。哲学教人爱智慧、教人明人生、教人察人性;哲学是心灵的学问,是生活的艺术,它能让人在俯仰之间,参悟得失悲欢,站高看远悟透放下,追求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人生。同时也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加新知,拓展与学生交流的广度。

教育总是在继承中创新,在积淀中开拓。继承与积淀都离不开经典的浸润,离不开大师的指点与开悟。施特劳斯(Leo Strauss)在论及人文教育的《什么是人文教育》一文中说,阅读经典就是把经典作家当做特殊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往往是学生“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遇到的,而是只能在伟大的著作中遇上”。有教育存在,就有大师同行。大师是一座山,也是一扇窗,代表着一个时期教育和教学的制高点。教育越深入,越使我们认识到展开与大师对话、交流的必要。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期都会涌现出几位教育大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丰富着人类的教育思想宝库。大师们的许多教育思想,放在今天,依然不失深刻与超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们永远是我们景仰的高度,更是汲取“营养”的不竭甘泉。在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中,研读大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追溯大师们解决教育问题的良策,并感悟大师们卓越的教育智慧。对于大师,除了背影,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穿越时空的“人文气息”,这些也许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

有人会问,在这个物欲横流,世俗世故的“薄情社会”,读书学习就是个笑话。那么,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抛开技能培养的层面,分享这么一段话:“你总是在学习,通过学习,最终得到了什么?”答:“什么都没有得到。”再问:“那您还学习做什么呢?”微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的东西。我失去愤怒、纠结、狭隘、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失去了肤浅,短视,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这是对学习最好的解释!你读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都会沉淀在你的血液里,外显于你的言谈举止,给生命一种力量,给灵魂一个方向,让你找寻到最好的自己。

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进而影响你的学生。《四书》《五经》是一种家国情怀存在与思辨的深度,《百年孤独》《巴黎圣母院》是一种社会人生想象与现实的广度,《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不见的城市》是一种生命坚持与守望的高度,《围城》《文化苦旅》是一种情爱人生诗意和智慧的温度,《菜根谭》是悲喜人生行走中参悟与看透的力度。厚积薄发,读多了、看透了、想通了,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许多烦恼也就放下了,“居高临下”,更加懂得关注学生独特的生命,关爱学生的生活,懂得成人成才的要义,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飞跃。

二、成长的“加速点”——研修名师避弯路


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你就是你的主宰。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因此,教师要做自己发展的主人,自觉地担负起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善于将一般的、公众的、集体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育情景、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论知识,并转化为个体稳定的、自觉的教育行为。研修名师的优质课,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弯道超车的加速器”。

首先,从基础性积淀起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教师的成长,一定要虚心求学、潜心钻研。初上讲台,先站稳,再站高;先模仿,再创造;先练好基本功,再寻求突破与提高。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又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月有所亏。多听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多听老教师的研究课、多听集体备课的主题课、多听即将参赛教师的评优课、多听获奖教师的汇报课、多观看名师的录像课,细心揣摩他们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中慢慢地领悟到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渐渐地, 模仿的多了,思考也就多了,成长更快多了。所以,从解读教材起步,从有效的教学设计切入,研究和积淀教学策略,“听名师讲课”、“模仿名师”、博采众家之长是教师成长起来的必经之路。

其次,从再造性模仿开始。学习名师,不在于外在的模式,而在于内在的素养、学识和艺术化的操作策略。只有追其根,溯其源,洞悉背后的积淀,不断创新创造,才能有突破。多观看好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搞清楚“怎么做更好”;最后对录像进行细节性分析评价,重点揣摩教师的教学理念、策略、技能。杨树滨老师为了成为一名名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观摩一堂课,用了半年的时间对全国的名课观看了一遍,后来他成了“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老师,这成功的范例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其次,以创造性建构深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建立在深刻的感悟与积淀之上的。没有阅历,哪有感悟;没有积淀,哪有跨越。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掌握“无意于法则,而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娴熟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三、成长的“契合点”——积淀特色拓新路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个性化突出的风貌和格调,是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教学个性化的追求中被人们所瞩目乃是一种必然结果。是什么让我们记住了刘欢、邓丽君、韩红,是什么让我们喜欢唐国强、陈道明?特级教师窦桂梅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比较成熟时相对稳定的状态。教学艺术是个性化的,没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教学艺术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学风格也就苍白无神了。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批判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在这“破”与“立”交替上升的过程中,“课堂性格”就得以形成,得以巩固。一般地都要经历模仿、创造、成熟三个阶段,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稳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式样格调,这就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标志。

