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蔊菜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降压利尿,凉血止血。用于头晕脑胀,高血压病,小便热涩不利,尿血,崩中带下。不仅仅有药用价值,还可作为蔬菜食用。在湖北,旱菜分为红旱菜和刺旱菜。为常见物种,红旱菜可作蔬菜食用。花期4~5月,生于路旁、田野。产于华东地区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蔊菜
拉丁学名:Rorippa indica (L.)Hiern
别称:江剪刀草
科:十字花科 Cruciferae
分布区域:各地普遍分布,生在路旁或田野;全国分布铰广。
目录
植物原形态
基本信息
药用选方
中药材·版本一
中药材·版本二
食疗价值
展开
植物原形态
基本信息
药用选方
中药材·版本一
中药材·版本二
食疗价值
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原形态
  蔊菜
一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基部有毛或无毛。茎直立或斜升,分枝,有纵条纹,有时带紫色。叶形变化大,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柄,柄基部扩大呈耳状抱茎,叶片卵形或大头状羽裂,边缘有浅齿裂或近于全缘;茎上部叶向上渐小,多不分裂,基部抱茎,边缘有不整齐细牙齿。花小,黄色;萼片长圆形,长约2毫米;花瓣匙形,与萼片等长。长角果细圆柱形或线形,长2厘米以上,宽1—1.5毫米,斜上开展,有时稍内弯,顶端喙长1—2毫米;种子2行,多数,细小,卵圆形,褐色。花期4—5月,果实于花后渐次成熟,有时在8—9月仍有开花结果的。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蔊菜
【学名】:Rorippa indica (Linn.)Hiern
【英文名】:India Yellowcress
【别名】:辣米菜、江剪刀草绿豆草
【科名】:十字花科 Cruciferae
【分布】:各地普遍分布,生在路旁或田野;全国分布铰广。
【用途】:全草药用,有效成分为蔊菜素,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的效用;茎叶可做野菜食用或作饲料;种子可榨油。 全草尚含有有机酸、黄酮和微量生物碱
草药蔊菜和蔬菜苋菜的区别:“苋”字口口相传的误读“蔊”音 苋菜详见百科苋菜
  
编辑本段药用选方
  蔊菜
[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蔊菜、葱白各1克,水煎温服。
[麻疹透发不畅,胸闷气喘]:鲜蔊菜、紫苏叶各15克,薄荷6克,水煎服。
[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蔊菜15克,苏子、罗卜子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老年性气管炎]:蔊菜、佛耳草、车前草各15克,甘草9克,浓煎去渣,加饴糖或蜂蜜,一日2次分服。
[脾胃虚弱,寒冷腹痛,消化不良]:蔊菜3一12克,川椒3克,茅术9克,水煎服。
[背疽]:蔊菜捣烂,加花椒少许,研末拌和,以醋调后涂敷。
蔊菜 - 用药禁忌
1、《上海常用中草药》:本品不能与黄荆叶同用,同用则使人肢体麻木。
2、蔊菜容易生热,凡外感时邪及内有宿热者不宜食用。
[1]
编辑本段中药材·版本一
基本信息
  蔊菜
【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绿豆草。
【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Small或江剪刀草Rorippa indica (L.)Hier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疮,蛇咬伤,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蔊菜(5张)
注意:蔊菜不能和黄荆叶同用,否则引起肢体麻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辑本段中药材·版本二
基本信息
【别名】:
  蔊菜
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干油菜、石豇豆、鸡肉菜、田葛菜、江剪刀草、野雪里蕻、野芥草、野菜花、山芥菜、独根菜、山萝卜、金丝荚、绿豆草
【英文名】:Indian Rorippa Herb
【拉丁植物名】
1.Rorippa indica(L.)Hiern[Sisymbrium indicum L.]