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一,多揣量成功的教学模式,由此及彼,辩证模仿。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因为教学风格的内部结构是多层次的。如范例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杜威“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赫尔巴特“五段教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等。

其二,多揣量自已特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多揣量自己和本校的实际,既不好高骛远迷失自己,也不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照本宣科,不断创新开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自己的教学新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案”“学案”只是个载体,“教学模式”也仅是个组织形式,各种有效的教学法、教学策略都可以利用这个载体在这个形式中竞相开放、百媚千红、风情万种。

其三,博采众长,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上也是各异的。因此,去粗取精,适当运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当。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既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切忌邯郸学步,故步自封。

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要有目标性和创造性,敢于改变、敢于突破。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叫成长, 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叫改变, 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简言之,要具有方向性和责任感,不做消极应付的事,做精、做出实效来;具有荣誉性和学力感,不做不动脑筋的事,做强、做出思想来;具有创新性和专业感,不做机械蛮干的事,做活、做出灵气来。

四、成长的“情感点”——构建和谐寻思路


师生关系是一种影响教学生态、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率的伦理关系,是校园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诸多教师的工作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处在舞台的最中心。教师的德性既是一种品性,也是一种智慧,它深刻地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不和谐,是教师职业怨愤、职业倦怠、职业自卑的主要诱因。真正伤害教师的不是繁重的教学工作,而是“纠结的师生关系”,以及背后的家校关系和衍生牵扯的社会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能够增强教师的专业自豪感。教育是思想碰撞、精神熏染、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以上的成长影响可谓“潜移默化”“源远流长”,有的甚至“根深蒂固”。教师的学识、人格、阅历、智慧、精神风貌对学生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与仰慕也无一不基于此。因此,教师亲近自然、认识自我、融入社会,丰厚自己的学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职责。

名师的成长,离不开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传统的师生关系要赋予新的内涵,那就是民主、平等、对话。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要时刻抱有理解、尊重和宽容。师爱的前提是尊重和悦纳生命个体,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尽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情感,不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使孤独者得到温暖,缺陷者得到补偿,愚者变智,弱者变强。课堂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二是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教师应积极揣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意志自制性、学生的记忆方式、思维方法和想象形式等,重视指导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做到心要诚、脑要灵、眼要准、嘴要勤、手要平。三是不断提升自我,让学生信服且亲近。只顾千篇一律、按部就班地传授内容,就会导致教学尽管省时但却低效,您的教学水平学生也就不“认账”。所有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触碰心灵的策略和艺术,所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也只有上升到“教育之道”的层面,才真正发挥效用。学习,不仅仅是分数和成绩,心灵的温暖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

有时教师精神压力太大,思想负担过重,心理上和生理上过度疲惫,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热情不足;有些教师甚至还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自命不凡,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这种状态,都不利于于和谐关系的建构。高效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客观上也在驱动教师自我反思和学习。试问,教师的精神是热情饱满还是懈怠抱怨?教学是自主设计还是抄袭照搬?是合作互助还是文人相轻?是开放创新还是孤芳自赏?因此,对教师来说,自主、合作、创新、开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是教师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有一条非常经典的经验:不会处理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教学关系和家校关系的教师,既走不快,也走不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学生合作,与同类学科教师合作及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五、成长的“生长点”——教研反思找梯路


思想有多远,教师才能走多远。教师成长的生长点就是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学会教研和积淀。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波斯纳教授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中国朱永新教授也指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成长。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的教师。不少教师含辛茹苦,辛勤耕耘,但却事与愿违,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于是唉声叹气,怪学生不听话,怪自己运气不好。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会教学中反思,反思中教研,在反思教研中写作积淀提升。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必定是从积累许多病案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是在教学案例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反问、课堂诊断、交流研讨、写作提升,都是反思的途径。反思的重点,一是着眼于教育价值取向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师的思想、经验、习惯之中,它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二是着眼课堂操作反思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三是着眼学生发展,反思教学策略和方法。拷问自己,学生究竟吸收了多少知识、增长了多少能力、积淀了多少素养。

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有着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场景,这些都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肥源沃土。因此,充满专业成长渴望的教师,应当也必须充满自信,有强烈的学习、反思、积淀的意识,有着“提出问题”的敏锐感觉;有着“搜索资料”的琐碎积累;有着“分析资料”的独特优势;有着“建立假说”的实践基础;有着“形成理论”的发展领域。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是参考书和网络的“搬运工”、“代言人”,习惯于照搬、克隆和下载;有人也阅读和观摩窦桂梅、李镇西、孙双金、于永正等诸多教师的成功教育实践,却要么囫囵吞枣没有吸收蕴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要么邯郸学步,迷失在模仿名师大家的路途中不能回家;有的教师不会思考自己的课堂,认为上完课就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将教育教学研究与写作当作自己工作的一种迫切的需要,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