2.Rorippa dubia (Pers.)Hara[R.montana (Wall.)Small]
【科属分类】:十字花科植物形态
1.蔊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较粗壮,高20-50cm,无毛或具疏毛。茎单一或分枝,直立斜升。叶形多变化,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通常大头羽状分裂,长4-10cm,宽1.5-2cm,顶裂片大,边缘具不规则牙齿,侧裂片1-3对,上部叶片宽披针形或匙形,具短柄或耳状抱茎,边缘具疏齿。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开花时花序轴逐渐向上延伸,花小,多数;萼片4,直立,浅黄色而微带黄绿色,光滑无毛,灾区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4mm,先端内凹;花瓣4,鲜黄色,宽匙形或长倒卵形,长2.5-4mm,全缘,基部具有短而细的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3mm,短雄蕊长约2.5mm;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2.5-3mm,花柱短粗,柱头略膨大,顶部扁平。长角果线状圆柱形,较短而粗壮,长1-2cm,直立或稍弯曲,成熟时果瓣隆起。种子每室2行,多数,淡褐色,宽椭圆形,近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角形,长0.5-0.7mm,表面有凹陷的大网纹。花期4-5月(8-9月偶有开花),花后果实渐次成熟。
2.无瓣蔊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植株光滑无毛,较柔弱。茎直立或呈铺散状分枝。叶抽薄;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叶柄长3-5cm,两侧具窄翼;叶片常为大头羽状分裂,长柄,叶柄长3-5cm,顶裂片大,宽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具大小不整齐钝锯齿,侧裂片1-3对,宽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由上至下渐小;茎上部宽披针形或长卵形,长3-6cm,宽1.5-2.5cm,边缘具不整齐锯齿或近全缘,基部具短柄或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开花后,花序渐延长;花无瓣或偶有退化的花瓣;萼片4,淡黄绿色,披针形,先端微带紫色并内凹,长2.5-3mm,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3mm,短雄蕊长约2.5mm;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不明显,柱头盘状。长角果细圆柱形,细长而直,长1.5-3cm;果瓣近扁平,光滑或稀有柔毛。种子每室1行,淡褐色,细小,多数,宽椭圆形、长方形或方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表面有小疣点及细网纹。花期4-9月,果期5-10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700m间的山坡路旁、山谷、河边潮湿地、园圃、田野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和无瓣蔊的全草。此外,同属植物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 (L.)Hiern与蔊菜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植物体较为坚挺,茎下部的叶羽裂较多。常与蔊菜同等使用。
【采收和储藏】:5-7月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温;归肺;肝经。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1.《本草纲目拾遗》:《字林》云,蔊、辛菜,南人食之,去冷气。
2.《纲目》:蔊菜,生南地,田园间小草也。冬月布地丛生,长二、三寸,柔梗细叶,二月开细花,黄色,结细角长一、二分,角内有细子。南人连根叶拔而食之,味极辛辣,呼为辣米菜。沙地生者尤伶仃。重要信息
【功效】:祛痰止咳;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咳嗽痰喘;感冒发热;麻疹透发不畅;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疔疮痈肿;漆疮;经闭;跌打损伤;黄疸;水肿各家论述
  蔊菜
1.《本草拾遗》: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
2.《纲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3.《分类草药性》:治刀砍斧伤,烂疮,生肌,嚼涂。
4.《岭南采药录》:和生鱼煎汤服之,能去骨中之热。
5.《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腹水,淋疾;外用治汤火伤。
6.《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疔毒;内服通气血。治妇女乳病,并治咳嗽,黄疸。
7.《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外用治漆疮,疔疮,痈肿。
8.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失音;肺热咳嗽,咳血;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水肿。
9.《福建中草药》:疏风透表,理气和胃。选方
①治风寒感冒:蔊菜一至二两,葱白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热咳:野油菜一两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头目眩晕:野油菜(嫩的)切碎调鸡蛋,用油炒食。(《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胃院痛:干蔊菜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关节风湿痛:鲜蔊菜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干血痨:每天用蔊菜一两,酌加红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麻疹不透:鲜蔊菜全草,一至二岁每次一两,二岁以上每次二两。捣汁,调食盐少许,开水冲服。
⑧治鼻窦炎:鲜蔊菜适量。和雄黄少许捣烂,塞鼻腔内。
⑨治蛇头疔:鲜蔊菜和三黄末(中成药)捣烂外敷,或调鸭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疔疮,痈肿:野油菜,捣烂敷患处。
(11)治漆疮:鲜野油菜,捣汁外搽。
(12)治蛇伤:野油菜一两五钱,小火草一两。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黄、野油菜捣烂敷患处。(⑩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13)治跌打肿痛:鲜蔊菜二至四两。热酒冲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捣绞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中药化学成分】:1.蔊菜,全草含蔊菜素(rorifone),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2.无瓣蔊菜,全草含蔊菜素、蔊菜酰胺(rorifamide)。
【出处】:《中华本草》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蔊菜,科属
  蔊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落菜的嫩茎叶。别名,野油菜、碎米菜、辣米莱。性味归经,性凉,味辛微苦;人肺、胃、肠经。功效主治,清热利尿,活血通经,镇咳化痰,健胃理气,解毒。主治感冒,热咳,咽痛,风湿性关节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等病症。营养成分,每100克蔊菜嫩幼苗含蛋白质3.2克,脂肪0.3克,粗纤维1.3克,胡萝卜素4.15毫克,维生素B20.6毫克,维生素C9.8毫克,钾30毫克,钙28.9毫克,磷4.63毫克,铁0.47毫克,还含有蔊菜素、蔊菜酰胺等成分。食疗作用
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蔊菜所含的蔊菜素具有镇咳、祛疾、平喘的作用,对痰热咳嗽,支气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2.杀菌消炎 蔊菜素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肺痈、疮、疖、感冒等病的辅助食疗。
3.促进胃肠蠕动蔊菜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健胃理气,常用于腹内积滞、大便不畅、食欲不振等病症的辅助食疗。保健食谱
1.蔊菜鲤鱼汤 蔊菜250克,鲤鱼1条(重约500克),葱花、姜末各10克。将蔊菜去杂洗净切段,鲤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油锅烧热,下葱、姜煸香,投人鲤鱼,加入料酒、精盐、胡椒粉和适量水,烧至鱼熟,再加蔊菜烧至入味,点入味精,出锅即成。此菜营养丰富,味道鲜嫩,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湿痹,消化不良,感冒,热咳等病症。
2.香菇扒蔊菜 蔊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葱末、蒜末各1O克。将蔊菜洗净,整齐码放于平盘中;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开,把蔊菜推人水中焯一下,捞出沥水,整齐码放于盘中;香菇去蒂,洗净备用;炒勺置中火上,加油烧至五成热,煸葱、蒜,烹料酒,下蔊菜、香菇、清汤、精盐,汤沸后改小火扒制2分钟,中火翻勺,扒制半分钟,放味精、湿淀粉,再大翻勺,淋香油,装盘即可。本菜鲜嫩浓香,外形美观,具有化痰止咳,下气利尿的功效。可作为咳
嗽痰多,浮肿,腹水,消化不良等病症的食疗汤菜
3.蔊菜炒鸡蛋 蔊菜250克,鸡蛋3枚,葱花10克。将蔊菜去杂洗净切碎,鸡蛋磕人碗内搅匀;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投人蔊莱煸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倒入鸡蛋炒至成块,用铲子将蛋划碎,炒至熟而入味,出锅即成。此菜绿黄相映,鲜香细嫩,具有滋阴清热,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感冒,热咳,咽痛,水肿,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病症。民间还经常用以治疗头目眩晕。
4.蔊菜萝卜猪肺汤 猪肺100克,鲜蔊菜150克,萝卜120克,生姜15克,红枣50克。将猪肺置水龙头下揉搓冲洗干净,加水煮透,再洗净;鲜蔊菜洗净;萝卜洗净,切成块;把猪肺、萝卜、生姜、精盐、料酒放人开水锅内,旺火煮滚,改小火炖1小时,再放蔊菜稍煮,装人大汤碗中即可。此汤甘嫩爽口,咸鲜适中,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痰湿壅滞,胸闷脘胀等病症。
5.蔊菜生姜汤:蔊菜60g(鲜品90g),切碎,生姜10g。水煎温服。本方有温肺祛痰、止咳作用。用于感冒风寒,或肺寒咳嗽。
6.蔊菜萝卜汁:鲜蔊菜60g,鲜萝卜10g。捣烂绞取汁液,一次服用。蔊菜配萝卜绞汁服,偏于清肺祛痰。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口干等。
7.蔊菜玉米须汤:蔊菜60g,玉米须30g。加水煎汤,分2~3次服或代茶饮。本品与能利胆、利尿的玉米须同用,能增强利尿除湿、退黄的作用。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8.炒蔊菜:鲜蔊菜250g,切小段。先将适量食油煎沸,放入少许食盐及干红辣椒(或花椒),再将蔊菜放入炒熟食。辣椒、花椒能温胃、止痛,用以拌炒蔊菜,更能增强疗效。用于里寒腹痛或胀满,食欲不振。注意事项
蔊菜容易生热,凡外感时邪及内有宿热者不宜食用。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蔊菜精选图片(8张)
蔊菜(6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芥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野油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释义】蔊菜鲤鱼汤,治好你的食欲不振。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野油菜
中草药蔛草
酢浆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