思,必须要写;写得越多,思得愈深。作为教师,我们对教育教学信息的选择、处理、加工、使用和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写作。换言之,写作是教育生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而从教师成长的维度看,专业写作有着更为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写下便是永恒”,葡萄牙作家佩索阿如是说。在日常教学中把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作为随笔记录并积累起来,反思每一节课教学的成功点、失误点、疑惑点、感悟点、情感激发点等,建立自己的教学日志,通过定期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网上交流,总结推介自己的教学成果,这不但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著名教育学者肖川在《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一文中,总结了写作的六个好处,概括起来如下:一是提升阅读品质,二是会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三是帮助梳理思绪,四是深化认识,五是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品质,六是使生活更具有成就感。诚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写,让自己活得明白,更让自己活出精彩。花的开放,赢得的是尊重,积累的更是尊严。写,也许会改变你的课堂磁场,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属性。”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六、成长的“支撑点”——打磨细节炼出路


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教育科研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学效果的中介和桥梁,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一位成熟的教师应是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工作品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并用“写”来呐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研磨、打磨自己的教学。特别是要以研究的精神、钻研的态度,立足于自己的每一节课,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教学细节入手,打磨自己的每一节课,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理论支撑,为已知的教学理论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仍像个新手;有的教师,入职初期就像个老手。专业素养、教学经验、个性风貌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具有“打磨意识”。一位学生是一个问题、一个班级是一个问题、一个课题是一个问题、一次失误是一个问题。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物,但只有立足于教学细节,不断地学习、追求、研磨与打磨,才能克服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不完善到完善,从肤浅到深厚。

一是持之以恒,聚沙成塔。从借鉴他人教育教学经验的角度出发,教参和现成的教案可以看得多一点,但要养成习惯,坚持长期看,汲取营养,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教哪课看哪课,没有全局观念,没有系统意识,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不求真实效果,只图敷衍任务。如教学参考书上的重点提示,再比如重难点的解读和易错易混点的解析。网络杂志上相关的拓展资料,经典举例以及相关链接。各类观摩课、汇报课、竞赛课的独特设计可以直接备存。四是勤动手,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瞬间灵感。如某一环节的匠心独具和失败之处、学生的迷惑与缺漏等。

二是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要把不断发掘和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当成一种常态,坦然面对和多角度分析,以接纳、比较、质疑、完善、超越的姿态不断磨课,行且思,思且写,演绎出自己的特色和见解。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仅自己思考是不够的,要学会“同伴互助”,借力成长;仅同学科教师交流是不够的,要学会跨学科“碰撞协作”;仅仅看本学科的书、教学的书也是不够的,须知学科整合、综合学习是大势所趋,不容回避。文理互通,学科兼容。知识面广一点,对备课,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三是不断提升,强化技能。有些教师错误地把教学技能认为是教学艺术,认为教学技能越高,教学艺术性越强。殊不知,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的综合化、成熟化、系统化的提升。只有教学技能达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不着痕迹时,才能升格到教学艺术。教学离不开教学技能的支撑,教师在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我,有意识地训练和强化自己的教学技能,积淀教学艺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本节课用到的主要教学技能有哪些?自己在那些方面是强弱项?哪些技能需要提前演练?如:唤醒与满足的动力技能、有效讲授及交流技能;提问与启发技能;课堂管理与维持纪律的技能;小组个人辅导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等。

在这个过程中,公开课是“脱胎换骨”最有效的途径。因为承担公开课任务产生压力,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提升能力。在现实和周围,很多名师都是通过公开课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位名师都经历过无数次磨课的痛与快。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暴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公开课上得越多,成长得就越快。因而,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挑战性的课,将自己的课堂当作实验基地,积极进行创造性归纳和提升,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找到通路、近路和出路。

总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不是打造出来的,也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淀和修炼出来的。生活是可以平淡的,职业是可以平凡的,工作是可以忙碌的,但人生的追求却常新的。每天学习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历练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每天反思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相信自己,激励自己,把思想付诸于行动,朝着“优秀、骨干、名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作者 | 王贵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甘肃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西北师大硕士生导师,兰州新区高级中学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修学校听课学习心得
“同课异构,碰撞异彩” 聚焦体育新课标下的教学新势态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教学素养?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
【观点】刘宝民: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
教师成长 | 我对名师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